分享

陈根:SpaceX,送MIT太空机器人上天

 陈根谈科技 2022-04-10

/陈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也从地球走向了太空。毕竟,相较于人类,机器人铜头铁身,不怕受到微重力、高真空、超低温、强辐射环境的伤害,无需苛刻的生存保障,是完成太空任务的完美选择。因此,研制和使用太空机器人,已成为人类航天事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当然,不同的机器人所负责的方向和作用也大不相同,其中,空间机器人是在太空中执行空间站建造与运营、卫星组装与服务、行星表面探测与实验等任务的一类特种机器人是世界航天大国竞相发展的热点领域。

      当前,空间机器人已经在国际空间站、飞船、卫星等飞行器的在轨维护、空间装配、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等任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研发试验活动高度活跃,呈现出一系列发展特点和趋势。

      比如,当地时间48日,SpaceX 完成了首个私人太空任务,通过猎鹰 9 号飞船和龙式乘员舱,将四名宇航员送到了国际空间站。而此次私人太空任务除了将NASA 前宇航员 Michael Lopez-Allegria、美国领航员兼冒险家 Larry Connor、投资者兼前以色列战机飞行员 Eytan Stibbe、以及加拿大企业家兼高管 Mark Pathy 送上太空外,还将一套基于自组装机器人的先进构筑技术送上了天

      这项基于自组装机器人的先进构筑技术是由 Ariel Ekblaw 带领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团队开发的 Tesserae 项目,旨在探索可在太空轨道上重构、且具有环境自适应性的早期镶嵌原型。

      六边形和五边形瓷砖旨在通过控制代码进行协调,并通过所谓的“永电磁铁”进行自组装,且瓷砖能够密封以创造加压环境。

      根据报道,这项研究建立在先前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的一项测试的基础之上,涉及七块在微重力环境下完成组装的模块。实验中还用到了树莓派控制器,然后观察其如何在国际空间站的过道上进行自组装。

      至于最新原型,NASA 表示其中包含了一套繁杂的传感 / 永电磁铁机构,且具有全面的诊断能力(用于确定连接状态的好坏)和可重构性。此外,Axiom Space 在一份声明中补充道,这项研究有助于为将来“在轨建造卫星和未来太空栖息地”的前沿技术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和太空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科技已经全然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