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中药 治疗抗精神病的中药 抗精神病中药,抗精神病,即抗精神紧张、恐惧、坐卧不安,幻觉和激活脑细胞作用。 基本信息
药物用途 精神病是一种难治疗难度非常大的疾病,得了精神病的患者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全面的方法治疗,而很多中药治疗精神病的效果非常好,只要患者正确使用和坚持使用治疗,就能快速平稳精神状态,帮助控制病情。 1.抗精神病,即抗精神紧张、恐惧、坐卧不安,幻觉和激活脑细胞作用;2.镇定作用,作用于精神失常,胡言乱语等;3.预防复发,如表情呆滞,淡漠表情呆滞,淡漠无语,面色苍白,脉细数。 抗精神病中药 药物种类 降火类 常用中药有生地、玄参、麦冬、石斛、石菖蒲、山萸肉、茯苓、黄连等。 开窍类 胆南星、青皮、陈皮、广木香、竹沥半夏、煅礞石、天竺黄、石菖蒲、郁金、生大黄,橘红、法半夏、柴胡、郁金、香附、远志、石菖蒲、瓜蒌、胆南星、竹茹,白附子、天南星、天竺黄、法半夏、钩藤、蝎尾、橘红、石菖蒲、玳瑁、麝香。 兴奋类 巴戟天、淫羊藿、仙茅、附子、肉桂、干姜、党参、黄芪、熟地、龟板、陈皮、砂仁、甘草等。 泻火类 龙胆草、柴胡、当归、车前子、焦山栀、炒泽泻、木通、黄芩、生地、生甘草,大黄、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及寒礞合剂 相关中药配方 1、龙胆草郁金方:这种方剂的功效和作用是泻火通里、化痰开窍、化瘀行气,主治疾病为精神分裂症。方中的成分主要包括了龙胆草、胆南星、桃仁、茯神、郁金、枳实、木通、天竺黄、黄芩、大黄、芒硝。一般患者每日可以服用1剂,煎好的药汁在每一天早、中、晚份3次服完即可。连续使用10剂为1疗程,间隔两天之后即可以服用下一疗程。 2、通天宝耳熏剂:这种方剂当中的成分主要包括了朱砂、五味子、大黄、三七、天南星、杜仲、当归、黄芩、天麻、生地等,用此来熏耳治疗,相对来说,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副作用小。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疏经通络、镇定安神、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等作用,可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以及头晕、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 3、经验方:此方中的成分主要包括了马蹄莲花、谷灵、子香、乌头红花根(乌豆)、动物甲壳、乔木叶青(摘青叶面)、动物骨、麝香等药物。把这些药物晒干或烤干后碾磨成粉,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加少量的水捏制成丸剂,外面裹上一层蜡皮,每日选取合适剂量服用两次,可以治疗忧郁型精神病,能帮助患者迅速平稳精神,促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中医中药治疗精神病须结合病人的舌象、脉象、精神症状、身体状况辨证施治,还应注意病人服药后的反应、病情变化而随证加减,应注意使用中药煎、服的细节处理,在急性病治疗时应使用西药辅助治疗,则可收到更满意的效果。 治疗依据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患者多表现为,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 我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以精神分裂症之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分类,大致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癫狂”、“狂症”、“痴呆”等病症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癫狂发生的原因与五志过极、七情所伤有密切关系,或因恼怒惊恐,或因思虎不遂,或因悲喜交加,皆能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和阴阳平衡失调,产生气郁、痰凝、火邪、血瘀等病理变化,进而蒙蔽心窍、扰乱神明而引起精神失常。 此外与失天禀赋和素体强弱也有密切关系。若正气内存、阴平阳秘,虽受七情刺激也只有情感失畅之恙,而不为病。反之,如禀赋素虚,阴阳有所偏倚,稍遇惊恐或情志不遂,则神明易扰而发为癫狂。狂症属阳,癫证属阴。 《难经·二十难》早有“重阳则狂,重阴则癫”之精辟论断。后世医家有所发挥,如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狂由大惊大恐,病在肝、胆、胃经,三阳并而升,故火炽则痰痛,心窍为之闭塞;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包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志为之混淆。”均阐述了癫狂疾病的病因病机。 而国外学者迟至70年代末,才鲜明地将精神分裂症分为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 |
|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精神神经病癫、狂、痫特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