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媒体标题如何“有料又有故事”?

 祥锦辰虎虎 2022-04-10
来源丨新闻前哨公众号
作者丨王峻

      融媒体时代,网络小编制作出一个好的标题,就是在给网络新闻擦亮眼睛,能大大有效提升网络新闻的吸引力、传播力。如何让网络新闻标题鲜活起来,既“会说话”又会“讲故事”,是一门有难度的学问和奥妙无穷的艺术,是检验一个网络编辑综合素质的“试金石”。网络编辑如果能在标题制作时,精准植入口头语、恰如其分的引经据典、适度运用网红语言等等,都能起到给网络新闻提鲜增色的作用,从而擦亮网络新闻眼。 

图片

 “会说话”的标题有情有意,能让读者产生阅读快感。融媒体时代,标题“说话”本领越高,越有故事,越能提升新闻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标题既要能“抓人”眼睛,又要能走心入脑,就是要善于在标题中抠出新闻眼,透视报道视角,凸显有效信息。通俗点说就是多“讲人话”,不做“标题党”,少一点“庸俗之气”。

  好的网络新闻标题,首先要使其通俗而不落俗,用最短的文字,高度浓缩新闻信息的内核,达到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说这是新媒体传播对标题的基本要求。简明、生动、形象、口语化,这样的标题更易引发读者关注,也是打造爆款的基石。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客户端2020年8月-11月部分标题为例,可以发现其中不乏很多“会说话”的标题,这些标题把话说得有味、讲得有趣,令人耳目一新,点赞连连。

01

精准植入口头语,让标题更有嚼头

 新闻的标题,就如同戏曲表演中的亮相。亮相抢眼,才能吸引受众往下看。网络新闻标题要做到口语化,尽量去使用群众日常生活用语,既突出新闻事实中的几个关键要素,又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才能牢牢揪出新闻眼,这样制作出来的标题才有生活气、烟火气,就更接地气,更能激发读者继续阅读、一探究竟的欲望。

  如《“我被两个戴着面具的男人抱上了面包车!”警察来了,11岁熊孩子懵了》(见极目新闻2020年8月24日),标题取自黄石11岁男孩因贪玩怕被父母责骂,竟在接到妈妈的电话时,哭诉着说自己遭遇绑架了。熊孩子当时所说的一段话,经过编辑提炼引用制作成标题。这一口语化标题保留了“被绑架”的诸多细节,颇有意味,让人读来仿佛觉得孩子真被绑架了一般。但紧接着一句“警察来了,11岁熊孩子懵了”,如同现场剧透:这不过是一出由一个11岁无知孩子自编自导的“闹剧”。出乎意料的反转,让整个标题充满戏剧性,让人在感叹“熊孩子”耍小聪明时,既能莞尔一笑,同时也深受教益,毕竟法律绝非儿戏。

  再如《百万分之一的锦鲤!武汉一女子一分钱抽中一套房》(见极目新闻2020年11月4日),标题中的4个“一”用得实在是妙,在新闻要素中单列出最重要的新闻要素作为突破口,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把最有价值的信息展示给受众,在一众文字中数字会显得犹为直观和突出,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有一睹为快的冲动。同时数字可以将信息具象化,特别是用文字不容易说清的事,数字反而会更量化直观,从而增强阅读中的反差和趣味性。

  还有《降!降!降!“二师兄”连降8周,最近吃肉没那么“肉疼”了!您家的香肠、腊肉也可以安排上了》(见极目新闻2020年11月3日 ),这一标题比喻形象生动,平实朴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锦上添花,强化了新闻本身内容的实用性,干货满满。“二师兄”真不愧是“国民小鲜肉”,妥妥的话题体质。众所周知,市民苦于猪肉涨价久矣,当然也嘴馋久矣,现在终于迎来了降价的消息,可谓民生重大利好性消息。在此,标题开头3个“降”字便很好地突显了猪肉降价喜讯。紧接着“您家的香肠、腊肉也可以安排上了”,点出将不再高企的肉价让市民在灌香肠腌猪肉时,出手更显从容,春节时便能大快朵颐。这里直接点出市民们最关注的焦点,显得亲切、自然,呈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从以上实例看来,在全媒体时代,如果能精准引用口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入题,直接捉住“新闻眼”,朗朗上口,鲜活生动,受众更愿喜闻乐见,也更能准确体现新闻所要彰显的核心表达。类似的标题还有:《老物业被“炒”迟迟不走还欠下近10万电费,百灵景都小区“辞旧迎新”卡了壳》(见极目新闻 2020年9月29日)、《口渴难耐,九旬老人500毫升水下肚,心包被堵得“水泄不通”》(见极目新闻2020年11月16日)、《胆大还是无知?高速监控下违停下客,这位司机得“回炉重造”了!》(见极目新闻2020年11月7日)、《从武汉出发最低210元!节后错峰游“骨折价”机票来袭,请年假走起~》(见极目新闻2020年10月12日)等等,把部分群众“口头禅”式的口头语,恰到好处的植入了进来,丝毫没有卖弄夸张,也没有过分渲染,而且词汇都不晦涩难懂,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日常口头用语,这样制作出来的标题,顿时显得俏皮而增色。

02

恰如其分的引用,使标题更具文气

  标题的引文或口语化入题不是蚂蚁搬家,将原文原封不动拿来呈现,而是要进行一番用心加工、精心打磨。只有通过精雕细琢地提炼,在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让标题更加形象、生动,突显文化品位和文学气质,才能更形象精准地表达一则广而告之的新闻信息核心要素。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汉阳树将迎来最佳观赏期》(见极目新闻2020年11月18日)中,“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出自于屈原的《橘颂》,意为“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而正是随着天气变冷,有着500年树龄的汉阳树正慢慢变黄,秋天的美,秋天的韵味,尽在这汉阳树下了。一句屈原的辞,便映衬出秋天的恬淡与绚丽来。用这句楚辞作标题的前半句,可谓意境绝美,恰到好处。前半句拽完文采,后半句“汉阳树将迎来最佳观赏期”,则承前准确表达出新闻要交待的具体信息。

  《秋日艳阳风拂过,稚子嬉戏笑如花》(见极目新闻2020年10月1日),十一中秋双假首日,记者用镜头记录下秋天这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山林湖畔间,奔跑游戏的孩童们,嬉戏打闹笑逐颜开,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一种空灵恬适的意境之中。

  《首开11孔泄洪,三峡大坝迎建库最大洪峰!别担心,才刚刚到“膝盖”》(见极目新闻2020年8月20日),这里通过“才刚刚到膝盖”打比方,用类比的方法,让抽象变具象到形象,告知人们最大洪峰过境亦不足为虑,长江全线水位安如磐石。

  类似的标题还有《江城秋凉明显,游客“热情”不减》(见极目新闻2020年10月6日)、《民垸内闯进30多万尾江鱼,历经36天终于“回家”了》(见极目新闻2020年09月02日)等,这些标题既文艺贴切又亲切耐读。所以,我们网络编辑在制作标题时,一定要在抓住受众心理、选好角度、突出新闻要素的同时,通过自身丰富的文学常识和修养,去善于捕捉引用诗歌美文、口头语、谚语、俗语,并通过恰当组合,来吸引读者点击。

03

   适当用网红语言,给标题提提“鲜”

  俗话说“看新闻看题”,不同于传统纸媒的标题,网络新闻的标题要做到能最大程度的吸引网民的注意力,对编辑的归纳、概括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时代的特点,往往也会在制作的标题中留下些许印记,实践证明,网络流行语能适当运用在标题的制作中,是可以击打出时尚节拍,雕刻时代烙印的。

  网络新闻标题既要准确地传递最重要的新信息,又要增强亲和力、亲近感。制作出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要从标题的功能、结构、字数等方面入手琢磨,还要充分研究受众的心理,“get”到网民的关注点。准确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我们不妨适当借用网络流行语,使标题更加贴近网友。

  《燃油车“鸠占鹊巢”,新能源车望桩兴叹,车主:我太难了》(见极目新闻2020年9月8日),新能源车蜂拥而上的发展态势,遭遇到车位被占无电可充的窘境,这里一个“鸠占鹊巢”显得巧妙而传神,网络流行语“我太难了”用在题中,紧跟时代,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让读者感到很亲切,且与“望桩兴叹”前后呼应,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

  《你把街来炸,我把你来抓!这438个扰您清梦的武汉“炸街党”栽了!》(见极目新闻2020年9月3日),标题前半句巧用对仗句,易懂易记,读来上口。“你炸”“我抓”用两个表现动作的词语,活灵活现,极富现场感。后面半句交待结局,对曾在深夜深受“炸街党”之苦的人来说,读来想必十分解气。

  类似的标题还有《加刑1个月!认罪认罚后反悔,“耍小聪明”的他给自己挖了个坑》(见极目新闻2020年11月16日)、《华丽的角色转换!演“吃瓜群众”围观查酒驾,交警顺着酒味先把他抓了》(见极目新闻2020年11月23日)、《这是有多困?男子大白天高速上停车睡觉,民警提供“叫醒服务”》(见极目新闻2020年11月15日)等等,朗朗上口的语言,尽显苦口婆心的教化和告诫。

  有人说,网络新闻时代是读题时代,这一说法丝毫不夸张。当前网络信息量巨大海量,从读者层面来说,从受众生理角度来讲,面对电脑或手机屏幕,比面对报纸,更容易产生视觉上的疲惫之感。所以网络编辑在制作标题时,最好能尽量用最简短的语言,体现最大的信息量,争取5秒钟以内就能抓住网民的眼睛,引起他们继续往下阅读的欲望。

  吸引读者关注,引发读者热议,是网络新闻的重要意义,也是网络新闻标题的重要功用。只有标题出新出彩了,网络新闻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成功有效传播。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去追求冲击力和点击力,罔顾新闻事实,去照搬照抄,去断章取义,去故弄玄虚,甚至是去煽情诱导,这样的“标题党”即便是引发读者关注了文不对题的新闻,也会令读者读后生厌甚至生恨。所以我们一定要牢牢守住“红线”,不越矩不过界,把住网络新闻传播特点和责任,坚守新闻事实对标题内容进行深加工,做到在制作网络标题时,可以通俗,可以幽默,可以动情,但不能低俗媚俗,不能哗众浮夸,不能假意煽情。

结一

    网络新闻标题是网络新闻之眼,是一门有难度的学问,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是检验一个编辑综合素质的“试金石”。我们只有守牢“时度效”底线,才不致于哗众取宠;只有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功夫,这双“眼睛”才会更明亮,更有神采。  

—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2年第2期(上)

       责编 :肖陶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