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精特新”企业快步跑

 昵称71627124 2022-04-10

△ 江铃汽车富山工厂焊装车间,全自动焊接机器人设备投用后,工人告别焊枪手工操作,只需在屏前实时监控,大大减轻工作强度。

目前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超过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848家。

“专精特新”是当前市场上的关注点,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其中的佼佼者被称为“小巨人”。其实“专精特新”不是个新词,早在2011年《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便提出的“专精特新”这一概念。

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再培育3000家左右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现在的4万多家增长到5万家左右。

缘何高度重视?

△ 高安市天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正在加工光网络连接精密元器件。

近期,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创新潜力也比较大。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大企业发挥龙头作用,激发'专精特新’企业市场主体活力,让中小企业在产业链条上起到补漏补缺、强链补链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补全补强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补充内循环,实现不受制于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一大批“小巨人”企业的涌现,的确为解决“卡脖子”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统计显示,这类企业的销售总额、专利成果是其他中小企业的2倍以上。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可以对其他中小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提供发展方向与经验指引;同时,还可以形成完整的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

难题、问题不容忽视

△ 在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一家企业的工人在生产房车。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以及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科技创新如今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关键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命脉,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等成为必解的命题。“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各个产业链和领域,凭借“小而专”“专而尖”,率先实现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过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协同管理软件及云服务提供商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其副总裁刘亦然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缺少市场推广的手段及经验、存在人才缺口、缺少企业内部运营的经验和精力投入、扶植政策针对性及创新性不足等是目前大多数“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过中遇到的难题。

孙文凯也指出,当前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内创新能力算强,但国际竞争力还不足,整体创新能力发展水平还需提高。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中国有68家“专精特新”企业能做到全球的隐形冠军,而德国有1300多家,美国接近400家,日本200多家。

“外部条件方面,产学研结合不足,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较差,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创新离做到真正的前沿还有距离。另外,80%~90%的'专精特新’企业是民营企业,它们在获取人才方面和非'专精特新’企业区别不大,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稳定性等因素导致其在吸引人才方面缺乏竞争力。”孙文凯分析道。 

“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与“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相结合,将加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目前我国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创新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孙文凯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与此同时,大企业对供应产品的中小企业拖欠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账期比较长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有调查发现,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账期由原来的30天变为90天。对中小企业来说,因不能及时收回账款,如果要想继续开展业务,只好去借钱,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的杠杆率,也增加了资金成本,还会进一步提升现金流的风险。

“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当前特别突出的困难与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专精特新’企业的优势在于创新,但其自主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显不足。”刘兴国在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专精特新”企业还存在产业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更多聚集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中高端制造领域,其他制造领域以及非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方向上的发展乏善可陈。此外,融资难、产业生态不健全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还需从哪些方面发力?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九成集中在制造业。

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加码,“专精特新”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需从哪些方面发力?

孙文凯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对“专精特新”企业,政府各项扶持政策要执行到位,多措并举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通过机制改革改变激励方式,避免流于形式。“要更大胆地促进市场化改革,比如现在资本市场强调注册制,应在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的基础上,给予市场充分的定价自主权,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孙文凯说,目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账期比较长,影响企业发展,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企业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联合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在刘兴国看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首先是要切实增强其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低成本、高效率筹措发展所需资金;第三,强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日常服务,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为企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还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抓好品牌建设,以高美誉度、知晓度品牌增强企业竞争软实力;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保持战略定力,在自己具有优势的专业化领域深耕经营,避免盲目多元化。”刘兴国表示,合规经营、风险防控非常重要,“专精特新”企业要实现平稳、持续发展,高度重视产业生态建设。

刘亦然则呼吁,要重点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一企一策”帮助,如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融资增信等;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要给与“专精特新”企业重点扶持。同时,还要提升企业在金融市场的融资吸引力,支持企业挂牌上市。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责编:徐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