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钱就会使你快乐吗?不,有钱人的丧你体会不到!

 昭德心理官方 2022-04-10

应该没有人会对帕里斯·希尔顿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这个生来就是市值超300亿的酒店商业帝国希尔顿集团的继承人大小姐,同时自己还极具商业天赋;

借助家族影响力与自己出众的外表,身兼DJ,歌手,模特,网红等多种身份,同时她的名下拥有跨越护肤,香氛,彩妆等多种个人品牌产业,个人身价保守估计也已超30亿。

她的个人社交媒体看起来几乎就是每个人的理想生活——私人飞机,豪宅,数不清的珠宝首饰,穿不完的奢侈品衣服与包包……你所梦想拥有甚至毕生追逐的一切,她从出生就已经拥有了。

社交媒体上帕里斯与她的豪车

帕里斯与她的游艇度假

你羡慕她吗?

你觉得,帕里斯快乐吗?

如果你拥有帕里斯所拥有的一切,是不是就会获得绝对幸福?

是不是似乎,对比起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这些为了金钱挣扎的世俗之人,帕里斯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极度满意,无忧无虑?

帕里斯在外网youtube上点击超过两千万的个人纪录片《这就是帕里斯》(This is Paris)中,这位富豪千金却给了所有人意外的答案。

相比较一直以来她通过社交网络和媒体传递给大家的犹如迪士尼公主一般的完美人生,这部反映了帕里斯真实人生与自我的纪录片却充斥着迷茫与苦痛。

而拥有一切的帕里斯大小姐,却也在面对金钱时与自己的妹妹妮基·希尔顿坦白道:“我很想要个女孩,给她取名叫伦敦,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时间。”

这让已经结婚生子的妹妹妮基有些困惑。帕里斯看出来妮基的不解,她略带沉重的解释道“除非我赚到十个亿,否则我不会停下的。

我想可能那之后我就能放松了。我知道这听着有点神经,我只是想永远都不需要再为任何事担忧。”

妮基面对这样的帕里斯,只深深的问了一句:“你快乐吗?”

帕里斯犹豫了一下回答:“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很害怕。”

财力已经抵达99%的人一生都无法超越的水平可以买下这世界上任何东西的帕里斯,却还是在疯狂的想要赚钱。

可是矛盾的是,她对物质并没有那么大的渴望,她并非想要更多的豪宅跑车,并非想要收集遍全天下的珠宝,实际上,对于帕里斯而言,这些东西都根本毫无意义。

“当我看向四周,就觉得...”

“我他妈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东西啊!”

“我几乎都没穿过这些鞋子”

也许于此刻的你而言,这样的帕里斯根本不可理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凡尔赛,在矫揉造作,在无病呻吟。明明什么都拥有了,她有什么资格痛苦?

或者你在想,如果你拥有了帕里斯所拥有的这些,你才不会再渴望更多的钱,不会飞来飞去,不会选择和她一样的人生。那样,你一定就会快乐了。

真的吗?

可你是否有真正想过理解过,为何帕里斯拥有如此多的钱,还是不快乐?到底她缺的是什么?

幸福,到底来自于哪里?

金钱,真的能使你快乐吗?

金钱与幸福度真的有直线相关吗?

1978年的心理学界发生了一件极具创意的事:在一位名叫布里克曼的年轻心理学家的带领下,一群研究员完成并发布了一项被后世单项引用3000多次的名为《彩票赢家与事故受害者:幸福是相对的吗?》(Lottery Winners and Accident Victims: Is Happiness Relative?)的心理学研究。

这项研究听起来简单却又天马行空,它对比了22名中了大额彩票的人,29个发生了意外事故从而瘫痪或截肢的幸存者,和22个过着正常生活的对照组的当下幸福感,事件(中彩票和意外事故)发生前幸福感和预估的未来一两年幸福感。

这项研究几乎可谓是心理学对于幸福这件事探索的里程碑,此前,也没有任何人想过将彩票赢家与事故受害者放在一起比对;或者说,没有人质疑过金钱带来快乐的能力。

研究结果也是出人意料的。三组人的幸福程度几乎是相差不多的。

甚至对事故受害者来说,尽管过去与当下的幸福度略低于对照组,但还是将他们的幸福度标为了高于平均值,且对于未来的人生是充满乐观的——他们预估的未来,幸福值比对照组显著更高。

而中了彩票的人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幸福值与对照组的普通人却几乎无差异。

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因为金钱而变的更快乐;甚至,在日常生活幸福感这一栏中,彩票组也给出了最低的分值,即是说,这些富有的人更难以从日常生活里感到快乐。

和朋友聊天,吃美食,看电视……这些生活里简单的愉悦时刻现在已无法带给他们那么多快乐了。

这是因为,现在你所渴望的一切,你所想象的快乐源泉们,当你真正获得了可以轻松拥有这些东西的财力时,它们也不过就变成了平平无奇的日常,无法再带给你幻想中的幸福感。

这也被称为适应水平理论(adaptation level theory),我们评判一件事的标准来自于我们的主观经验,而不仅仅是外界的刺激强度;而这个主观评判框架,却也是随着我们先前接受的刺激强度来改变的。

换句话说,我们会习惯这些外界刺激,从而不再从中感到特殊的情绪。

例如,在你贫困潦倒时去吃一顿火锅或许会带给你莫大的快乐;但当你资金富足可以随意吃得起火锅时,你却不会再因此那么快乐了。

电视剧《黑镜第三季》截图

你评估有钱后的生活是基于你现在的主观框架;但一旦你真的有钱,你就会形成新的主观框架,也就自然感受不到你以为的有钱人的快乐了。

同时,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的需求共分为五层,且每层为递进关系,即只有满足了底层需求,我们才会产生高级需求,这些需求分别为:

而换句话说,当我们的一层需求获得了满足,我们也会自然而然的递进到下一层需求。

所以,当你以为你获得了足够的金钱就会绝对幸福,是基于你此刻的需求层次;而当你这个需求获得了满足,真的拥有了足够的金钱,你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新的需求。

因此,产生新的痛苦和新的“如果我能拥有这个,一定会幸福”的渴望。

2010年的一项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在调查了1000名美国市民后发现,收入低于$75,000时收入增长会使情绪健康提升,但是在$75000后这个功能就消失了。

这也是因为,在低于$75000时我们在满足基础需求,而高于后我们就会自然转向高级需求,不再从中获得快乐了。

而布里克曼,为何会想到研究金钱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呢?

这或许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位前途一片光明,被当时的学术界认为未来一定会大放异彩夺得多项大奖的年轻心理学家,尽管拥有了诸多在外人看来“幸福”的因素,但是他却一直生活的非常痛苦,他长期饱受抑郁的折磨,极度缺乏安全感。

他不明白,幸福究竟是从何而来。

这项挣扎与困惑被深深的刻印在他的学术历程上——几乎每一项他的研究,都是关乎于幸福这个话题。究其一生,他都在拼命寻找如何幸福的方法。

在进行彩票与受害者这项研究时,他定然也是满怀期望,或许他甚至希望答案与最终结果相反,希望钱就是幸福的秘诀;

因为或许这样,他也就不会最终因为挥之不去的悲伤和痛苦选择在1982年5月13日,他仅仅满38岁的那年,选择在26层的大厦上纵身跃下,留给这个世界一个绝望的背影。

布里克曼的照片

了解他的同事们在对此感到无比震惊的同时,也沉痛的表示,布里克曼从未认可过自己;尽管生活富足,但是他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

他一生都被缺失的安全感折磨,害怕自己会失败,害怕自己不被喜爱……他和帕里斯·希尔顿在这点上或许很相似——金钱无法带给他们快乐,因为决定他们快乐的东西是其他的。

反观帕里斯,她在纪录片中坦白了自己的过往经历:父母一直严格要求她,不允许她有任何的个性,为她安排好了一切。

她想当帕里斯,她的母亲却只允许她当一个希尔顿。她不能喝酒,不能和朋友聚会,不能参加活动,放学必须马上回家……

最终,帕里斯崩溃了。在这样的高压下,青春叛逆期的她开始对抗父母,结果却在一个夜晚在睡梦中被陌生人绑走——她以为自己遭遇了绑架,拼命呼喊,家里却没有人回应。

原来这些绑架她的人就是自己父母安排的,目的是将她送到行为矫正学校。

而在那个学校,帕里斯却经历了非人的对待。类似于我们国内戒网瘾的杨永信,那间学校充满了变态的行径,殴打,辱骂,威胁,骚扰……

甚至她们在裸体洗澡的私人时刻,都有老师在一旁用猥琐的眼神盯着。

那时帕里斯唯一坚持下去的希望与动力,就是咬牙发誓一定要脱离希尔顿家族,夺回人生的控制权。她不在乎这些优越的条件,只想拥有自由。

但是有些阴影,是刻画在人性中的;金钱的黑暗力量远比帕里斯以为的还要深重。

在终于年满18可以开始谱写自己人生的时候,帕里斯交了人生中第一个男朋友——然而最终,这段感情以帕里斯的私密床上录影带泄露告终。

那段经历成为帕里斯终身的阴影,媒体大肆宣扬,甚至抹黑说是她故意自己泄露以博取关注……而事实的真相,却是因为男友以“你太无趣了。

如果不拍我就马上去找别的女人”来威胁帕里斯,而因为原生家庭导致太渴望被爱的帕里斯为了讨好男友才答应了他。

而男友,更是为了金钱,以最狠辣的方式践踏了帕里斯的真心,出卖了录影带给媒体。

如今的帕里斯,始终活在过往的阴影里。

她会在男友上门前在家里四处安装摄像头,因为需要知道自己不在时男友都在家里做了什么;她会在每次分手后都换一台新的电脑,因为她恐惧新的男朋友会窃取她的资料……

原本已经订婚的她,也最终选择了分手,因为她无法相信别人,不明白家人到底是什么,因而面对建立家庭感到极度恐慌最终选择了逃跑。

她疯狂的工作,赚钱,面对镜头充满向往的说等赚到10个亿或许就不会再害怕了,或许终于就能休息一会,终于能开心起来。

渴望赚到10个亿的帕里斯,和向往她已经拥有的身家财产的你,本质上真的那么不同吗?获得了10个亿的帕里斯,真的能快乐吗?

答案大概是否定的,因为真正能治愈她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金钱。而如果拥有她此刻的身价,你也就真的能快乐吗?

答案大概也是否定的。因为真正的快乐,其实是我们通过金钱而企图获得的尊重,安全感与爱。你,我,帕里斯,布里克曼,都无法通过金钱获得绝对幸福。

比起有钱却依旧不快乐

我更想用有限的钱过得更快乐

其实,总结起来,小编想传达的道理就是这样一句话:欲望是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一些欲望比如金钱得到满足的同时我们就必然会产生新的欲望来使我们痛苦。

因此,自由之路只有一条——从欲望中解脱,比起关注自己还未拥有的,我们更该试图从已拥有的东西中获得更大的快乐。

所以,如何用金钱买到更多的快乐呢?2008年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为他人选购礼物或参与慈善活动时也会感到快乐;

后续这个研究团队还发现,当公司发放盈利分红时,那些把分红花在其他人身上的员工在后续6-8周都展现了更高的幸福指数,而花在自己身上的人则没有这种幸福感。

也就是说,当你把钱花在你爱的人的身上时,你会买到更多的快乐。

除此之外,试着把钱花在美好体验而不是物质上也会使你对生活满意度更高。例如旅行,看电影,泡温泉……

心理学家将这些称为体验购买(Experiential Purchases),认为这些比起实物购买更能给我们带来愉悦感。

前文我们还讲到过钱买不来绝对幸福的原因之一是适应水平理论,即你会适应你买来的巨大快乐,逐渐不再能感受到那份情绪了。

因此,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多买一些小的东西,而不是一下子买一份巨大的开心。

例如,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都知道有性生活的人比没有的人幸福度要高,但你知道在过去12个月里仅有一个长期性伴侣的人比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幸福度更高吗?

这是因为,多个性伴侣带来的仅是偶尔的刺激与新鲜感,而这些人也会逐渐适应这种新鲜感,从而幸福门槛越来越高;但长期稳定的性伴侣带来的却是长期稳定的愉悦感。

因此,比起总花费去买昂贵的衣服包包化妆品,不如试着多花在买一些小的文具,零食,装饰品之类的东西上。

金钱绝不是绝对幸福的答案。尽管我们都会有为了金钱挣扎的时刻,但是富有的人却也会为其他更难以满足的困扰而挣扎。

如何从我们已拥有的事物中获得最大的安全感与愉悦感,才是绝对幸福的方法。

因此,在下一次痛苦自己买不起昂贵的跑车时,不如,抬头看看漫天的繁星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