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针灸和哈巴狗 道光皇帝很倒霉,上任第二年就摔跤,据说是在午门骑马摔下来的。 道光皇帝很坏,因为这次摔跤他把针灸取缔了。 当时一位针灸师在道光皇帝身上的环跳穴扎了一针(顺便告诉各位读者,坐多了,多捶捶环跳穴),道光皇帝感觉是如同被电击,电流直达脚心。 就凭“病人”这个反应,这位针灸师的功力和水平相当不错。可惜道光皇帝当时就吃不消,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时的太医院提点被叫去面圣。 皇帝就说扎针的人想杀他,脚都麻了。 太医院的负责人说扎针的效果就是这样的。 这算是什么解析! 既然是这样,以后针灸就不要用了。皇帝都受不了,还有谁能够受得了?随后下令从太医院废除针灸科。 1822年,废除针灸的原文是这样写的:“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 既然是“由来已久”,为何一句话就取缔了呢?你受不了别人就受不了吗?何为“奉君所宜”?天下名医就为你一家服务的?老祖宗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智慧,就被你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丢进了垃圾堆。 皇帝不懂针灸是正常的,因为皇帝要日理万机,还要伺候一堆老婆。尽管维护人体健康、处理疾病的方式很多,但多一种办法并非坏事;要是到了没得选择的地步,那皇帝不要也罢。 可惜没人给道光皇帝科普一下,当然他也听不进。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的品种很多,但市面上常用的针的规格基本上是按照当年淡承安制定的。 针的手法主要是捻转与提插,有正刺和斜插。 针灸是根据人体的经络的原理,对身体的穴位进行针刺,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所以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灸炷或灸草在体表穴位进行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经络和穴位,目的也是预防和治疗疾病。因为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医学入门》一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有时候可以起到针和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 皇帝读书应该不会很少,所以《黄帝内经》应该听过。《黄帝内经》说:“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针灸的价值再大,但就是被道光皇帝一句话就否认了。不过太医院的医生们也可怜,吃人家的饭,不能不低头,甚至脑袋常常系在裤腰带。 晋代的皇甫谧被称为当时读书最多的人,他就是自己研究针灸并治好自己的疾病,还撰写出《针灸甲乙经》一书。 明代杨继洲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编辑了《针灸大成》。 取缔了针灸,道光也不安全。 1842年,道光皇帝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和五口通商,从此沦为哈巴狗。 1850年,皇帝勉强过了春节,但正月没过道光便一命呜呼。但他不知道的是,同年7月,北方强大的黑熊霸占了黑龙江口街庙,并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12月,一位广东人在广西金田拉起了大旗,他的名字叫洪秀全。 1930年,淡承安创办针灸学研究社,参与研习者数千人。 1972年,针灸惊叹了美国; 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 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6年5月,针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程莘农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人称他是不开药方的一代名医,他用的就是针灸。 因为道光皇帝,针灸被驱逐出太医院; 没有了道光皇帝,针灸依然顽强活着。 不过,还要劝君一句话:世上针灸门派、手法、名堂甚多,鱼龙混杂,请认准正规机构。 坚持是一种信仰, 专注是一种态度。 谢谢大家的点赞, 分享与转发! 随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