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能成功定律:源于开始 精于过程 淡于结果

 SNSJXQ 2022-04-10
万能成功定律:源于开始 精于过程 淡于结果

曾国藩的治军方针:“扎营寨,练精兵,打呆仗”

曾国藩后来自己总结说:“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胜利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果子熟透了,自然掉下来的。

曾国藩的治军正好对应了万能的成功定律,任何事情:源于开始,接受挑战;精于过程,坚定信念;淡化结果,降低期望。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如此,成功便会水到聚成。

万能成功定律:源于开始 精于过程 淡于结果

扎硬寨

源于开始 接受挑战

你是不是有这样感觉:

想运动,一算自己朝九晚五没时间,坚持不了的,算了

想读书,看看自己学历不高,有很多书看不懂,我不行的

想找个副业做做兼职,找找自己好像没有什么特长,看看再说

想报名参加个培训班,了解到这个领域高手如云,考虑考虑再说吧

曾国藩曾说“未战而先虑败,立于不败之地”,不败,就是胜与和,这是孙子兵法的核心。

还没开始就已经想到了可能会输的结果,直接放弃,事后又经常后悔。

只有想法没有行动,还没打仗就主动投降,不给自己留一点点成功的机会

没有输给对手,却先输给了自己。

所以说任何事情,只要敢于开始,扎硬寨,你就赢了一半。

“传奇奶奶”姜淑梅60岁之前目不识丁,60岁时老伴过世,为了帮助她忘掉忧伤,女儿鼓励她认字。

没想到她一发不可收拾,不仅认识了汉字,还在75岁的时候决定写书。

书出了一本又一本,她也完成了从璞玉向珍宝的华丽转身。

姜奶奶古稀之年尚能实现从半文盲向知识女性的跨越,那些正当好年华却不思进取的人怎能不汗颜?

万能成功定律:源于开始 精于过程 淡于结果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努力的人也许错过一时,但不会错过一世。

想做的事,不要由于犹豫,先开始做起来,只要开始做,你会发觉有些事并没有你想象那么难,相信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其实输赢乃是常事,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输的勇气都没有。

只要敢于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普通人战胜对手,高人战胜自己

练精兵

精于过程 坚定信念

有一个有用的“吸引力法则”,讲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做好过程,好的结果自然会来。

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人们通常会有一个好的态度对待事情,让自己保持一种自信、平和的状态,产生正面的行动,最终产生好的结果。

万能成功定律:源于开始 精于过程 淡于结果

有一句话叫: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前段时间《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中90后女孩江梦南,半岁时因为高烧感染肺炎,导致左耳听力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小梦南是个聋子,也是一个哑巴。

但梦南母亲决定让女儿上正常班,让小梦南摸着父母的喉咙,感受声带的震动,看着父母的嘴型学习发声。

因为莎莉文培养海伦·凯勒的成功案例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有1%的希望就做100%的努力。

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个音一个音地学习发音和唇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反复练习反复刻意练习。

小梦南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对的种种困难,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

万能成功定律:源于开始 精于过程 淡于结果

朱光潜说过:“一切需要时间沉淀的美好,都值得我们耐着性子去等待”。

路一步一步走,饭一口一口吃,事一件一件做,用匠心精神关注过程,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那些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

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

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

打呆帐

淡化结果 降低期待

作家马德说的:“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

可是越执着于一个结果,就会发现人生越多的难以如愿,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所以适当降低期望,感受当下的美好,才是通往幸福最简单的路径。

过程中坚定信念,尽最大的努力,面对结果降低期待,做最坏的打算,实现双赢。

在《人间值得》这本书里,作者恒子奶奶通过自己的感情经历讲述了“减少期待”带来的奇迹。

恒子结婚以后,发现丈夫长期酗酒成性,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她试图改变丈夫,却总是鲜有成效。终于,恒子决定不再把关注点放在丈夫身上,而是一心做好工作,充实自己,每天快快乐乐。

慢慢的,她发现丈夫不再酗酒了,对家庭也开始有了责任心,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人,感情也因此好转。

你看,当一个人不再通过改变别人而期待一个结果时,能体会到如释重负的快乐。

佛门有言:“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以平常的心态,看淡结果,勤于事、正于事,明于事,不囿于事,不惑于事,是人生大境界,更是一种大格局。

万能成功定律:源于开始 精于过程 淡于结果

曾国藩的父亲叫曾麟书,从十几岁开始就“死磕”考场,考了16次,年过四十,头发都花白了,连个秀才都不中。

曾麟书自己考不上,没关系,继续培养曾国藩作为接班人,父子二人一起考。

所以曾国藩从十四岁开始就开始了他的考场生涯,和父亲双双赶考,一起考了六次之后,他43岁的父亲终于考上了秀才,但是他还是落榜,第七次赴考才中了“秀才”。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人生最坏的结果只不过是大器晚成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想成功。

扎硬寨,练精兵,打呆仗,送给每一个正在奋力成长的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