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袖添香,大雅琴炉,你认识多少?--建窑也产小琴炉!!!

 1983传媒 2022-04-10

建窑也产小琴炉

说起香炉,

大家都比较熟悉,

但是一说琴炉,不少人感觉陌生。

其实,琴炉在文房用具中,

是一件不能缺少的重要物件。

对古代文人来说,

无论是调琴、读书、礼佛都要用到,

炉中的檀香,

可辟除杂念,导人入静。

一般来讲,

口径在10厘米左右称琴炉,

可置于掌中把玩。

而口径在15厘米以上的叫香炉。

建窑窑址出土的琴炉

建窑琴炉小巧玲珑,上口径4厘米,底足直径2.3厘米,高3厘米,内外壁均未施釉,但经过龙窑高温烧制,胎骨似铁,古韵悠长。

据推测,

这只琴炉未施釉即入窑烧制,

较为粗糙,

疑为普通民用品。

也可能这是只试窑半成品,

为烧制建窑兔毫釉琴炉提供试验依据。


在众多的奏乐用器当中,

琴是最古老、最大众化的乐器,

不论公子王孙、墨客骚人,

抑或大家闺秀、风尘倡优,

都以谙习奏琴为雅事。

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

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

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

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

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

并且起了一个极雅的名字--

琴炉。

琴炉燃香一次一支,

故炉体要小巧玲珑,

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

人在书斋抚弹琴筝,

看着袅袅升起的一缕青烟,

闻着阵阵而来的幽香,

真有身入仙界、物我两忘之意境。

中国的焚香习俗历史十分悠久,

秦汉以前,

就有了各式焚香用的熏炉,

但是,

琴炉从香炉这个大系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项独立的文玩,

大约是始于唐代。

宋代黑釉瓷香鸭

唐人戴叔伦的《春怨诗》:

“金鸭香消欲断魂,

梨花春雨掩重门。”

中唐时期,

妇女用的香炉,

造型多以金属铸成鸭子或狻猊状,

香烟可自兽口喷出,

与之前流行的多层香炉迥然相异,

这大概就是琴炉的雏形。

狻猊熏香炉

到了宋代,

在周邦彦为汴京名妓李师师所作的

《少年游》里,

就有了关于琴炉的描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

相对坐调笙。”

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词,

也有“香冷金猊”之句,

在这一时期,

琴炉的应用已经是非常普遍。

铜海棠式琴炉1

铜海棠式琴炉2

蚰玉焦叶纹小琴炉

天象耳小琴炉

六角冲耳琴炉

牡丹铜琴炉

青瓷琴炉

大明宣德款琴炉
民国 白铜琴炉

与一般的香炉相比,

琴炉的特点是小巧和雅致,

用时可置于几案上,

其造型和工艺也更能彰显使用者的情趣和品位。

不论是在众人聚会的宴乐场合,

还是于闺房书斋弹琴抚筝,

炉中香烟一缕,

徐徐不断,

不仅倍添风雅情致,

也可使人心神宁静祥和。

宋代建窑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

有烧造“供御”、“进琖”等贡品铭,

以及“御”、“圣”等铭文款,

说明建窑虽为民窑,

却有“民窑官用”、

“官搭民烧”的性质,

其地位比一般民窑高出许多。

建窑烧制的产品

以碗盏类占绝大多数,

但也有烧制少量其他器形。

琴炉虽小,

但是极其风雅,

在宋代和建盏一样,

极受文人雅士推崇。


建窑在烧制大量茶盏的同时,

极有可能用建窑的釉水试烧瓷质

琴炉

以供更多的文人使用。

这一琴炉造型的发现,

为建窑历史上烧造琴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对于研究建窑的制瓷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文/徐国忠 收集整理 图/余火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