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真相:40岁之前,主要靠努力;40岁之后,主要靠机会!深思

 老方说 2022-04-10

“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之前,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劳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60岁之后,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结合对别人的观察和我自己的体会,确实如这段话所讲,人生前半生靠努力,后半生靠机会。

更具体点来说,就是“40岁之前,主要靠努力;40岁之后,主要靠机会”。

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在40岁之前,固然有些人运气好,成了“风口上的猪”,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要拼勤奋,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一些。

哪怕是天才如埃隆·马斯克,他年轻时候工作也是要拼命才行,“当我弟弟和我一起创立Zip2时,我们在一间又小又普通的办公室里开始我们的事业。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那个小小的沙发上,每周7天几乎每天24小时都在工作。”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建议就是非常努力地去工作,努力后再谈其他,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如果别人每周工作40小时,而我工作100小时。这样,我只用4个月就可以做到别人1年才能做完的事。”

你想要更快地成功,那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成功没有绝对的公式,但我们可以遵循一些原则,让自己更接近成功。

天道酬勤,有人说要警惕这种理念,因为这会让人高估自己,高估努力的作用,而且失败后会抱怨天道不公。

但人在年轻的时候,除了努力奋斗之外,还有更好的行为逻辑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正确,但如果不去耕耘,那肯定不会有收获。事实上,“战略上的勤奋”是40岁后的人要努力的地方,在40岁之前,年轻人要出头,主要就是靠勤奋。

所以,人在年轻时候有个学习、试错、长见识和能力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题就是努力、更努力。

而到了40岁之后,“努力”就会慢慢贬值了,或者说“努力”变得不值钱了。

雷军说他中年的时候悟到“顺势而为”四个字,从此之后,他才超越了过去那个无比勤奋的自己,从“劳模”转变为“企业家”。

要知道,自然规律在那里,人到了40岁后,精力和体力没法跟年轻人比,这时候你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而不是在年轻人的强项上竞争。

相比年轻人,中老年人的优势在于经验、见识和思想成熟度。任正非曾在公司讲话中说,“相信现在二十几岁的小毛孩,有比我们这些老头聪明的,我们为什么不选最聪明的小毛孩到片联来当头呢?”

对啊,你说是为什么呢,主要在于小毛孩聪明是聪明,但他们当不了领导者,“技术没生命,你聪明就能玩;但是人这个东西,你聪明也玩不起来,还得要有资历、有经验。”管理这个事,光聪明不行,还要懂人性,但没有经历、经验,就对人性的认知不够深刻。

因此,对于40岁后的中年人来说,你要懂得寻找和建立适合自己的机会。

我说机会、运气很重要,这不是说你要听天由命。实际上,运气的内涵是实力,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循道而行,是由规律支配的。

所以我们后半生的关键就是找到事物运转的规律,智慧的提升意味着道行的增加,等你的智慧达到一定程度后,“运气”就会成为你实力的一部分。

我年轻时候相信“天道酬勤、事在人为”,到了中年阶段,我开始相信“人力有时而穷”,人生自有其“定数”。

两者都是对的,现在我认为它们是一回事……你是不是跟我有同感呢?

——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