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雯“复盘”刘雯

 潮汐商业评论 2022-04-10

品牌观点(ID:daily-case)原创
作者 | Clark Wang
编辑 | 小杨

“商业社会里,每个人都是一件商品,待价而沽。你实现的最大价值,就是把自己'卖’一个高价。


我也不记得是在那次谈话里,突然蹦出的一句话,放在这里正合适。公众人物,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能产生商业回报的“品牌”,而所谓的大众“品牌”也在像“人”靠拢,寻找情绪的共振从而达到商业的价值。

在超模圈兢兢业业工作的刘雯,又一次因为在一档综艺节目中“真实的表现”被推上“风口浪尖”,这还是她解约coach事件后的第一次“热搜”,提起刘雯,来头确实不小:


·她是第一个走在维多利亚的秘密跑道上的亚洲模特
·她是第一个登上美国《Vogue》封面的中国模特
·她是第一个登上福布斯年度收入最高模特榜的亚洲模特

图片来源于微博

发展至今,刘雯已经不仅仅是刘雯,而成为了一个颇具“商业价值”的品牌。那么,刘雯是如何成为“品牌刘雯”的呢?

 踩准“天时”很重要

刘雯式超模打造,除了自身努力,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天时。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让诸多奢侈品牌把目光投向中国(2016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整体销售额达到4983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奢侈品销售额21%。在经历了2013到2015年的持续下滑后,奢侈品市场重回增长,奢侈品销售额较上年增长8.4%。2018年,中国人全球奢侈品消费额达到1457亿美元),而寻找中国面孔作为他们进入该市场的“敲门砖”就显得尤其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刘雯确实抢占了这个先机
“2008年首次登上时装周就走秀了27场,刷新中国模特在欧洲T台的记录。2009年21岁的刘雯走了74场,成为首次登上维密T台的亚洲面孔,其后不断地刷新成绩,在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她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超模”,2013年入选MDC“New Suppers”全球新超模榜单,成为首位进入“New Supers”榜单的亚裔模特。”

这些成就看起来偶然,其实都离不开大环境的加持,比如,中国正在成为奢侈品品牌新的“战场”和“增长点”,他们当然需要更多的“自己人”来“讨好”中国消费者。只是,天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只是有些人多些天赋和努力,就更容易成功些。“刘雯”们的成功大概也离不开这些。

而反观一些抢占真人秀先机的明星,流量加持,热度爆棚,却在机会来的时候,一次次失守。古装剧大行其道的时候,女一压身,但基本功缺失让其“难承其重”,成为网络群嘲的对象。心灵探索类的真人秀又来了一次机会,却又“演技”上身,“表演”所谓的美化过的“人设”,让网民再一次群嘲到底,一次次刷新自己路人缘的新低。




反观商业品牌的诞生与发展也大抵如此,如同雷军说的那样“风口来了,连猪都会飞”。比如喜茶、奈雪们所代表的“高端网红茶”,其实就赶上了“消费升级”和“社交炫耀消费”崛起的浪潮,轻松把茶饮做到了25+的价格区间,得益于社交传播,“网红”消费大行其道,而抓准时机参与其中的品牌,也是赚的“盆满钵满“。当然,同期做“高端”茶饮的品牌很多,为什么只有他们“红”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图片来自于微博
 

给品牌一个精准“人设”

不可否认,不仅仅是超模圈,甚至是整个“商业品牌圈”,“出圈”都是个困难的事儿。设想一下如果刘雯只是个传统意义的超模,消费者只能通过既有的超模印象来“想象”出她的形象。那么,刘雯一定无法达到如今的国民度和辨识度。首位维秘走秀的亚洲模特和超模圈的极高排名,最多让一部分人开始对刘雯有兴趣,而所参加为数不多的综艺,成功塑造了刘雯“单纯”“亲民”的大表姐“路人“形象。而这样一个汇集了“专业”+“亲民“的精准人设,成功的让刘雯成为了“超模出圈”的成功案例,而与之相伴的是商业价值的与日俱增。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反观商业品牌的“战场”,小米手机一开始通过“为发烧而生”和“超高性价比”的宣传,成功塑造了品牌的差异化形象,哪怕现在将产品扩展到智能家居领域,消费对他的认知依然还是“产品不错,性价比高”;而华为,通过“徕卡”和“品质国货”几大卖点,让其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难怪,当我还停留在苹果高端机一家独大的印象里的时候,身边的女性居然告诉我“华为手机拍照好看啊,我想买华为”。

图片来源于小米微博、华为商城

看到没,找准消费者被吸引的点,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卖点”,市场自然买单,而品牌商业价值也得以传递。


王牌“主业”打底,谨慎“副业”发展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化的“商业品牌”,天然需要被人记住,“主业”就显得很重要。在“主业”上但凡兢兢业业,专业完成度极高的艺人,大概率都能赚得不少好评,而反观“主业”表现一般,哪怕“全面开花”,一时流量漫溢,但最终却是路越走越窄。


你或许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公众人物说到底,还是要通过作品来说话的,花边新闻亦或是什么出格举动,能在一时吸引人兴趣,但“浪花总会平静”,对于一个成功的商业品牌来说:“守正出奇”远大于“一时得失”。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刘雯曾经说过:“我从来没有谈过恋爱,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我是个蜗牛,我是一直都是靠箱子,就是一直去不同的国家跟城市的。短短几句话,一下子把刘雯推上了微博热搜,同时,刘雯在大众心中作为“模特”的身份进一步加重了。华丽的“超模身份”和单纯到可爱的“从没恋爱”,这种神奇的反差,一下子戳中了大众敏感的心。因为在大众普世的价值观里:我之所以“追随”你,是因为我们“相似”,你的成功只是因为你比我更努力,而我不够努力。如果“鸡汤”用的好,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不可比拟的作用。

刘雯的主业很显然是模特,而对于副业,她就显得异常慎重,无论是参加综艺还是联名设计,她的参加都非常有节制。发现没,“大表姐”至今参加的综艺都有着自己深深的“烙印”,没有“比赛”,只有“做自己”,而副业只是主业里作为“人”的价值的延伸。

而反观曾经常常被拿来跟刘雯做比较的奚梦瑶,签约内陆经纪公司之后,走的完全是“娱乐明星”的路线,我们已经渐渐忘记了她作为“超模”的辉煌战绩。唯一记得恐怕就是维秘舞台的那个“经典一摔”和赌王儿媳的“新身份”。据说奚梦瑶要做时尚品牌了,身边的朋友跟我投来讳莫如深的一笑,说:“她的时尚品牌?我可买不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反观中国的老牌国货们,为了赶上“互联网”时代,“病急乱投医”,一味的换着花样推出所谓的新产品,最后黯然收场。如同上篇提到的主业做喉片的金嗓子,居然卖起了植物饮料,最后落得一地鸡毛江佩珍“金嗓子”往事。要知道,历经几十年市场考验的“主业”才是消费者对你的认知基础,而所有新产品都只是基于“主业”认知的“感情和流量”外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品牌都需要一个“盖棺定论”的大众认知
消费者的认知总是局部和碎片化的,很难自主形成对品牌的“确定性认知“。而这种确定性认知对于经年发展的商业品牌显得尤其重要,是他们面对非议和竞争的“安全屏障”。如同章子怡,通过多年的努力,靠着一部部作品,终于让大众形成了一个“盖棺定论”的认识,虽然仍是娱乐版的“常客”,但她确实是个“优秀的演员”。


而刘雯也做到了,无论上多少次热搜,在大众对于“刘雯是一位可以代表中国最顶尖水平的超模”这一认知都在逐步加深。纵然我们都知道模特行业也是吃“青春饭”的,连刘雯自己都说:“做模特接近表演,我希望在未来5到10年里,我能做一些表演。”哪怕有一天刘雯不做模特,在这一代消费者的认知里她依然曾经是“中国超模届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盖棺定论”这件事不是每个品牌都可以做到,需要时间的历炼,通过整合传播媒介不断的用“真实成绩”跟“消费者沟通”。比如小米的“为发烧而生”和“超高性价比”,就是通过持续性的产品创新和消费者沟通一步步加深的;亦或是这几年异军突起的戴森吸尘器,无一不是持续性的引领创新,进而通过不间断地s宣传建立所谓的“最好用吸尘器”的盖棺定论”大众认知。
 
当然,这背后除了“刘雯们”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运营团队持续性的宣传必不可少。正如《乌合之众》里说的那样,消费者是群体性“动物”,群体性认知很难“自发形成”,当然需要“被告知”。只是,随着“媒体平权”的发生,每个消费者都能成为一个“发声器”,这就要求“刘雯们”更加努力,持续性产出“符合大众认知”和“定位人设”的“产品”。
 
写到这,要说的话都说完了。每次发观点类文章,写完的时候,总有种说的全是“废话”的感觉。X君告诉我说:“坚持说吧,废话说多了,就都信了,连你自己都不会觉得是没用的废话。
 
仔细想想,商业不也是如此吗?

考资料:前瞻数据库:奢侈品行业进入平稳增长期 预计2018年中国销售额5520亿

CFW时尚:2018中国奢侈品报告出炉|2018年突破360亿

欧美娱乐简单说:刘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