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取特点出奇制胜秦月出奇制胜是用兵之法。在激烈的新闻竞争当中,出奇也是新闻传播的制胜之法。当然新奇并不等于猎奇,它的基本含义是新鲜和独特 。特点突出,与众不同,这是新奇性的具体内容。用一句使人不致误会的话来说,求新奇就是抓特点,抓取某一事物与众不同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可 以说,抓特点就是抓信息。特点越突出,信息量越大。按信息论的说法,新奇而独特的事物发生概率小,也就是产生的可能性小,所以信息量大。新 奇的事物鲜为人知,人们少见而多怪,会给人带来前所未知的新情况和新知识。但如前所说,新闻是一种有效信息,它不仅是受众未知的,而且对受 众来说又是需知的,具有实际效用的。我们不妨翻翻全国好新闻评选的入选作品,大都具有这一特点而且不少成了新闻珍品和传世之作。当然,具体 到每篇新闻作品中,新奇性和重要性不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有的以新奇见长,有的重要性突出。然而,一点新奇性也没有的重要事实,一点实际效用 也没有的新奇事物,都难出奇制胜,成为出类拔萃的好新闻。新奇给重要以风采,重要给新奇以底蕴,二者相得益彰,才能在新闻竞争当中“出人头 地”。人们都知道城里人早起跑步锻炼,这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儿了。若乡村老百姓也早晨起来围着村子跑步,就是一件新奇事儿了。反映 这一事态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1984年1月10日河北日报),就是一篇以新奇见长的好作品。但这一作品内容上的重要性也是显 而易见的,它生动地反映出当今农民不仅吃饱了穿暖了,并开始有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意识。而《陕北有煤海》(新华社1985年10月18 日电),却是以重要性见长的好新闻,但同时也有相当的新奇性。人们首先会奇怪地问:“陕北那个穷地方还有煤海?过去为什么没有发现”?而且 作品还描述了“挖下一尺多宽的深槽,然后就像切豆腐一样”,把煤挖出来等新奇现象。坚持新奇性与重要性的统一,既可以防止新闻走向猎奇,也 可以避免新闻平淡无奇,平淡无味,流于一般化。谁掌握了这一艺术和技法,谁就能在争新奇的竞争中,出奇兵而常获胜。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新奇 而又相当重要的事实,虽然不少,但也不是很多。在许多情况下,出奇制胜之法是从常见的事物中,抓取其中独特的一处、一点、一面。这叫同中求 异,平中探奇。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比较,发现事物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差异。差异就是特点,差异越大特点越鲜明,从而 也就有了新奇性。在宁波市的许多大型企业里,维修工、保养工被戏称为“蓝帽子”。平常,这些人工作不紧张,有些游手好闲、吊儿郎当,很不好 管理。这种现象全国各地都存在,不足为奇。然而,去年夏季宁波一带遭到特大洪水的袭击。在抢险救灾中,出人意料,70多名“蓝帽子”个个表 现出色。但灾后一回原厂,“蓝帽子”们又恢复了老样子。两比三比,特点出来了。孟小云和高海浩所写的通讯《“蓝帽子”现象和它引出的话题》 (人民日报1989年1月23日),成了一篇颇具特色、发人深省的新闻佳作。特色、特点,总是存在于事物的差异之中,发现于分析比较的过程 之中。善于比较的人,才是善于抓特点的人。抓住了特点,就有奇兵可用可出了。出奇兵、抓待点,效果最显著的是抓取独家新闻。独家新闻之所以 可贵,不仅在于它是某新闻单位的独得之秘,本质上还在于它反映了罕见的新闻事件,向受众提供了全新的事理,一些独家新闻的获取,是因为这些 记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只有他才能进入某种场合、接触某些要人,或者只有他那里有这样产品和这种风光。但没有这些条件的记者和通讯员 ,也可以通过抓特点,写出独家新闻。“小记者”和“土记者”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比如,广西农民聘用技术人员和雇工,自己当“庄园主”,仅一 个贵县就已办起二百多个“庄园”(见1988年8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农民自办“庄园”,这在全国是第一次,可称为独家新闻。但作者却 不是大报记者,而是普普通通的通讯员。独家新闻描述的不全是世界上“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事物,很多独家新闻出在对普通事物的深层挖掘和 事物间的相互比较,以及对最新事态的首次报道中。客观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它们的特征、特点有一个萌发和形成阶段。如果记者有相当敏锐的 历史洞察力,当新生事物刚一冒芽儿,就对它的独到之处和特殊意义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加以报道,就可能成为独家新闻。如果等它成熟起来你再 报道,那就不可能新,不可能“独”了。这叫“首先发现,捷足先登”。比如,随着全国人民法制观念的增强,老百姓和政府之间也打起官司来了。 1987年湖南株洲日报,报道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秉公执法,使平民百姓打官司赢了醴陵市政府。这是国内此类报道的第一次、第一篇,因此倍得 垂青,被评为1987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是地方小报靠慧眼独具、捷足先登,在竞争中又一次获胜。而在一年之后,人民日报又发表了《农民 告县府》(1988年8月26日)这样的同类新闻。同株洲日报的报道相比,就显得不那么新颖,更称不起独家新闻,在全国评选也很难“出奇制 胜”而获奖了。早在一九五三年,著名记者华山在一篇论文中指出,“抓住特点,具体地说明特点”,是新闻写作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写好新 闻的“根本问题”(见《新闻业务》1953年第20期)。这一见解是非常深刻的。历来优秀的新闻作品,或者是抓住了独具特色的新闻题材,或者选取了独到新颖的角度,从而获得了较大的信息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兴趣。在当前的新闻改革中,华山的这一新闻思想,仍然值得重视。新闻爱好者,?1989?(8)?:1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