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量子力学的世纪大战,爱因斯坦惨败!|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物理学

 dbn9981 2022-04-10
哥本哈根学派认为:
1.波函数精确地描述了单个体系的状态。
2.波函数提供统计数据,测不准关系的存在是由于粒子与测量仪器之间的不可控制性。
3.在空间,时间中发生的微观过程和经典因果律不相容。
爱因斯坦对此并不认同,一个没有严格因果律的物理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他认为:量子力学可能出了问题。

爱因斯坦七十大寿时收到一份很别致的生日礼物,一本由25位学者合写的文集,书名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其中最长的一篇〈与爱因斯坦讨论原子物理中一些认识论问题〉出自老友玻尔之手,为两人多年来针对量子力学的争辩提供了重要史料。

众所皆知,这两位大师虽然私交甚笃,在这个问题上却势同水火,因此「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早已是物理学史上的专有名词。根据玻尔的回忆,这场论战大致分成三个回合,时间分别是1927年、1930年以及1935年。不过在这篇长达四十页半的文章中,玻尔主要是在探讨学术问题,很少触及两人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好在这三回合皆可算是公开赛,有不少目击者的记述能弥补这个遗憾。

●第一回合◎时间:1927年十月◎地点: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场合:第五届索尔维会议

这场学术会议在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有人将它视为量子力学的分水岭,认为哥本哈根学派在这场会议中大获全胜,摇身一变从非主流跃升为主流。不过事实当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顶多只能说,哥本哈根学派的表现让同行留下深刻印象,但距离真正发酵还有一段时间。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

另一方面,爱因斯坦个人倒是在这场盛会中吃了不少亏,不过并非在正式会议中,而是属于「会外赛」的性质。

这方面,我们有海森堡的第一手回忆:「我们通常在旅馆吃早餐时就聚在一起,爱因斯坦开始描述某个想象实验,用以突显哥本哈根诠释的内在矛盾。然后,我陪着玻尔和爱因斯坦从旅馆步行到会议厅,一路上聆听两人生动的讨论,他们的哲学观差了十万八千里。偶尔,我会针对数学部分提些意见。上午每逢空档,我们几个年轻人(主要是泡利和我自己)会试着分析爱因斯坦提出的实验,到了午餐时间,玻尔和其他哥本哈根成员也会继续讨论。通常接近傍晚时,波耳就会把当天的问题分析透澈,然后借着晚餐的机会跟爱因斯坦摊牌。爱因斯坦总是难以驳斥,不过并没有真正被说服。」

总而言之,对于爱因斯坦发动的攻势,波耳每次都能见招拆招,不但让对手铩羽而归,还因此掳获不少人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和他俩都有多年交情的保伦费斯特(Paul Ehrenfest)也开始批评爱氏过分保守:「羞不羞啊,爱因斯坦,你跟当年反对相对论那些人没两样了!」

■物理解析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这回合最精彩的过招浓缩成两个图解。这么做虽不算完全忠于史实,但至少掌握了关键的精神。


爱因斯坦的论述(左图):如果我们观测到有个光子穿过狭缝,就能确定在穿越的一瞬间,光子的y座标一定在狭缝范围内。狭缝如果越小,这个y值就越准确,而且这个准确度可以尽量提升。

另一方面,只要光子不是平行穿过狭缝,就有可能被狭缝边缘反弹。在反弹过程中,光子的y方向动量一定会反转(例如从向下变成向上)。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狭缝边缘会感受到这个变化,因此光子的y方向动量可以用狭缝装置测量出来,而这个测量的准确度也没有先天的限制。

总之,在光子穿越狭缝的瞬间,它的y方向位置和动量能够各别被测得很准。两者的准确度一来没有上限,二来不会互相影响,这就代表△q*△p~h这个关系在此并不成立。

玻尔的反驳(右图):想要利用狭缝装置测量动量,必须设法让它具有弹性,例如挂在一个弹簧秤上。一个硬邦邦的装置等于具有无限大的质量,不可能感受到动量的变化。可是一旦狭缝装置有了弹性,一定会在光子反弹时上下移动,无法准确测量光子当时的y坐标。

想要提升位置的准确度,就要限制弹簧的伸缩量,这就等于降低弹簧秤的精密度,导致动量的准确度下降。反之,若想提升动量的准确度,就要提高弹簧秤的精密度,这就会使得弹簧的伸缩量变大,导致位置的准确度下降。

由此可知,在这个想像实验中,「位置的准确度」反比于「动量的准确度」,刚好符合测不准原理的精神。


●第二回合◎时间:1930年十月◎地点:同上◎场合:第六届索尔维会议


俗语说君子报仇三年不晚,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于三年后按时召开,爱因斯坦打定主意要一雪前耻。于是玻尔又跟有备而来的爱氏打了一场会外赛,主题仍是测不准原理。至于幕后花絮,这回要仰赖玻尔的助理罗森菲尔德(Léon Rosenfeld),他大致是这么说的:

「这次爱因斯坦提出的是光箱实验,光箱在特定时刻释放一颗光子,我们只要测量光箱的质量变化,便能确定那颗光子的能量,爱氏认为这就构成了测不准原理的反例。

「这个难题让玻尔相当震惊,他当下并未看出任何破绽。晚餐时间波耳一直惴惴不安,他在众人面前走来走去,试着说服大家别轻易相信;如果爱因斯坦正确,物理学可就完蛋了──偏偏他又无法提出辩驳。我永远忘不了这对敌手走出餐厅的情景:爱因斯坦高大威严,步履轻盈,脸上挂着几分嘲讽的笑容;玻尔小跑步跟在他旁边,显得非常激动,一再强调爱氏不可能正确,否则物理末日近在眼前。

「第二天早上,波耳得意洋洋地宣布物理学得救了,他找到了爱氏的破绽:当我们测量光箱质量时,(根据广义相对论)光箱在重力场中的位移会改变时钟的频率,导致它无法准确控制释放光子的时间,这个不准度刚好符合测不准原理。」

由此可知,玻尔反败为胜的关键正是爱因斯坦自己的成名招式!当这场论战广为流传后,人人都忍不住为玻尔鼓掌喝采。这无异于现代版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不过或许「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八个字是更贴切的形容。

■物理解析

这场辩论的物理内容可以比较忠实地解说如下:

爱因斯坦的论述:我们可以制造一个精密的箱子,将固定数量的光子封存在里面。箱子上的闸门能够精确控制开关的时间,让我们在某个瞬间刚好放出一个光子。闸门开关如果越精密,就能将光子飞走的时间测得越准确,而且这个准确度可以尽量提升。

另一方面,根据狭义相对论的质能等价关系(E=mc 2 ),在光子飞走后,光箱的质量会稍微减少。只要利用弹簧秤,我们就能测量光箱释放光子前后的质量差,进而推算那个光子的能量。这意味着光子的能量可以用弹簧秤测量出来,而这个测量的准确度也没有先天的限制。

因此「光子飞走的时间」和「光子的能量」能够各别被测得很准,两者的准确度一来没有上限,二来不会互相影响,这就代表△t*△E~h这个关系在此并不成立。


玻尔的反驳:在这个想像实验中,爱因斯坦最大的失误是忘了考虑广义相对论。根据狭义相对论,时间会受到速度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时间膨胀效应,大致可以说成「运动中的时钟走得比较慢」。事实上,广义相对论中也有类似的效应,白话的说法是「重力场会把时钟拉慢」。因此在强度不同的重力场中,时钟的「转速」会有所不同。

我们之所以能用弹簧秤或天平测量光箱的质量,正是因为光箱置身于地球的重力场中。地表附近的重力场虽然大致可以视为均匀,但严格说来强度会随着高度递减。因此之故,当光箱释放光子因而质量减少时,弹簧秤的弹簧会稍微收缩,使得光箱升高一点点,于是其中的时钟会在这一瞬间稍微变快,导致时间测量上的不准度。如果我们改用天平,同样会出现类似的情形。

想要提升时间的准确度,就要限制弹簧的伸缩量,这就等于降低弹簧秤的精密度,导致质量差(亦即光子能量)的准确度下降。反之,若想提升光子能量的准确度,就要提高弹簧秤的精密度,这就会使得弹簧的伸缩量变大,导致时间的准确度下降。

由此可知,在这个想像实验中,「时间的准确度」反比于「能量的准确度」,刚好符合△t*△E~h的精神。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发觉这两回合有着微妙的平行关系。

虽然连吃两场败仗,爱因斯坦仍旧相信真理站在自己这边,玻尔只是利用小聪明,加上一点运气,一时之间占了上风罢了。等着吧,老夫终将卷土重来……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