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封控下的------“共情伤害”

 闲着老去 2022-04-10

410日,星期日,今天是上海浦西封控的第十天。关于上海疫情的声音,太多了,疫情下的艰难也太多了,每个人都难,不难的是“病毒”本身。

今天周日,其实现在是周几不打紧的,一日三餐也不打紧;外出的服饰早已缺乏了往日的精神焕发,安逸的静置在那里。封的日子,胃肠也变得懒散不蠕动了,到了饭点却没有食欲,将冰箱的物品拿出放进。门似乎不那么严实了,门外面加了一层隐形的防毒层,“病毒”也进不来,外人更是不敢跨进,倒是隔音的效果很值得信赖,听不到一点楼梯的咯咯哒哒的声音。呵呵,躲在家里成一统,管他“病毒”与春秋。

这两天看到“共情伤害”这一词语在微信里互传,很有共鸣,“共情伤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思是当你长期大量的关注灾难信息的时候,同情心导致的代入感,会伤害你的心理健康,会让人抑郁、焦虑、愤怒、甚至精神崩溃。我想近期的疫情,我们都或多或少有了“共情伤害”。

为了减少“共情伤害”,这两天在家看保罗·布卢姆的电子版的《摆脱共情》,觉得很有意思。

保罗·布卢姆认为共情可以分为两类,即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

“如果你受苦会让我难过,我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到了你的感受,这是情绪共情”。情绪共情是感性的,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情绪,它迎合了人们的偏见,常常会影响人的理性判断,甚至会导致暴力和恶行。现在有关上海疫情信息漫天飞,大量的谣言、戾气和煽情的信息也在其中这些信息把你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开始焦虑、气愤,这就是情绪共情,共情伤害或许比疫情的伤害还要大,还要难治。

“如果在没有同样感受的情况下,我依然理解你正在受苦的事实,这就是认知共情。”认知共情是理性的。医生在给病人治疗时是属于“认知共情”的理性者,如果他感受着病人的感受,精神会不堪重负,就不能够专注医治,认知共情使医生理解病人的感受,能理性的告诉病人怎么应对接下来的事。

共情就像一盏聚光灯,带有个人偏见,只能照亮特殊的那一块,而许许多多其他的事物就这样沉入了黑暗之中,因为聚焦,我们会关注被聚焦的地方,感受着他的感受,就会忽略其他。而我们常常又会忽视人性的弱点------情绪共情

在这次的疫情封控中,因为是突如其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难免都会产生情绪共情,也难免不被共情伤害,如何才能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降低共情伤害的影响,首先要通过国家正规的媒体报道来关注疫情的变化,而且对疫情的信息不要全身心的关注,选择适当的关注,其次是分散注意力,做一些其他的事,如:看以前没有时间看的书,整理一下以前没有时间整理的居室,问候一下好久未联系的远方朋友-------

我们已经被疫情伤害了,不能再被共情伤害,让我们在疫情封控中,少点“情绪共情”多些“认知共情”,尽量冷静,尽量客观,理解他人,共同努力,早日解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