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河南省首任省委书记,19岁参加革命,官至正部级,47岁却早逝

 冬不拉拉 2022-04-10

河北是革命老区,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无数英雄的河北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纷纷投身革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为缔造新中国建立了丰功伟绩,成为了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在新中国授予的1614位开国将军中,河北籍的就占了79位,他们中少部分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八路。

图片

虽然从河北大地上走出了不少开国将军,但冀籍担任过人口大省省委书记,并且还是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也是最年轻省委书记的,却只有张玺同志一人。那么,在张玺的革命生涯中又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张玺,原名王常珍,1912年3月19日,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东田村一个地主家庭,从小进入学校读书,过着优渥的生活。但生逢乱世,亲眼目睹了,久经战乱、外强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张玺,早已在心中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1931年,19岁的张玺,在邢台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表现突出,组织能力强,很快得到提拔,担任了团支部书记和团总支部书记,积极组织领导学生的爱国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在邢台从事革命活动时,由于叛徒出卖,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因其是共产党领导人,作为要犯被押解到北平的草岚子监狱,渡过了四年的牢狱生活,受尽了苦难和折磨。

在狱中,面对反动派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张玺始终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对共产党的高度信任和忠诚,没有吐露任何有关党的秘密。他还担任狱中团支部书记,带领狱友积极参加狱中对敌斗争,表现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36年,侵华日军已经越过山海关,直逼平津,华北危在旦夕。面对危局,我党认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势在必行,因而急需一大批党的干部来贯彻执行这一新政策,以此来掀起全国的抗日高潮。

但当时的华北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党的绝大部分骨干力量都被关在了国民党的监狱中。形势危急,以刘少奇为首的北方局领导人,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营救这些被捕的同志,最终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营救方案,将张玺等50名共产党领导人救出了监狱。

图片

出狱后,张玺立即奔赴中共冀鲁豫边区特委工作,并担任宣传部部长、特委书记等职。当时,该地区的革命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情况险恶,张玺不顾生命危险,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四处奔波,设法与特委同志接头,传达党的指示,部署工作,恢复党的组织。

在此期间,张玺还临危受命,迅速找到了隐藏起来的绝大部分的党员干部,并对被捕过的党员干部进行严格考察,这些同志过关后,立即恢复他们的党籍,很快就恢复了这一地区的党组织,壮大了革命力量,为全面抗战爆发的到来,在组织上、干部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正式打响,张玺出任冀鲁豫地委书记,中共太南区党委书记等职,深入到群众之中,积极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调动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建立各种抗日民主力量,投入到巨大的抗日洪流之中,很快就将当地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推向了高潮。

张玺还领导组建了磁县抗日民主政府,亲自组建了以彭城镇磁厂工人为主的河北民主第十三支队,和以六河沟煤矿工人为主的抗日第四支队等抗日武装。他还开办抗日干部培训班,为基层组织以及八路军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为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0年,张玺担任冀鲁豫党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分局秘书长。由于冀鲁豫是华北、华中以及延安大后方联系的“纽带”和“走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自然就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面临严重的斗争形势。

不久后,日军纠集两万余人,兵分12路,在汉奸的带领下,从清丰、濮阳、内黄进行合击,企图消灭八路军的抗日主力部队机关。杨得志司令员率领机关及时跳出日军的包围圈之后,立即与张玺配合,指挥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在外线采取游击方式,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军,彻底挫败日军的“五五大扫荡”,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最为困难的时期,日军纠集反动会道门武装队伍2万余人,针对八路军所在地的沙区发动了“四一二大扫荡”,凶残的日军采取了反复分割、包抄、围剿,甚至是烧杀掠抢等灭绝人性的屠杀手段,企图摧毁沙区中心区,消灭八路军。

面对凶残的日伪军,张玺和杨得志充分利用沙区的枣林和沙丘优势,指挥八路军和沙区游击队,采取多种形势的游击战,声东击西,打乱日军的作战部署,彻底打破了日军的“铁壁合围”计划。如著名的“麻雀战”、“地道战”、“掏心战”等游击战术,都产生于此时,后又作为作战典范在各战场推广使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保住和发展冀鲁豫这块平原抗日根据地,张玺领导边区军民粉碎了日军多次大“扫荡”,击败了日伪军上百次的“围剿”和进攻,并且还多次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犯和骚扰。尤其是在困难时期,面对物资的缺乏,他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自救,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艰难地渡过了困难期。

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张玺的领导下,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2000万,解放县城75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张玺出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陇海战役开打后,张玺领导组织10万农民支前部队,紧紧跟随在前线作战部队的后面,昼夜不停地破坏国民党军的公路和铁路,使得整个陇海线彻底瘫痪,敌人的部队无法前进,精良武器也得不到使用。

同时,张玺还组织了十几万的民工,推着小推车,为作战部队运送粮食、弹药;还专门组织了担架队紧随作战部队,运送伤员,给予了作战部队最大的支援和帮助,最终在解放军和老百姓的密切配合下,打赢了这场战役。

陇海战役战败之后,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随即又调集30万大军,直扑我冀鲁豫所在地的黄河南岸地区,企图消灭解放军主力部队。张玺机智果断地作出决定,派出一股部队穿插进入黄河以南敌战区,进行对敌作战;另外派出一股部队留在黄河以北地区,领导老百姓进行土改和支前工作。

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和对敌斗争形势,张玺亲自部署游击作战,并亲临第一线分片指导,经过9个月的浴血奋战,保住了黄河南岸30个县,牵制住了4个师以上的敌人,控制了70%以上的农村阵地,为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片

随后,张玺又随同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率领冀鲁豫区军民全力配合刘邓大军,打赢了鲁西南战役。紧接着,张玺又选拔了大批冀鲁豫干部,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江淮河汉新解放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国后,张玺被任命为河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年仅36岁,成为了最年轻的开国省委书记,但他也是河南最为艰难时期的省委书记。久经战乱的河南,可以说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社会混乱,百废待兴,老百姓的生活极其困难。

张玺上任后,首先开展剿匪反霸斗争,将盘踞在河南境内的土匪、国民党特务以及残余势力彻底剿灭干净,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环境。随后又着重恢复经济建设,开展土改工作,分田分地,让农民分到了田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在主政河南期间,张玺曾数次深入到黄泛区内的20个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彻底摸清该区域的实际情况,据此总结出一条适合该区域土地改革的新路子,使得该片区域得到有力开发。

他大力鼓励农民到那片如同绝境一般的区域定居,并给予补助,指导农民在那里开荒、种田,激发当地农民和外调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生产产量,使得全省人民摆脱了挨饿的日子。

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河南省各地的经济建设,张玺曾深入到许昌下辖的李口乡进行实地考察,与农民同吃同住20多天,听取农民的意见,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促进土改以后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的发展方式。随后,张玺又深入洛阳地区的平乐乡考察10多天,找到了能够促进信贷社和合作社的具体办法。

张玺还十分重视河南城市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曾多次跑到郑州调查民主改革等相关问题,引进了一大批轻重工业和厂矿企业落户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工业发展了,农产品也丰富了,但由于当时的物资流通渠道存在很大的困境,产品交易陷入宭境。为此,张玺还特地请来专家进行商讨、研究,最终找到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他亲自带领省委领导班子组织大规模、多层次、甚至跨省市的物资交流会、庙会、土特产会等一些能够调动广大民众交流、交易积极性的好措施,不仅解决了城乡交易渠道堵塞的困境,而且还搞活了市场。

这种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得整个河南经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使得昔日贫困不堪的河南,曾一度成为了人们羡慕的最佳之地,张玺也得到了河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亲切地称他为“河南人民的好书记”。

由于张玺的从政能力突出,后又被调往中央扛起大任,出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专职委员、副主任、党委书记等职,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从头做起,刻苦钻研,只用了一年时间,便扛起了协助副总理李富春开展国家计划工作的重任。

在周总理和陈云的主持下,张玺还参与组织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为我国的经济工作呕心沥血,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

图片

1959年1月8日,张玺由于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年仅47岁,英年早逝。张玺的逝世,对于党和人民都是巨大的损失。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将永垂青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