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右到左,直排书写 第一列:拜扫/清明化袱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即:清明化袱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XX(即:恭敬地奉送给XX) 第三列:故XX收用(即:已经故去的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XX祀(即:阳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即:农历跪拜焚化的日期) (清明节包袱书写称谓介绍) 上九代:称鼻祖。自称:耳孙。 上八代:称远祖。自称:云孙。 上七代:称太祖。自称:仍孙。 上六代:称烈祖。自称:晜孙。 上五代:称天祖。自称:来孙。 上四代:称高祖。自称:玄孙。 上三代:称曾祖。自称:曾孙。 上二代:称祖父。自称:孝孙。 上一代:称父亲。自称:孝男。 (故、先、显、考、妣) 故高祖,故曾祖,故显祖 老大人,老孺人,姓+氏 故显考,故显妣,孝男媳 (清明节的包袱指的是什么) “包袱”,即扫墓者(逝者家属)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 “烧包袱“是祭奠逝者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包袱“烧了,就是将这些物品送给了先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