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宫花事件,曹公用横向和纵向两个对比,体现林黛玉教养的缺失

 漫话红楼 2022-04-11

作为宏篇巨著,《红楼梦》中描写了很多事件。这些事件,如果单独拿出来解读,可以解读出若干种内涵来。但是,这样的解读,无非是断章取义。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一定要“开巨眼”(脂砚斋语),也就是把视角尽量放大,把前后多个事件关联起来,才能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意。

比如被解读最多的宫花事件,结合前后文,我们会发现,这是曹公用横向和纵向两个对比,来体现林黛玉在进入贾府之后,已经完全缺失了林家赋予她的教养

以三春和黛玉对待宫花的不同态度,进行横向对比。

宫花事件因薛姨妈而起,只因薛家得到了十二支“堆纱花儿”,是“宫里头作的新鲜样法”。薛家素来俭朴,不重妆饰,这些宫花放在薛家,就会成为闲置物品,“白放着可惜旧了的”,于是薛姨妈想着送给贾府的姑娘们去戴。恰巧周瑞家的出现在薛家,薛姨妈便托周瑞家的顺便送一趟。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在贾府属于有些地位的仆人。按照长幼尊卑来论,仆人就是仆人,在主子面前总是低人一等。如果是在不注重教养的家族,仆人给主子送东西,主子不冷不热地接过来就已经算给仆人脸了。

但是,贾府以“诗礼传家”,特别注重教养,尤其“宽柔以待下人”,并且立下规矩,对长辈屋里的下人,要予以尊敬,“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它不得”。所以,小辈们对周瑞家都会尊称一声“周姐姐”。

是不是注重教养,是不是厚待下人,这不是说说就能算的。所以,作者通过宫花事件,体现了三春对周瑞家的尊敬。

我们来看看三春是如何体现出教养来的。

首先是迎春和探春,周瑞家的进来时,“二人正在窗下下围棋”。下棋是需要集中精力的,此时被打扰,完全可以眼皮都不抬,随口要丫鬟收下即可。这样做也并不会让人觉得对周瑞家的有所怠慢。

这是平常人家的普遍做法。

但迎春和探春却是“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住了棋”,就是停下了正在下的棋,把注意力转向了周瑞家的,这是对周瑞家的重视。然后“欠身道谢”,下棋是坐着的,“欠身”则要站起来,说明没有敷衍了事。道完谢后,才“命丫鬟们收了”。这个顺序非常重要,先对人,再对物,人重于物。周瑞家的是太太的陪房,无论她是来干什么的,都应该以礼相待。

再看惜春,当时她“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两个一处玩耍”。惜春年龄最小,也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通常来说,小孩子玩得兴起时,不会关注别人,注意力都在自己的玩乐里。但是,她看到周瑞家的进来,便主动“问她何事”。

这就是体现在生活细节里的教养,长辈进来,马上停下自己的事,主动打招呼,因为长辈来一定是有正事。

在这个过程中,周瑞家的和惜春有几句与宫花无关的对话,这些对话,看起来气氛和谐。周瑞家的是个中年妇人,也就是宝玉眼里的“婆子”,惜春则是灵动活泼的小女孩。小女孩们正在玩乐,周瑞家的突然插入进来,居然一点也不违和,并不像怡红院那么壁垒分明。

这就说明,惜春和周瑞家的关系非常好,真是把周瑞家的当毫无隔阂的家人了。我们知道,后来的惜春表现出了“冷面冷心”的一面,对自己的贴身丫鬟都非常无情。对比她此时与周瑞家的相处,说明在这个孩子眼里,周瑞家的是个可亲近的人。

对比三春的表现,再看黛玉对周瑞家的态度,其教养之差就相当明显了。

周瑞家的进来时,黛玉也在玩,“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作战”。“解九连环”和下棋差不多,也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过,宝玉是个喜欢新奇爱热闹的人,尤其爱花。听到周瑞家的说“送花儿来与姑娘戴”,条件反射般地说“什么花儿?拿来给我!

注意,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宝玉和周瑞家的关系,那是十分亲密,所以宝玉他们之间不需要什么虚礼。黛玉就不一样了,不说黛玉是客居,就是自家姑娘,对太太的陪房也应以礼为先,就像三春那样。然而,黛玉的态度,根本没把周瑞家的放在眼里,既不和周瑞家的打招呼,也不看周瑞家的一眼,只是“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就开始质问,让本来春风满面的周瑞家的猝不及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我们可以想象这幅画面,黛玉简直是端足了主子的架子,面对长辈级的下人,不起身,不打招呼,却用刀子般的话伤人。贾府的规矩,“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它不得”,周瑞家的是太太的陪房,地位非常之高,黛玉却想伤就伤。

这就是曹公用三春和黛玉进行横向对比,体现黛玉的教养缺失。

以黛玉初进贾府时的谨小慎微和进贾府后的恃宠生骄,进行纵向对比。

宫花事件,是作者正面描写黛玉进贾府后的第一个事件。在此之前,黛玉的正面事件则是初进贾府的那一幕。把这两个事件放在一起来看,就能发现,同样一个黛玉,在前后两个事件中表现可谓千差万别。

初进贾府时,黛玉的表现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随后,她在应对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时,都表现得非常有教养,不但对答有分寸,而且进退有度,让人不得不赞叹林家的教养真不愧是书香世家。

一转眼,几年过去,当年那个非常有教养的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其身上的教养也不见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就因为“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黛玉便恃宠生骄了,变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也就是唯我独尊,谁都不放在眼里。

所以,周瑞家的好心给她来送花,她却连眼皮都不抬,只因没有遂自己的心意就兴师问罪,哪还有教养可言?

这就是曹公刻意安排的纵向对比:同一个黛玉,不同时期的表现,充分体现出她已经完全抛弃了林家赋予她的教养

从这里开始,一直到第四十五的“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一直以这样的状态存在于贾府,所以人人都对她敬而远之,惹不起就只能躲了。这期间,她怼过李嬷嬷,伤过史湘云,刺过李纨和探春,迎春和惜春也一直和她“不大甚合”,颇有王熙凤和夏金桂之风。

这个时期,黛玉完全迷失了自我,没有了教养上的自我约束,就像一个放飞自我的熊孩子。

所以,第四十五回,当被宝钗提醒她“有失检点”之后,她开始了自我反思:“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黛玉“细细算来”的这段时间,正好是她进贾府之后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她缺失了教养,没有人提醒和约束她要注意教养,最后是宝钗及时点醒了她。

至此,我们便能得出结论:宫花事件,是黛玉教养缺失的起点事件,而造成她教养缺失的,正是贾母的养而不教。从接黛玉进府开始,黛玉就无人教导,再加上贾母的宠溺,导致了黛玉恃宠生骄,教养缺失。

一个是横向对比,一个是纵向对比,作者的批判非常明显:贾府是以武起家的豪门,林家则是书香世家,林家的教养本应远远优于贾府。但是,在贾府生活一段时间之后,黛玉的教养已经远远无法和贾府三春相比了。这既是黛玉的问题,更是贾母的问题。黛玉贪图享受放弃自律,贾母则用无原则的宠爱毁了黛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