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北完小国学经典课题组开展“最美书房”展示活动

 绿色化学 2022-04-11

最是书香能致远

城北完小国学经典课题组开展“最美书房”展示活动


  为了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孩子的国学经典阅读兴趣,促进亲子关系融洽,让孩子不仅享受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同时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我校于开学初便拟定好了“最美书房”计划,并分期进行最美书房展示比赛。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瞧!城北完小“家校共读——最美书房”第一期成果展示如约而至,让我们共赏,共悦。

「1」书房风采展示:传承经典,智慧聚宝盆

国学经典传承着悠悠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

  四(3)班李自谦在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耳边经常诵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稍懂事时,妈妈又给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便深深地爱上了国学经典。是个慢性子的小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自从暑假妈妈陪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

  《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它告诉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现在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耳边伴我成长。

「2」我与家人共读:感受经典文化,共享温馨时光

4

书籍,是记录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学形式,是每个人心头的情感咨询师,是人类艺术的一项瑰宝。六(8)班谢明浩就是一个在经典书籍的沐浴下慢慢成长的美德少年。

  上一二年级时,爸爸就开始陪着读经典故事,一直坚持着。从《格林童话》中,看到了王子和公主的美好爱情故事;从《安徒生童话》中,认识了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无能的国王;从《中国神话故事》中,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年龄增长,开始背诵经典。从《三字经》、《弟子规》到《百家姓》、《千字文》,从《诗词启蒙》到《唐诗宋诗》从《大学》到《中庸》。爸爸也会背经典,给做榜样,现在他们正在背诵《论语》,挑战自我。

刚开始读经典时,觉得读经典没有用,心里很反感。爸爸告诉:圣贤其实是内心强大的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是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快乐幸福的人;是遇到什么困难,都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的人;是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委屈磨难,都能从最合适的角度去看待的人;是无论到哪里,都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圣人,是无论做高官还是普通人,都能够幸福的人。这也是爸爸读经典最大的心愿,愿今后可以做个幸福的人!幸福的人,是具备幸福力的人,幸福的人,是有教养的人,让他人感觉到舒服顺眼的人。虽然爸爸的这番话还是朦朦胧胧不太明白,但他还是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

「3」书房风采展示:文化瑰宝 源远流长

城北完小16)班的吴睿有一个舒适又温暖的书屋,给它取名“睿智书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先辈们为祖孙后代留下了许多国学经典,如:《唐诗》《宋词》《论语》等,都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

小时候,住在老家时,爷爷也总是坐在竹椅上教读《唐诗》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这一老一小的声音总是从老家书房里传出。后来,在四岁时,父母把接回了城里。在那里没有朋友,爸爸妈妈怕寂寞,便给买了很多少儿版的书籍。从此,书成了童年时期的重要伙伴。随着年岁的增长,读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读过的书越来越多,逐渐也把书从少儿版变成原著。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读书要懂得复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学习更深的知识。小时不这个道理,经常看书只是一看而过,所以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并不深刻,但在看《论语》时明白了这个道理,知道了如何去学习。闲暇之余,他就和家人坐在书桌旁,伴着温馨的灯光,听着歌,下着棋,说着笑……书房给他带来不一样的快乐

这个小小的空间,宛如一片净土,不仅可以让孩子们静静聆听这个世界的奇妙与多彩,更能承载孩子们的柔软与可爱,看到平日里感受不到的东西。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阅读的空间,用孩子独有的视角感受世界的多彩。

活动通过评委们公平、公正地考核,最后评选出李海龙、谢明浩等12个三星级小书屋,李子微、阳帅等15个二星级小书屋;周志炫、陈晓东等30个一星级小书屋。

(通讯员:王玉芳 谭国玉 刘 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