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其实是一辆车

 小雨123 2022-04-11

近两天,我在攻读驾校教材。其中有个题目引起了我的兴趣。谨慎驾驶的三条基本原则,即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也许是职业病吧,我马上联想到了教育。我忽发奇想:教育也是一辆车呀,我们教师不正是驾驶这辆车的司机吗?这三条原则不正好也是做好教育工作所应遵循的吗?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也正是遵循了这三条教育原则,使我在工作中能够走得坦荡,走得心安。

集中注意力,一心从教

司机驾车,涉及生命安全,精力高度集中,不敢有一丝疏忽。教师身系学生人生发展,同样需要心无杂念,一心从教。作为教师,平时我一直恪守着教师的职业道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光明磊落,不图名利,心无旁骛。既为人师,就要力争成人之“表”。只要看到那几十双渴求知识和爱的眼睛,我就不忍离去;一旦登上讲台,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究其原因,一名教师的良心使然,责任感使然。想想自己,不觉已在讲台上站了近23年。缕缕青丝变白发,道道皱纹显坎坷。虽说我有时也对高收入职业产生过一丝艳羡,但一看到自己的学生,责任感油然而生,微笑立时爬满了脸庞,顿感神圣无比。只要我们的注意力都在学生身上,我们心能和学生在一起,我们就会“劳而无怨,诲人不倦”,今生足矣!

仔细观察,“三观”到位

  只有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先察后思再行。作为一名教师,我做到了“三观”,即观形势、观学生、观内心。

观形势。教师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善于观察世界,做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要了解教育大势,体察教育所需。我利用教育教学之余,关心国家的教育形势及相关的教育政策,并且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教育模式。

观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好的教师,就像一个负责任的园丁,他会仔细察看每一株花草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株弱苗,该浇水的浇水,该施肥的施肥,该修剪的修剪,该扶直的扶直等。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学习基础和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静心观察,看他们的性格和心理变化。外向?内向?善于朗读还是长于书写等等,因性施教,因材施教。这种差异性教育,目的性、针对性很强,教育效果相对来说要好。说不定在我们认真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真有羽化成蝶的可喜变化呢。一年级时我班有个学生叫刘泽庆,开始我观察到他穿戴得有点破,整天低着头,也不言语。后经了解,他没有了妈妈,他和他的爸爸在一起生活,家庭很困难,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后来我掏钱为他买了一身新衣裳。当他穿上新衣服时,他的眼里湿润了,表示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个好学生。真如他所言,后来的他完全像换了个人,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观内心。教师传道于人,必先自修其心。一个好的老师,心如止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在纷繁复杂,物欲横渡的社会中始终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一方高贵的心灵芳草地。只有保持自己心灵的高贵,他才能由己及人,影响他的学生,使他的学生也像他一样成为心灵晶莹澄澈、精神高贵的人。每当和同学、朋友坐在一起,我没有感到一丝的自卑,相反,我挺起腰板,表示自己活得坦然,过得幸福。

提前预防,防控结合

提前预防,对开车的司机来说,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上亦然。教育教学中,教师发现自己或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某种不良倾向,如果能及时、果断、准确地采取预防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在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对事情的结果有一定的预见性,并能提前做好一切防止事情向不良方面发展的工作。“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不要像蔡桓公那样等到病入膏肓才想到治,那就晚了。

我班有个叫小华的男孩。前段时间我发现他的言语特别少,闷闷不乐,作业也经常不交。我预感到他肯定出问题了。于是我单独找他谈心,了解到他与家长发生了矛盾,妈妈骂了他,说他不是学习的料。他再也没有心思学习,整日沉浸在苦恼之中,甚至想到要退学。我随之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要求家长要相信孩子,多表扬孩子,并且鼓励小华走出思想的阴影,调整好状态,重新投入学习。在我的努力下,他和家长的矛盾得以解决,学习也进入了正常状态。我真庆幸自己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并果断地采取措施,防止了不良后果的出现。

教育真的是一辆“车”。这辆车走得如何,关键看“司机”的驾车技能和心态如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