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尴尬的小学体育课

 小雨123 2022-04-11

尴尬的小学体育课

运动会上,我班的成绩不佳,我们的“胖子军”除了在拔河比赛和铅球项目中有点优势之外,其余的几乎都充当了“绿叶”。一个个长得人高马大的,跑,跑不动,跳,又跳不起来。这让我十分烦恼。烦恼之余,我又想,我们班的孩子们不也是中国儿童的缩影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中,谈到近20年里,中国儿童,尤其是男孩的体质呈稳定下降的趋势。中国男孩存在较为严重的体质危机。这与体育“金牌大国”的身份极为不符。孙云晓教授还说:“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2016年3月,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南方航空GATEWAY》刊文称“孩子最应该学好的课是体育课”。他还谈到:“如果在孩子成绩过得去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

造成近年来学生体质状况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学生体质的漠视和小学体育课的软弱。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今天,这个口号对人们似乎仍然具有着较强的警醒作用。当前,小学体育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如何使小学体育教学走出尴尬的困境?

给体育教学应有的地位。当前,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指标,还主要是学校的升学率;家长看学校,也还是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受功利主义驱使,领导们把眼光主要集中在语、数、外等主科上,包括体育在内的音体美课程,则被抛在了阴暗的角落。有的学校,体育教学的课时大大减少。尤其是毕业年级,体育课干脆被取消了。

中国孩子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和体育课在中小学中地位的缺失,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6年5月,教育部发文称:各地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都应当从学生生命健康的角度认识搞好体育教学的意义,把体育课看作与文化课一样的主课,给体育课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学校开足体育课时,聘用专业的体育教师。

改革考核评估机制,将体育教学成绩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小学体育课被习惯地划入“副科”的行列,不受重视,成为可有可无的课。尤其是较正规的考试前,体育课大多被“主科”教师“抢”走。学校对体育教师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制约了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建议教育部门不定期对各学校的体育教学进行检查督导。从教师的备课、上课到教研活动,都要进行跟踪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由于体育被看作副科,因此,学校经常让一些主科教学不力的教师,担任体育课。这些教师被从主科的位置上“淘汰”下来,本来就有情绪,又没有专业的体育知识,教学上十分随意。有的体育教师只会教给学生整队、列队行进等简单的体育项目。教学项目单一,教学措施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的人概括体育课为:“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长期对体育课的冷漠,使得体育教师思想上产生了懒惰情绪,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放,不思进取。另外,体育教师一般不被学校重视,评优、评模与他们无关,于是他们缺乏教学积极性。

体育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各学校要引进专业的体育教师,对现任体育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培训;鼓励课堂教学的创新,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教学科研活动;给体育教师一定的地位,让体育教师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第56号教室的秘密》的作者雷夫老师一人兼教阅读、数学、艺术、体育、美术等多门课,并且教学有声有色,成绩突出。他为56号教室 的体育课设定了许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学生要每天运动,认识体育基本原则和动作的重要性,随时随地展现优异的运动家精神,明白团队合作的价值等,这些使得他的体育课和主课一样,让孩子们获得运动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收获快乐和幸福。由此看来,体育课完全可以像其他主课一样,上得精彩;体育课教师也和其他教师一样,能够在体育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始终贯彻“学为主体”的原则,一切教学活动服从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体质情况分成不同的小组,如铅球组、跳高组、跳远组、长跑组、短跑组、毽子组、拔河组、跳绳组等,让他们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也可以与游戏和歌舞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当然,体育教师最好学习一下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懂得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体育训练。在安排训练科目时,应该考虑男女生的不同生理特点,恰当地分配训练任务。通过体育课,真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毅力、培养竞争合作意识、增强动作协调能力和灵活敏锐的观察力的教学目的。

搞好与家长和班主任的沟通。多数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课的考试成绩,在家主要监督孩子学习,对孩子的体育锻炼没有兴趣,对孩子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不管不问。也有的家长对体育课存在着认识的误区,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课就是让学生“玩”的课。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习。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和班主任的沟通,对全班学生的性格、体质、学习基础等方面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教师促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通过体育课发现自己的长处,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学习的信心。同时让家长明白体育课与其他课之间的关系,身体健康与学习的关系,引导家长在家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配合好教师的工作。另外,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了解王楠、张怡宁、姚明等体育明星的成长经历,自觉像榜样那样,通过体育学习,成长自己,发展自己。

体育教学有了自己的地位,可以从被遗忘的角落大大方方地走出来,摆脱尴尬的境地,真正成为师生都喜欢的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