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文明同行——二十四节气印谱创作感悟

 海涛书屋 2022-04-11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际,当代著名篆刻艺术家周子牛刻印二十四方,把印章艺术和“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合起来,通过古老的印章艺术表现“二十四节气”丰富的文化意蕴。

  周子牛

  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当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融合集聚便有了如今光芒四射的人类文明新景象。

  中国早期社会,农耕文明占据核心地位,当代表着中国农耕文明辉煌形象的二十四节气从诞生到逐步成熟、引领者中国农耕文明发展时,世界对此的认知却是缓慢而又真实的,如今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能不说是华夏子孙对世界文明重要贡献的新确认。然而,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如“二十四节气”同样灿烂的文化、艺术还有众多,“印章”的诞生、成熟,传承、发展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就其诞生的时间而已,“印章”与“二十四节气”几乎是同时,或者说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后来逐步发展、演变成为篆刻艺术,有力地支撑了中国艺术的全面繁荣。为此,我尝试将“二十四节气”用我国古老的“印章”体现出来,使人们在体悟我国农耕文明的无穷魅力时,适当增加一点艺术的感染力是我创作“二十四节气”印章的主要“初心”。

                            

                           

  作为艺术,“印章”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双重性。基于其精神文化的考量,“二十四节气”印谱创作中更多的是注重其“艺术审美”,同时又侧重其认识性,要让人们能够看得懂、存得住,入其眼、铭其心。其主体体现:

  一是选材上以正方形石材为创作载体。石材创作体现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脉络,正方形体制又使得其厚重、坚韧;

  二是印文文体的选择,正文以篆书为主,既彰显“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属性,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同时,在边款上将真、草、隶、篆融合运用,内蓄中国文字的丰富和博大以及印用文字书体的广泛意趣;

  三是在印用文字的形象表现上,阴文、阳文交叉使用,和谐而又统一;

  四是在章法的处理上,印面设置突破了传统秦汉印中对等雷同的呆板面貌,以错位对冲、矛盾对立为视角,凸显对立中的统一、矛盾中的和谐,进一步增添艺术感染力。同时,在印边的处理上,以适度残破点缀,使其略显沧桑,集聚浑厚。

  当然,“二十四节气”印章的创作还会有其他的艺术呈现,为了对中国农耕文明有更好的认知,以简洁、明快的艺术方式为大众所接受就是最好的艺术形式,也是对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庭中的一员的最好祝贺。

  周子牛,男,研究生学历,艺术学、美术双硕士(北京大学影视艺术系广播电视专业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书法篆刻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内多所高校的讲座、兼职教授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