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瘦鸥:程派新人何寥落

 cxag 2022-04-11

 所谓程派,就是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所创造的那一套独特的旦角表演艺术。

 半世纪前,在我国京剧舞台上,有四位杰出的旦行演员,都是男性,在观众中普遍受到高度的赞赏,被誉为四大名旦。这件事究竟由谁倡议,发生在哪一年,我对京剧,虽已有七十多年的“迷龄”,但此刻也说不出来了。反正地不分南北,观众无分男女,对此是一致认可的。

 四大名旦的排列,说法不一,但第一位总是梅兰芳,可能是序齿,也可能是根据成就的高下。程砚秋生于1904年,较梅小十岁,且曾师事梅,所以从前往往排名最后。近年人们大多从尊重他的品质和贡献出发,而把他提到了第二个位置上去。

Image

程砚秋之《赚文娟》

 清末民初,旦行分工较细,有青衣、花旦、刀马旦、玩笑旦、泼辣旦等等,到了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间,梅兰芳崛起于梨园行中,不但打破了过去京剧界主要以老生为大梁的习惯,一跃而居头牌,而且他自已也不愿意永远为青衣所局限,往往主动跨到花旦一行里去。所演二本《虹霓关》中的丫环和《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等都同样很精彩,于是融合青衣、花旦,形成了花衫这个新的行当。程砚秋、尚小云走的道路基本上与梅兰芳相同,只有荀慧生是原工花旦,而又涉猎青衣,终于也成为花衫的。

 梅兰芳收徒最早,学生也最多,后来女生更多。程砚秋由于个性关系,最初很少注意培养接班人这种事,例如为他的表演艺术所倾倒的新艳秋曾再三托人介绍,希望跟他学戏,都被他婉言谢绝。除了害怕在男女关系上引起外界的误会外,我看主要还是他本人对收徒传艺有与众不同的主张。

Image

新艳秋

 因为在三十年代初,他就担任了北平戏曲专科学校的校长,后又与焦菊隐、金仲荪等一同主持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培育出了以德、和、金、玉排名的许多优秀演员,可见他对戏曲教育事业并非漠不关心,而是认为办科班或学校的办法,比个别授艺更好。但从中华戏曲学校出来的旦角中几乎不见有专唱程派的一点来看,程先生当年很可能也并未亲自到学校去教过戏(其实所有的京剧名演员,都为繁重的演出任务和社交活动所累,极少时间直接给学生说戏或排身段,而由旁人代劳)。

 正因为如此,在四大名旦中,程派的传人历来较梅、荀、尚三派为少,令人有寥落之感。

 新艳秋虽被程坚拒于门外,始终只能说是程的私淑弟子,但她出道早,学得又专心,因此程砚秋早期的艺术特色只有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如今她虽已年迈,但偶一登场,仍很有光采。因为其他人学的都是程先生嗓子出了毛病后创造出来的那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这固然非常特殊,但唱者听者不免有“邪气吃力”之感,而且只宜于悲剧。在这一点上,行家们见仁见智,自然意见并不一致,但我这个老戏迷却至今认为要听得惬意痛快,还是听新艳秋唱的程派戏。

Image

新艳秋《玉堂春》双影

 程先生实际上只有两位男学生,即王吟秋和赵荣琛,他们确曾亲受乃师的薰陶。在他们盛年时,也很受台下欢迎,可是此刻他们都已年近七旬,我偶然在电视荧幕上看到,不免觉得有些“不堪入目”了。那么大岁数的老头子,再演少女、少妇怎么能行呢?

Image

梅兰芳、程砚秋、杨畹侬、赵荣琛1946年之《四五花洞》

 至于女学生,似乎都是私淑而非真正立雪程门的,如李蔷华、李世济等。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李蔷华和她的胞妹李薇华已出台唱戏,因为年纪很小,又都长得天真可爱,所以观众在背后都叫她们小桔子、小苹果。抗战胜利后她们曾去北京,薇华正式拜荀慧生为师,蔷华则间接地学了不少程派戏,后来她留在上海共舞台搭班演出。我听了她唱的《牧羊卷》、《锁麟囊》、《江油关》等戏,便迷上了。

 解放后她去了湖北,与高百岁、高盛麟、关正明等组成武汉京剧院,以八大头牌为号召,蜚声中南一带,这却使我有十多年没机会再听到李蔷华的演唱。哪知,“天缘巧合”,“文革”以后,我的老朋友、京昆剧大师俞振飞丧偶续娶,新夫人竟就是李蔷华。不久我们两家又恰好搬到了一幢大楼里去,从此我不但在戏院里,还在俞老家里,也经常可以听到蔷华精湛的程派唱腔,可说耳福不浅。

Image

俞振飞、李蔷华之《奇双会》

 我们在闲谈中,也时时感慨于程派传人的寥落。按她自已说,来上海后便进戏曲学校任教师,可先后十多年,真正愿意学并学到一些程派戏的仅仅只有任惠英一人,而小任则又难得被安排到演出,她们师徒俩屈指算了一下,任惠英十年里面,只唱了七八次。这样难免使教者伤心,学者气短。理由何在,蔷华的看法是,近年戏曲事业大滑坡,中青年演员普遍受到冷落,难得有戏唱,而程派的唱腔又那么特殊,以致一般琴师都对付不了,甚至打鼓的也不熟悉,因而演出就更加不容易了。

 我曾向南北各地扫瞄了一下,发现程派再传弟子只有在北京的迟小秋、南京的钟荣(新艳秋的弟子)二位,近年还能在剧台上偶尔露上一两次脸,别的简直是找不到了。每次想起程派特有的小本戏,及其独有的曲折起伏的唱腔与潇洒漂亮的水袖功夫,都似有渐趋凋零之势,作为一个老戏迷,哪得不黯然神伤?

(《戏迷自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