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其相似矣! ——忆创业之初的721矿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何其相似矣!

——忆创业之初的721矿

■作者:老军工

  2010年年初,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刻开始播映大庆石油大会战的电视剧《奠基者》,该剧展现了石油战线在松辽平原石油大会战的情景和那激动人心的岁月。为了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石油人历经千辛万苦,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发现并建成了世界级的大油田,夺取了大庆石油大会战的伟大胜利。石油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为中国人争光,解决了国家的燃眉之急,从此共和国挺起脊梁走向世界。

  我一集不落的收看完《奠基者》全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禁回忆起721人创业之初的艰辛。721人创业之初和大庆石油人艰苦创业,有很多相同点,正所谓何其相似也!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造就的创业者们共同命运。现就回忆,略说一二:

  一、中南309地质大队航测4分队于1957年8月6日发现了石马山铀矿藏后,国家即决定尽快开发,从各地调集精兵强将进行筹建。后来各路人马陆续来到条件艰苦的石马山下,其中有国家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地质队员、企业职工、科技专家、医生、教师、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党团员占70%以上。我记得光1960年进矿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留苏生就有100多人,后来从煤炭部平顶山煤矿调来成建制的建井队伍,组建成721建井队。依靠这支721自己的建井队,用他们奉献拼搏精神,建成了721一个又一个井筒,他们是721功不可没的功臣。1963年和1964年,又有数千南京军区、福州军区转业兵进矿,各路精兵强将,纷至沓来,汇聚在石马山下,掀起721建设新高潮。石油人汇聚松辽平原是为了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拼死拼活的进行大会战,拿下大油田。而721人是为了富国强军,打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舍小家为国家,齐心协力建设当时享有“国家掌上明珠、熊猫的眼睛”美称的石马山铀矿。这和当年石油部从全国调集1万职工、3万转业兵开发大庆油田,何其相似尔!

  二、721建设初期先由南京部队驻金华某团到721支援建设,参加山南露天剥离、福利楼、机修车间的土石方等工程。历经数月,任务完成后才返回营地。这和当年沈阳部队派出部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的前期工程,何其相似耳!

  三、721建设初期大批人员进矿,缺吃少住,大多数老一代人都会有此经历。粮食定量一减再减,不少人得了浮肿病,用手一按就是一个深坑,好久才会恢复过来。我当年也未能幸免,住院20多天,才稍稍好了一点。为了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大家就上山挖野菜,买地瓜充饥。住房一时跟不上,就住油毡棚,没床就睡木架支起的通铺,有的就在地上,铺上草席席地而眠。很多家居农村的家属,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来到了矿山。无住房、无户口、无口粮供应,在那个年月,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无住房就自己动手盖草房,无口粮供应,就自己开荒种地,节衣缩食。家属们甘愿和丈夫一起吃苦受累,自力更生,共度艰难时光。我想老一代721人大多经历过这些往事,这些又和当年石油人家属进入大庆油田的处境又何其相似啊!

  四、大庆会战,工人们没日没夜地在油井拼搏,后勤服务就由家属承担。721矿又何尝不是如此,养路、挖土方、筛河沙、装车、食堂、托儿所、学校、烧砖……等后勤工作不也由家属承担或参与吗!

  五、大庆会战初期交通不便,运输困难,721建矿初期也是如此。物资都要通过东乡转运到矿,人员进出都用货车拉,一路满面尘土,数年后才有了两辆用货车改装的客车。为了加快铀矿事业发展,国家计委把向乐铁路建设列入国家计划,经铁道兵紧张施工,1965年建成,火车可直通江边村,货物运输、人员进出困难的局面才有了改变。

  六、大庆会战短短数年拿下了大油田。721人艰苦奋斗,勤劳拼搏,花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山南各矿点陆续建成投产,为721后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大庆会战发生工伤事故,上级领导紧急运送进行抢救。而721山南露天矿,爆破发生了一次重大伤亡事故,中央要求华东局迅速组织专家抢救。为了抢时间,用专机将专家送达南昌,然后用小吉普接到矿里。紧急救治,为技术员张国庆进行了开颅手术,保住了生命,体现了中央领导对核军工的关怀。

  八、大庆人当年为油井出油,创造钻井世界记录,举杯庆贺。721人也为矿山投产出矿,欢呼雀跃。1964年10月更为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升空,原子弹爆破成功,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呼万岁。

  总之,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721的开拓者、创业者,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是他们用无私奉献,为国尽忠尽职的精神,书写了721的创业史,也谱写了开拓者的壮丽人生。愿721的后人们,牢记当年拓荒者们的艰辛,不要忘却这段艰苦创业的历史。

        ●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2期

721矿的由来

  翻开中国铀矿地质的辉煌史册,相山铀矿田的勘查开发可谓是光彩耀人的一页。担负相山铀矿勘探任务的核工业二六一大队职工,经过几十年的顽强拼搏,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热血乃至生命,使工作区从一个航测异常点发展成为由几十个大、中、小型铀矿组成的巨型铀矿田。相山,以其“中国铀都”的美誉成为我国最大的铀资源基地。

  坐落在江西省抚州市的相山,方圆700多平方公里,曾是中央苏区的北部门户。1957年8月6日,担负铀矿航测普查任务的三○九队四分队安-2型810号飞机在飞抵相山地区一个山头时发现了很明显的伽玛异常。地面勘查人员闻讯,立即奔赴实地勘查。

  山高、林密、草深。勘查没有结果。

  两天后,飞机重返该区。空中与地面紧密配合,终于在相山北部的石马山找到了一个露出地表长达15米的矿脉,而且在矿脉附近还发现了许多次生铀矿物。这一切都预示着这里有希望成为一个铀矿床。找矿人员怀着激动的心情,按发现的异常顺序,把它编号为A4-903。

  这个重大发现立即受到部领导的重视。各路人马迅速向相山挺进。副部长雷荣天从北京赶来了,像当年红军将领指挥打仗那样亲临前线部署、督战。江西省长邵式平也专程赶来,指示当地政府要鼎力相助。他对县委书记王镜明说:“你必须保证每天给地质队一头猪吃,保证不了,我拿你是问。”

  大家在不到半年时间就找到了10多处成矿地段,一个深藏地下的铀资源聚宝盆初露端倪。于是,各路勘探队伍经过调整,组成了中南三○九队第十七分队,不久改建为华东六○八队一队,随后又更名为二六一大队。然而,随着勘探工作不断深入,却出现了好矿体不是变小就是消失的情况,其中5处矿体上宽下窄呈漏斗状,职工们惊呆了。轰动一时的903地区难道是徒具美丽外表的“绣花枕头”?工作还要不要再深入下去?

  恰逢苏联科学代表团来队考察,他们在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对成矿有质疑,这让不少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大队长高玉——这位抗日的老游击队员,在冀中平原钻过青纱帐,打过地道战,数不清与鬼子有过多少次交锋,却从未感到像决定903的命运这样艰难。

  那是一个漫长而又难熬的夜晚。暮秋的山野凉气逼人。几位当家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聚集在一间竹木结构、四面透风的房子里议论、思考。就此收兵,有苏联专家意见为据;继续勘查则要担一定风险。讨论步步深入,认识统一到了一点:祖国的原子能事业等米下锅急需铀资源,我们拉起队伍为的是早出成果。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大家在失望中燃起斗志。

  为摸清903情况,首先集中技术人员进行大面积地质填图。200多名技术骨干白天跋山涉水跑野外,晚上点着马灯整理资料。有时路远回不了驻地,就在山石边燃一堆篝火,几个人依偎着过夜,第二天接着干。整整3个月,他们找到了2000多个新异常点,又对地表特征进行反复对比研究,找到了数十个成矿有利地段。于是,他们果断加大各种工作量,逐个深部验证,一个个矿点被揭露,一个个疑问被解开,终于撩开了903神秘的面纱,先后落实了横涧、岗上英两个大型矿床。

  喜讯传到北京。中央领导同志关切地询问了相山铀资源的勘探情况后,决定在该地区建立铀矿采冶基地。经周恩来总理批示,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铀矿专用线——向乐铁路。

  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重视,903地区的“死”而复“活”,更加坚定了职工们在相山地区多找矿、找大矿的决心和信心。他们对已探明的矿床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掌握的成矿规律,确定把攻“三盲”(盲岩体、盲构造、盲矿体)作为科研主题和找矿方向,先后在相山北部圈出了大片的找矿有利地段。

  正当全队职工准备撒开大网大干一场的时候,苏联开始卡我们的脖子,同时,国民经济也由于诸多原因到了极其困难的境地。进口的钢粒没有了,全国劳模、“铁人”式的工程师张荣祥就带着车间的一帮硬汉子自己炼制。

  那是何等壮怀激烈的场面啊!熊熊的炉火烤得他们头昏脑胀、两眼红肿,手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不少人累得昏厥休克,被抬出去休息一会儿,清醒后又操起家伙,投入战斗。就这样,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顽强地拼搏着,先后炼出了650多吨铁砂,保证了9万多米的钻探生产。

  炼铁砂的同志在拼命,打坑道的职工又何尝不是如此。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班长李海云,率领一班的同志在几十米深的平巷内打水平钻。饿了,啃块干粮;渴了,喝口泉水。只要钻机不“发烧”,大伙儿就连续干。

  当历史的脚步跨过那段乌云压城城欲摧的岁月时,二六一大队又先后攻下了6个大、中型矿床,加上兄弟队在这个地区提交的一些成果,很快形成了相山矿田。

  创业艰难百战多。相山矿田形成后,新的困难又摆在职工面前:经过十多年的奋斗,相山地区的浅易矿体基本找到,探矿工程每深入一步,都显得非常艰难。

  博大精深的铀矿地质事业造就了二六一大队这支大智大勇的队伍。他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地质找矿有很强的规律可循,必须坚持用科研指导找矿,努力掌握找矿的主动权。大队研究决定,集中人力财力,打一场科技攻关战。广大职工和科技人员积极响应,夜以继日地拼搏。他们通过构造填图,反复分析对比,大胆地提出了相山主体岩性不是花岗岩,而是火山岩的判断,实现了相山地质体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突破性飞跃。接着,他们又在有关科研院所的指导下,开展了1∶2.5万的相山岩性岩相填图,基本上弄清了相山地质形成的历史和产生特征,首次提出相山地区是一个大型塌陷式火山岩盆地和“双混合”的成矿模式,完成了对相山地质体认识的第二次突破性飞跃。

  相山地质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整个矿田的成矿预测和探矿工程的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大队钻探队伍迅速向有利地段挺进,接二连三地找到了几个大型矿床。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新找矿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总结出了“频、近、多、中、变”的找矿经验,以及矿化受深断裂、“三界面”控制的主要赋矿规律,并据此设计施工,使不少已探明定型的矿床储量成倍增加。相山铀矿田不断增添着新的雄姿、新的宏伟……

  相山铀矿田的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地质界的关注,先后有34个国家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专家们称赞:“相山矿田研究程度最高,经济效益最好,二六一大队创造了找铀奇迹。”

  是啊,对相山铀矿田的勘查开发是中国铀矿地质勘查史上的一个创举、一座丰碑。

  ●后记:1958年421矿组建,又称江西一矿,均为721矿前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