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军文选6:我载广州摄影团在福建采风的日子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我载广州摄影团在福建采风的日子

■作者:杨  军

  2018年8月16日下午3点,我将客人顺利的送到厦门北站,至此,又一批广州摄影团“福建霞浦,崇武古城,南靖土楼”的八天摄影采风圆满地画上了句号,虽说我的手臂晒得有些黝黑,身心有些疲惫,生物钟还是定格在早上5点来钟就会按时醒来的状态,正如在车上临别时跟所有伙伴讲的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很敬业、很专业的心态,这件事要完成也不是那么容易。

  8月9日下午2点,动车准点到达福州南站,此前我已和叶老师的儿子小叶联系上,他将客人从车站带至大巴前。看到叶老师一行从远处浩浩荡荡拉着行李渐渐走近的身影,自己就激动不已,一边忙着和叶老师打招呼,另一边忙着将行李装入车厢摆放整齐。车辆启动,叶老师拿起话筒首先隆重介绍为大家服务的师傅我——几年来福建采风不下6次,每次用的都是杨师傅的车,他虚心好学服务周到,驾驶技术精湛,从开头接触摄影到一起投入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摄影技巧,热烈欢迎杨师傅,顿时车厢内爆发出阵阵热情洋溢的掌声……

  叶老师,大名叫叶伟雄,在广州摄影界,提起他的大名那真是无人不知,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摄影协会会员,华南理工大学老年大学摄影教师,广州市老年大学摄影教师,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摄影教师……叶老师,为人谦逊风趣幽默,耐心教学实战能力相当的强悍,深得广大学员的爱戴和尊敬,他所开的摄影班场场爆满,有的要预约几次才能赶上他的教学,两年的理论学习毕业的风景实战采风,定是学员们开阔视野展现摄影技巧的大好时节,每个人都在尽情的期盼着。

  下午5点,车辆从盐田下高速,在此等候多时的当地地接李华玲老师(昵称农夫)上车和大家打招呼,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是霞浦摄影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每年的霞浦摄影采风都是由他负责当地的地接,因为熟悉潮汐的变化,各种行程都由他具体安排,寒暄完毕,大家径直前往第一站——浒屿澳村下青山大桥上拍海上渔排人家。因到目的地还有20多分钟的车程,看到大家在车上疲惫的身影,自己首先用话筒唱了一首“真的好想你”,以表达我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之前的三年叶老师是年年必到,唯独去年因工作调整没有前来),声调一样,但歌词的内容是略有修改,“真的好想你,我在夜里呼唤黎明,我亲爱的叶老师,我真的好想你,今天总算相聚,你对我的情,我永远记心里,衷心祝福叶老师全家身体健康,快乐健康伴一生,在座各位勤学苦练出好作品,张张精品饱含汗水,回赠老师一片情,真的好想你,我亲爱的叶老师,你的努力和真心付出,最终桃李满天下……”

  到达目的地,大家带齐装备迅速下车,长枪短炮依次排开,那阵势像是等待来犯入侵之敌。三角架上大家不停的调整各自相机焦距,寻找最佳图案和景色,快门咔嚓咔嚓按个不停,天空的晚霞,穿梭的船只,网箱渔民辛勤的劳作,谱写着一曲曲动听的乐章。夕阳西下,月入高空,大家仍依依不舍,沉浸在优美景色及精彩照片的讨论之中。晚餐过后的滩涂摄影幻灯片交流,更是让学员们叹为观止。

  次日凌晨5点,车辆准时出发,前往南湾滩涂的海上“甲骨文”拍摄。滩涂,在过去自己的印象当中就是烂泥一块,毫无价值可言,在摄影人的眼中随着潮起潮落,滩涂随着光影的变化,那种景色通过相机的记录,真是表现得色彩斑斓,绝妙无比。在宁德霞浦滩涂遍地,有着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难怪宁德霞浦被誉为世界滩涂摄影圣地,真是名不虚传。南湾滩涂甲骨文——五彩围网,是继七都滩涂被政府开发填埋以后新开辟的一个景点。想当年,站在高高的山顶,举目远眺,随着潮水渐渐的涨起,长期受海浪冲击,自然形成了独特景观——芭蕉大扇,美人鱼头。请来的模特渔公驾船穿梭于鱼嘴和鱼身之间,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版画。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今芭蕉大扇永不再有,唯独人工整治而成的鱼头,确实另有一番韵味!

      转场后到“半月里”用早餐,已是上午9点多钟,大家忘记了疲劳,看到景色优美的画面,胜过吃场满汉全席。半月里是一个古老村落,仿照徽派建筑,聚集着畲族村民,请来的女模穿着古装,带着头巾,背着竹篓里面放上两束花草,走起步来是有模有样,一会儿开门露头向外窥望,一会儿昂首轻盈而来,面带微笑脸上两旁的酒窝更让所有的摄影者赞不绝口:“妹妹,你为什么那么美呀?简直要让我们大家把相机拍坏呀!”刚才还在一旁看着大家用餐的小黄狗,看到这个场景也迫不及待的加入了这个队伍,在主人跟前窜前窜后,古朴的房屋,纯朴的村姑,憨态的黄狗,给整个摄影画面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杨家溪,距离霞浦县城31公里,也是福建省一个有名的旅游胜地,村旁古老的榕树群同江西乐安流坑樟树林有得一比,规模庞大。清晨7点半是拍摄的最佳黄金点,日上枝头,随着金光照射下的农夫牵牛,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扛着锄头,后面尾随而来的老太虽说已有86岁,但挑着箩筐款款而行,依然是那么有韵味,伴随着边上人工烟雾的施放,好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开拍的人是走了一拨又来一拨。曾经见到了一次插曲,是第一场已经结束,没有拍尽兴者留下来与第二拨重拍还发生争执。有的为了抢占地形,位置前移影响后人拍摄。站立式,单腿半蹲式,持机卧倒式,斜眼裂牙式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的动作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真为他们的创作投入感动,就像一句俗语说的一群傻子跟着一群疯子,拍啊拍啊拍……还有溪南的“馒头山”,虽说这次没有拍摄,但是在此前的创作中,那是台风到来之前,宽阔大海岸边滩涂耸立着一个山头,随着东方渐晓,彩霞映天,通过光影的照射逐渐呈现一个头戴草帽老人头的图像,至今想起来是霞浦滩涂摄影的最大的一个亮点!

  结束霞浦4天的拍摄,又驱车来到泉州惠安县崇武古城大岞村,惠安女的拍摄也是此行的重头戏.惠安女是中国妇女劳动人民的典型代表,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经有过专题报道,用四句话概括惠安女: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根据它艳丽的服饰打扮,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其实不然,她们是汉族。因为为了适应海边的劳作,这种打扮是很有利于她们的劳动出行。戴着小斗笠把脸部包起来,是防晒防吹海风。穿的短衣服是弯腰方便。露着肚脐在闽南方言寓意漏财的意思。宽大的裤子,为了劳作方便,海水打湿随着风吹很快便干,在海里滩涂劳作遇上小解蹲下随时可以完成,省去不少麻烦。据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街上流行的大喇叭裤还是根据这个服饰的灵感演化而来的。

      崇武古城盛行石雕,精美的石头会说话,苏州绣丝绸,惠安刺石头,石头技艺传女不传男,要有三年的学徒,三年的绘画,三年的雕塑基础,用金刚针一点一点将平板石头面雕出来的画像像照相机拍摄的一样,成为影雕,百年不褪色,像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很多作品都是惠安女打造而成,全国各地也有很多惠安工匠打造的工艺品。惠安女海边劳作,织网捕鱼,与朝霞共舞日出而出,伴晚霞对海当歌而归,闽南人特有的爱拼才会赢,展现了一处处时代的豪迈。

  南靖土楼采风是此行的最后一站。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南靖土楼也是厦门及周边城市最大的旅游热点,堪称厦门的后花园。田螺坑土楼群在当年申请世遗功不可没,从高处往底下看,四座圆形土楼围绕着中间一座方形土楼,旁边两个平面土楼就像一双筷子,很形象的一道“四菜一汤”,晚上的灯光映射更显示出土楼的朦胧美。驱车到土楼的下方由下往上拍,简直就是西藏的布达拉宫啊!

      土楼的塔下村也是周庄的翻版,小桥流水,农户人家,座座土楼方形圆形,尽显当初的辉煌。裕昌楼——东歪西斜700年,庞大的圆堡里,一到五层,原本整整齐齐垂直的房柱,到了这个土楼就变成了东歪西斜。据当地的导游讲解,是说当时承包这个土楼建筑的工匠,因不满房东对他的苛刻,在建好土楼临走时抽掉一根木头榫头,随即东歪西倒,变成了今天的模样。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实际上确实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木头榫头结合完全是呈几何形的打眼安装,700年屹立不倒堪称世界奇迹,这也是所有学员进行摄影技巧的大型舞台,什么鱼眼,长焦,将大型土楼一网打进,尽收眼底……

  8天,在一个团队接待中是属于大型的团队,收获了夏日的炎热,品尝了风餐露宿,经历了马不停蹄,收获了摄影大片,就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唱的一样:一番番春夏秋冬,一场场酸甜苦辣,叶老师,期待下次相遇。●写于2018年8月20日(厦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