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萍文集25:跑步可以如此精彩(下)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跑步可以如此精彩(下)

■作者:王  萍

⑦上饶,我终于来了

  2012年,上饶第一届半程马拉松,我报名了,但没去成。

  2013年,上饶第二届半程马拉松,我报名了,还是没去成。

  2014年12月21日,上饶第三届半程马拉松,上饶,我终于来了。

  上饶是我熟悉的城市,我们贵溪的信江就发源于上饶玉山县的三清山。

  每次去上饶都会感受到它日新月异的变化,高铁开通是我这次到上饶感受到的亮点。外甥女蔚乘高铁来为我助阵,我们约好在上饶汇合。上饶火车站出口半程马拉松赛咨询处的志愿者告诉我,高铁站就在出站口的上一层。

  因为有蔚为我跑后勤,比赛当天,我早早地站在起点上,几乎贴着赛场警卫排起的人墙。比赛时间越来越近,身后的跑友提醒我,两只脚要一前一后。鸣枪开赛的时候,会有一个向前的冲击波。我调整了姿势,作好心理准备,但过起点的时候还是踉跄了几步。由于起跑时靠前,我一直被人赶超。我有点泄气。五公里以后,我身边的人流才基本稳定下来。

  赛道经过信江大桥、丰溪大桥、上饶大桥,我喜欢跑在江桥之间。在贵溪我也是沿信江跑步,过贵溪的信江大桥和铜都大桥。我找到了熟悉的感受——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吹来的风拂过面颊,撩起我被汗水浸湿的头发,带来阵阵凉爽。

  在离终点两公里左右的地方,志愿者为我戴上了一只橙色的手环,我估计进入了前一百名。果然,到了终点我得到一双跑鞋作为奖励。计时器显示,我跑出了个人半程马拉松最好成绩——1小时56分47秒。

  比赛结束后,我和蔚结伴登三清山。这是我第四次上三清山。阳光给石林、峰柱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每一片向着太阳的叶子上都托着一份明媚。山涧里突兀的山石上结出一尺多长晶莹剔透的冰凌,提醒着我们,这还是个滴水成冰的季节。石阶上,常常只有我和蔚两个游人,聆听山风与丛林的细语,静看烟云变幻,倚着栈道上一株横生的枝丫,面对深沟幽谷,感受岁月悠悠。

  我们前前后后还是遇上了几位来自外省的跑友,让我尽了一份地主之谊,当了一回导游,陪着他们在这“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流连忘返。

⑧跑游贵溪

  “信水横流,江桥雄踞;溪水萦环,县以溪贵。”

  日落黄昏,我登上跑鞋,直奔信江边。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信江似一条银绸穿贵溪而过。夕阳点染江水,粼粼波光,轻柔细腻。跑到江边,小径幽雅蜿蜒,夕阳醉了江水,那红晕时而汇聚成熊熊燃烧的火炬,时而化作风中摇曳的灯笼。江边疏密错落、自然生长的柳树林,临水“停泊”着大大小小的青石,默默地充当江水涨落的坐标。叩响平展的青石板,彩色的跑鞋划出美丽的弧线,身边芦苇丛里“苏噜、苏噜”,“扑棱”飞出一两只受惊的灰色麻雀或乌黑的八哥,在清新的空气里击起片片涟漪。

  小道两边人工植上的草皮,设有沉默的长椅。香樟树下一横一竖的两条长椅在树影婆娑里有着与众不同的“文艺范”。这是临江唯一一对香樟树,一棵树冠茂盛,枝叶婆娑,另一棵还年轻,亭亭玉立。什么时候鸟儿衔来的一粒种子,开枝散叶,到了繁衍后代的年纪,一枚种子落入草丛中,破土生根。沿小道攀“纤夫石”拾阶而上,经一个起伏与木栈道相通。跑鞋与木板碰撞出如战鼓的“咚咚”声。几百米的栈道九曲十八弯,常曳旁枝,取临空之势伸向江面。

  日复一日,似与江水达成了默契,一日,夕阳隐匿,江水青灰,虽然还是泛着光泽,我跑上铜都大桥,地势高出许多,风毫无商量地把我的马尾辫扯得与江水平行,呼出的气似团团化不开的白雾。另一日更甚,江水黯然,我酣畅淋漓之际,没有理会江水的警示,径直上了人行道上植塑胶跑道般绿毯的铜都大桥,从桥那头折返时,我已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成落汤鸡。

  山水相依。被徐霞客以“驾虹役鹊之巧”载入游记的贵溪仙人桥是个跑游的好去处,此处与龙虎山同属丹霞地貌,巨石如虹,天然而成独拱石桥。桥面修广、平直,长达五、六十米,足可昂首阔步而行。仙人桥上可以俯视贵溪福利院,那里流传着孤儿长大后,回福利院照顾孤老的温馨故事。行至西端,则悬崖陡壁,无阶可下。距此十米处,一石如人坐守桥头,似向行人告警。游人不得已只好转身沿原路而返,是以民间有“仙人桥过不得”之传说。

  桥身石壁曾有多处石刻,那“此处神仙迹,神仙到此么?山花常带笑,野鸟自来歌”的阴刻,虽然有所剥落,仍依稀可辨。仙人桥东端与仙人桥与连绵群山相连,平坦的地方还能跑一段,到了突兀的山顶就要手脚并用。有的地方没有路,在草丛摸索着攀上爬下。这里少有人迹,所以四季野趣盎然,红艳艳的杜鹃、金灿灿的黄金子、鲜嫩嫩的竹笋,是一条适合越野跑的路线。

  跑游贵溪,浮桥一带是一定要去的,虽然如今浮桥只保留在图片里。从信江大桥桥头顺流而下,从一个叫“儒学头”的小巷开始,经“渔业社”,进“解元坊”,青石铺路,这里还没有规划,大多是早年自家建的房子。不熟悉这里的人,常会径直跑到人家家里去。大多房子的空隙处,穿过去都可以直达江边。

  扶着沉淀着历史印记的江堤护栏,与挂榜山隔江相对,那里是陆九渊创办的南宋四大书院之一“象山书院”的旧址。这里还能看到“胡氏宗祠”的牌坊,还保存着两层木制的百年老房子。墙上的灰泥已经剥落,但门窗上的雕花还是那样精致,院里还会飘出玉兰的芬芳。在贵溪信江还没有现在的三座大桥的时候,江那边的人推着独轮车,过浮桥经拱门到这边做生意。青石路上至今还能找到独轮车碾出的车辙……(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