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敏文集4:闲话同学会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闲话同学会

■作者:林  敏

  每年春节、国庆节是721游子们与留守人员聚会的高峰期,自安置小区落户抚州,金安小区就成了各届同学聚会的首选地与常聚地,那份热闹喧哗真不是节日气氛所能类比的。

  头些年,我也曾是同学会的积极参与者及组织者,后来热衷程度逐年递减,因为越来越不知道能说些什么。大家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拥有不同的工作、事业,价值观也大不相同,说来说去,只能缅怀旧日往事,把那些话题翻了一遍又一遍。还因为人群中难免有个别专门来刷存在感、秀幸福感的家伙,不仅往自个儿头上套各种光环,还土豪架势穷鬼做派,使同学会掺进一些复杂而不纯的东西。

  我不再爱说话,不等于已没话可说。有时候,说了未必有人听,听了未必有人懂。不听,最多失望;不懂,则近乎绝望。所以,还是不说了吧,怕一出口,再伤了自己。不过,作为经历者和旁观者,倒也弄明白了几个很多人喜欢参加同学会的真实原因。

  曾有人总结,积极组织参加同学会的人大致有三种:一是做官的,二是经商的,三是同学里有初恋的。

  呵呵,倒是有几分对谱。

  同学会上,女生往往比当年更妩媚更风情更多姿多彩,男生则比真实情况更风趣更热情更巧言善谈。同窗时,彼此连话都没说过两句,目光对视的几率更是接近零;聚会时,各种玩笑不仅开得妙趣横生,还可以借照相碰杯之机搭肩勾背扯袖拉手。仿佛同学会就是一速成长江大桥,立马天堑变通途。

  宴席中,只要在座有女同学,男同学们都特么会用双关语,中心思想无非是:当年美丽的你,曾是我暗恋的女神,只可惜胆儿不够肥,生生错过了一段美好情缘。毫无疑问,借着酒精的力量,这种半真半假撩拨挑逗式表白多少还是有点儿可信度的,听得某几位女同学心房小颤脸颊微红,一边嬉笑嗔怒一边慨叹岁月如梭青春已逝。我不禁神游:如果当年男生拥有如此的勇气和自信,女生拥有当下的风韵和精致,大概不少同学的人生会是另一种版本吧?

  昔年曾经,不少人因为青涩懵懂,想说的话说不出,想做的事不敢做,或者说了做了却遭到了错误的应对,只能带着满心的伤感和一脑门的雷黯然离去。现如今,大家都长大了成熟了,日复一日过着和自己理想并不太一致的生活,终于可以在同学会短暂的喧浪声中肆意释放隐没多年的小情怀,用似醉非醉的方式说出当年的隐秘心事。虽然一切都已物是人非,虽然现实不能如小品那样说反转就反转,却并不妨碍浓浓的理想与浪漫气息在同学会上迅速弥漫。

  同学会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混”得好的人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尤其是学生时代不太出彩,如今却小有成就的那拨人。“士别若干年,当刮目相看”就是他们到会的一个主要意义。这拨人中又分两类:一类是虽发达了,却仍很念旧,不忘最初的师生情同学谊,在人群中刻意低调,不事张扬,让人很快能忽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财力,找到昔日重来的感觉。另一类则唯恐人不知其来头,话里话外贴满标签,从头到尾一通壮志已酬剑锋尚利舍我其谁的各种炫耀,倒也能博取不少关注。

  同学会原本是一个机会,让大家重拾过往的纯粹、简单,尤其是曾在721矿留下了童年、少年和青春记忆的游子们,更是有着浓郁的怀旧情结,对故地重游及同学相聚心神向往期望满怀。但,毕竟几十年的岁月浸淫,绝大多数人的思维已经形成了惯性,就像面具戴得久了,与血肉已经连在一起不那么容易扒下来一样。热热闹闹的一场聚会过后,原来关系密切联络不断的同学还是一如既往;多年未曾来往从不交流的同学几乎重回原点。微信圈、QQ群,虽然可以短暂地延续聚会余温,却不可能把三观不在一个频率上的人真正融进一个世界。

  其实参加同学会之前,还是得先问问自己:你最想收获的是什么?是情谊还是炫耀?是怀旧还是寻情?是开心还是博眼球?是短暂的释放还是长久的牵连?一旦确定后就别受他人的干扰,坚定地去表达就是,如果能得到别人的回应,同学会自然能如己所愿。  ●写于2015年2月2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