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政琤文集18: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作者:刘政琤

  近日我拜读了由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印的《新中国英模故事选》一书,李四光、林巧稚、甘祖昌、华罗庚、钱学森、焦裕禄……那些耳熟能详的英模人物让人肃然起敬。也许是由于我曾长期在核工业系统工作过的原因吧,我对《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记邓稼先》一文的印象尤为深刻。

  邓稼先是中国核工业战线的杰出代表。他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学成回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为了造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他隐姓埋名,绞尽脑汁,潜心探索、实验,遭受了严重的核辐射伤害而以身殉职,62岁就过早离开人世,他无愧于“两弹元勋”的光荣称号。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稼先为扬国威、扬军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确实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两弹一星”工程是个系统工程,有无数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的贡献,也有许许多多普通工人、解放军指战员的参与。我原先工作的单位就是号称“中国铀都”的铀矿采选冶大型企业,也是“两弹一星”工程的一员,为研制核武器和今天的核电站源源不断地输送核原料。当年成千上万的祖国优秀儿女响应祖国的号召,从城市、从军营、从大专院校、从工矿企业……来到这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为了保密的需要,我们单位的名称、所在地、产品等一律用代号。单位对外称“七二一”,地址称“201信箱XX分箱”,产品称“101”“131”等。

  在我们矿区有位水文地质工程师,他发现自己身患癌症了,不是千方百计地去治疗,而是把病房当办公室,夜以继日地工作,与病魔抢时间,一心想把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料记录保存下来,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有位水冶厂的工人在车间操作时,搅拌泵出了故障,他不顾核辐射的危险,毅然跳进矿浆池中,用自己的身体去搅拌,直至泵机修复才离开浆池。有位井下操作工的儿子考上了中专学校,非要请我们这些老师吃顿饭不可。老师们婉拒他的好意,他生气地说:“前不久,我与另两位矿友一道,在同一作业面工作,突然发生冒顶事故,那两位矿友不幸遇难,而我只见大块的巨石就从我眼鼻子底下砸下来,躲过一劫。今天儿子又考上学校。高兴啊!你们一定要参加。”但四年后,他儿子快毕业时,我有一天偶尔见到他儿子,手臂上戴着黑纱。我问,你们家出了什么事?他儿子说:“我父亲遇矿难了。”说着就流泪了。

       我有一位邻居,是矿建井队赫赫有名的八级工,从平顶山煤矿调来的,矿区哪眼矿井都有他流下的汗水,但退休后不久就身怀癌症去世了。前不久,听说他唯一的儿子也因患癌症而去世。这真是应了核工业系统的一句行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核工业系统中有多少位像邓稼先那样舍生忘死,为国尽忠的好同志啊!是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他们的奋斗才使中国打破了核垄断,核讹诈,置身于核大国之中,才有了今天中国这样的国际地位。我们拥有核武器,不是为了多杀人,而是要震慑对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宁!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认为,像邓稼先等这本书中记载的那些英模和为新中国无私奉献的默默无闻的劳动者都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我敬佩他们!

  ●写于2019年8月1日  原载《721矿游子》第247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