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 娘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老  娘

■作者:陆炳托

  天气转凉了,想着该翻出一双这个季节穿的鞋来穿了,突然想到老娘给做的一双布鞋只穿了几次,也曾给儿子穿过几次,儿子脚长大不能穿了就收起来没穿了,不是不喜欢穿,而是觉得穿坏了就没了。现在老娘离开我们都快26年了,鞋子还完好的放在鞋柜里,想来该拿出来穿上,不然要放坏了。

  这双布鞋还是我刚进矿参加工作后不久,大概在1973年底老娘给我做的,那几年都时兴做这种样式的松紧口的布鞋,男女老少都适合穿,老娘给我也做了一双,还给我做了一双灯芯绒布料面子的棉鞋,这可都是老娘一针一线缝起来的,一双鞋底就要花费几天的时间来做。那鞋底扎得针脚均匀,横、竖、斜看都是整齐成行的。

  在我们兄弟姐妹小的时候,所有的衣裤和鞋子都是靠老娘一针一线地缝制起来的。老娘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九个,我排行老七,老三为姐姐,最小的老九是妹妹,其他七个都是男孩。小时候我们不太懂得母亲的艰辛,穿着母亲一针一线做的鞋子到处跑,一双鞋穿不了太长的时间,后来老娘在鞋底上钉上了轮胎胶皮后要好一些,鞋底磨损得要慢得多了。但就是这样,老娘一刻也不能轻松下来,要想到光九个孩子一人一双就是九双,还有3个大人也要穿鞋的呀。老娘这一生不知为我们做了多少双布鞋。

  那时是难得有闲钱去买皮鞋之类的,能买上一双球鞋或力士鞋就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了。

  衣裤则是哥姐们穿过后,大的改小的,短了就再接上一截,破了就补上,哪个没穿过带补丁的衣裤啊!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很多还不止是穿这么九年,还可能穿更长的时间。这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布票不够用,一年有限的布票没法让大家能都穿上合身漂亮整齐的新衣裤,当然钱也是很紧巴的。由于一直干个不停,老娘到晚年时手指都是变形弯曲伸不直的。

  我父亲是上海国营工厂的普通工人,老娘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9岁就到纱厂当了童工,解放后是国棉二十一厂的纺织工。

  我爷爷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奶奶去世很早,我印象中没见到过她老人家。我出生时爷爷已经60多岁了,后来他年纪大了,农活也干不动了。也就没有收入了,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父母的工资。想想那时的父母真是有多难多辛苦!

  由于常年的辛劳,老娘身体很差了,纺织工本身也是一个很辛苦的岗位,下班回到家还有一大堆家务事要等她回来干,老娘实在吃不消了,1964年50岁不到就提前退休回到了家里。回到家里的老娘也没有闲下来,为了贴补家用,找人揽接一些糊火柴盒、拆棉纱头的活在家里干,糊一个火柴盒2分钱,拆一斤棉纱也仅几分钱。好在那时大哥、二哥、姐姐都已参加工作并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但照顾孙辈的事情老娘又不得不帮把手。就这样整天都是忙里忙外的,精力全部倾注在了家庭和子女们的身上。

  应该说老娘和父亲在70岁前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新衣裤。也舍不得买上一点自己爱吃的东西,更别说下馆子了。爷爷那时也一样,过着艰苦的日子,为了让爷爷过得好点,老娘每个月会给爷爷6元抽烟喝酒的零用钱,爷爷每天要到茶馆和老伙伴们喝个茶,聊聊天,还经常从这6元钱中省下一点给家里买些菜回来。

  我常常想,要是他们能生活在今天多好啊!要是他们生活在今天,我们一定会好好地孝敬他们的!决不能委屈了他们,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但时光无法倒流,我们只有祝他们在天堂不再那么辛苦劳累!

  穿上老娘做的鞋子,我会永远地怀念他们的!

       ●原文刊载于《游子》第310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