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新生文集:我的第一张全家福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我的第一张全家福

■作者:张新生

  好多年以来,在我的两个儿子家里分别放着相同的两张3寸黑白照片,这是我们四口之家的第一张全家福。记得那是1981年春节期间,我请山南分矿一个姓罗的家属到家里来给我们全家人拍的。照片的背后是我家当时居住的低矮茅草棚,那天我们两口子并排蹲在草棚前,5岁的大儿子非常神气地站在我们前面,不到一岁的小儿子还不会走路,他妈把他扶着站在她前面。当年我们夫妻俩,年龄都还没有30岁,由于生活的贫穷和工作的艰辛,我们脸上显得有点消瘦。在这张全家福照片里面,虽然显得我们家贫穷寒酸,但是全家人的脸上还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我们是1976年秋天把家搬进草棚的,我们家当时只有3口人,小儿子是1980年在草棚里面出生的。当时我家只有一张单人床、一床被子、一个箱子和一口锅、几个碗,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当时我的老婆孩子户口还没有迁到矿里面安家落户,所以没有资格分到房子。那时我们在山南裴家村花两块钱一个月租了一间房居住了两年。那年秋天,听说山南食堂后面有两排小瓦房要搬迁,马上我就到实地考察了两次,心里想这个地方虽然有点偏辟,住在这里还是很安静舒服,距离山南食堂吃饭和灯光球场买菜不远。如果有人把一套拆迁的旧房子让给我住就好。当时我找到了材料库的俞马福帮忙,他帮我找到了拆迁户郭公顺,这个郭师傅是个好人,他很爽快就同意把公家的两间旧房子让给我了。马上我就把简单的东西搬进去以后,先拆掉其中一间,找来了几根小松木,挖几个坑把松木埋下去当柱子,再把那些旧材料按照原来旧房面积的二分之一、高度不到三分之二的比例重新盖一间。当时天气还不冷,盖好一间以后将就住下来,然后再把另外一间拆掉重新盖,盖好了以后的两个小房间大约一共13平米左右。怕材料不够,我不敢把面积扩大,后来还在房子后面搭了一点点小厨房和猪圈,那是以后的事。盖房子是一个力气活,我们两口子没有请人帮忙,也没有跟公家要到任何材料,需要材料的人很多,我自己估计也很难要到。完全依靠我们自己两双手,把原来的旧材料全部用上,竹片重新编到墙上去以后,就地取材在后面山上挖黄泥巴,把泥巴用水和好了以后用脚使劲踩,把黄泥巴踩成糊状以后再放入一些剁碎的干稻草,然后再把黄泥巴放在那里过一天,这样的泥巴糊在墙上不容易开裂。我俩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后花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把两间小房子盖好了,总算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那时我们俩都年轻,我除了上班以外,每天从早忙到晚都不会觉得累。

  我家草棚坐北朝南,前后都有窗户,采光不错,我们在房子前种了两棵大约有碗口粗的苦楝子树,苦楝子树象征着穷人,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生长速度非常快,当年这两棵苦楝子树就给我们家带来一小片荫凉。冬天苦楝子树叶子掉光了,太阳照进草棚,给家里带来了一些温暖;冬天为了不透风,我在小瓦片下面垫上一层水泥纸,泥巴墙上糊上旧报纸,由于房间小,保温效果还不错。第2年下半年我就在两棵树之间拉起了一根10号铁丝晒衣服,在当时来说感觉还不错。因为我们山南职工的住房都非常困难,居住条件都很差,为了解决住房问题,许多有户口的老职工都是自己动手盖草棚。记得七十年代我们山南的草棚真是多,很多地方的草棚一家连着一家。他们盖草棚的材料大部分都是山上砍来的杂木和小竹子,也有工地上用过的水泥板,也有的一部分是公家给的油毛毡,还有人使用矿井里面废弃的旧风筒布,还有不少人草棚顶上盖的是芦苇。有一年某山头上草棚着火,风把火苗带到了另外一个山头上,引起多处草棚着火,瞬间烧毁了十多间草棚,现场一片狼藉,许多人无家可归。

  我家这个地方每家每户相隔有一点距离,也没有人家是盖芦苇的,所以相对来说安全系数高一些。家门口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连接到锅炉房和食堂,本来我家这个地方要盖一排平房,听总务科长说由于地形原因,没有办法修马路就放弃了。我们好几家洗东西要去百米开外的锅炉房旁边和食堂后面,每天洗好衣服以后挑一担水回家,生活还是很不方便。我们家在这里住了六年多,虽然是破草棚,感觉还不错。因为有两棵苦楝子树遮荫,夏天不太热,夏天的傍晚,我们一家人在苦楝子树下放一张小桌子吃晚饭,吃完饭就在树底下放一张竹床乘凉。这个地方很凉快,我家房子后面靠山,前面是一大片稻田,和新建成的山南小学遥遥相望,每天都能够听见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和学校操场上孩子们玩耍的欢笑声。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破草棚前后的一小块菜地,我们两口子在这块菜地上辛勤耕耘,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早上我们都是去食堂买馒头、咸菜,夏天自己种的辣椒、空心菜、冬瓜、南瓜吃不完,冬天菜地里拔一个大萝卜和两三棵白菜,用白菜杆炒萝卜丝,煎几个鸡蛋放在里面,中午吃不完留着晚上吃,我们一家四口就过着这种简单快乐的日子。当年养鸡也是我们家庭重要的副业收入之一,我家每年春天都要孵一窝小鸡,大约有十只左右,到了秋天小鸡都长大了,把公鸡杀了吃,留下母鸡下蛋。菜地有吃不完的菜,买一些米糠拌一些剩饭喂鸡蛮好。我家老是没有公鸡,需要孵小鸡的时候就去附近邻居家里换鸡蛋,母鸡跟公鸡交配过的鸡蛋较大的那头有一片黑,把它放在灯光下一照就知道了,必须挑选黒影多的更好,如果有红壳鸡蛋更好。鸡瘟是一个始终解决不了的难题,我家邻居每年基本上都有一次大规模的鸡瘟发生,可能是空气传播病毒,鸡瘟一家挨着一家过来。鸡的传染病很讨厌,一场鸡瘟过后,家家户户的鸡都所剩无几,养鸡多了不能够控制鸡瘟,往往都要亏本。

  我家房子附近有大约十家都是没有户口的职工,住的都是草棚,大家过得有一点像农村人一样的田园生活。秋天,门口老表的稻田地里收割以后,我就把鸡放去稻田地里放养,这样可以节省不少鸡饲料。邻居田茂林家的草棚面积最大,他们家有六个孩子,是干打垒的泥巴房子,四房一厅,用小竹子围了一个好大的院子。他家每年都要养猪,猪肉全部自己吃。看见附近的邻居都养猪,我家也不能落后,先后养过两头猪。养猪有多么辛苦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当年养过猪的人都说养猪没钱赚,只是零存整取。后来我把老婆孩子的户口迁到了矿里落户,有户口以后吃粮食基本没问题,比邻居那些吃农村粮的人好过一些,不需要经常坐火车去临川县高坪镇买高价米。

      当年矿里面不收电费,每家每户都是用井下127伏60瓦的电灯泡,生活区的电压220伏,为了防止灯泡烧坏,一般家庭都是把两个井下的灯泡串连起来使用,这样灯泡经久耐用不容易烧坏。当年大家也没有什么家用电器,我家唯一的家电就是一台不大不小的收音机,还是用电池的。电饭煲还是八几年才开始进入小家庭的。冬天为了取暖,很多人在床铺底下安装一个150瓦的大灯泡,还有人用大灯泡烤尿片和衣服。有胆子大的人偷偷使用电炉,虽然单位查电炉查得很紧,每天天刚刚黑,正常的照明电突然变成了莹火虫一样的光,大家都知道有人在使用电炉,当年因为职工使用电炉造成的火灾经常发生。

  2008年春天,我们两口子因为要去芝加哥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特意去北京美国领事馆办理赴美签证。儿子告诉我,美国人嫌贫爱富,去签证的人都喜欢把自己说成有钱人。去签证前,我们准备好了几张特别好看的全家福,可是美国领事馆的签证官从我的照片里面挑选出我的第一张全家福,认真看了几秒钟以后,立即用生硬的中国话告诉我们说:“你们可以去美国了。”签证官是中国通,他应该是从我的第一张全家福里面看出来了什么东西,也知道“寒门出贵子”的道理吧。

  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我们原来国营721矿的职工全部安排到城市里住进了新房子,大部分人都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住草棚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家这一张普普通通的全家福,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它是我们核工业矿山工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存状况的真实缩影。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永远保存这一张全家福,永远不要忘记老一辈当年艰苦创业的艰难岁月,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721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