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与智慧

 北极熊788 2022-04-11
文章图片1

我们努力学习以获得知识,但我们更希望拥有智慧。

知识简而言之就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产生了浩如烟海的知识。

网络的出现,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非常高效的工具。今天的一名小学生所拥有的知识面,可能就超过了古代圣贤先哲们所拥有的知识面。这既是人类文明积淀的成果,又是人类获取知识工具创新的成果,值得今人自豪。

但是,我们必须收起对古代圣贤先哲们的不敬,因为我们所拥有的智慧并没有超过他们。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人热衷于学习国学,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知识与智慧是什么关系呢?

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人很有智慧,往往并不是称赞其知识面或拥有的知识量的,而是赞美其远胜于一般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学历很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被人戏称为“书呆子”;而有的人,可能没上过多少学,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强,被人称为智者。前者,占有知识;后者,掌握智慧。

智慧源于知识,但高于知识。没有知识,谈不上智慧,但有了知识,也未必就有智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智慧,更多是在说人的能力。

如果要简单地下个定义,我们可以说智慧是高效运用知识的能力,或者称之为“活的知识”我们渴望获得知识,但更渴望拥有智慧。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智慧呢?我感到最重要的有四点:

一是深厚的知识底蕴。

智慧是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没有丰厚的知识底蕴,智慧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丰厚自己的知识底蕴,不学习不行。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再高的学历,如果不补充新的养分,所拥有的知识几年之内就过时了,所以必须持续学习,终生学习

二是深刻的独立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不会思考,就不会学习。这里强调的思考,是真正的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看透重重迷雾,触及事物本质。要注意两个要点:

要有鉴别能力。不能被假象蒙蔽,被谣言蛊惑,也不能人云亦云,轻信他人的结论;

不为情绪左右。不能有那种“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的情绪,能够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仍然保持理智。古人讲,喜不赏,怒不罚,就是这个道理。

前一个尤为重要,因为在今天这个阅读快餐化、学习碎片化、信息订制化的时代,如果没有足够的鉴别力,就会被关进“信息茧房”,难以看到客观的真实

三是丰富的实践经验。

行乃知之始,实践出真知。

生活中的智者,无不久经生活历练。所不同的,在于一些人是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中积累出来的,另一些人则是在他人的实践经验中积累出来的。

把别人的经验特别是教训变成自己的经验,尤为重要。因为教训之所以成为教训,一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别人的教训拿过来为己所用,获得了经验,避免了代价,何乐而不为?

四是厚积薄发的顿悟。

我更愿意把顿悟称之为感悟。

有了知识积淀,有了深刻思考,有了实践经验,静下心来总结一下,我们总会有所收获。

这种收获,与前面三个层次相比,更加深刻,也更具有适应性,因为它更加接近成为对规律的把握,接近成为真理性认识,基本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了。

我们再看一下孔夫子的这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而学,开始积累知识;三十而立,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四十不惑,具备了勘破虚妄的鉴别力;五十知天命,顿悟人生哲理;六十而耳顺,能听进别人的不同意见(不为情绪左右);至七十,则充满智慧,从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夫子的话,充满智慧,既给我们指明了通往智慧之路,也告诫我们智慧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漫长的努力。“圣人”老先生也直到七十岁才“从心所欲不逾矩”,何况我辈凡夫俗子!

让我们一起在通往智慧的大道上奋勇前行吧。

#有哪些你认为越早明白越好的人生道理#

#人生不能缺少的东西是什么#

#经典每天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