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久前,定远舰的钢面铁甲被打捞上岸 于是,就揭示了一百多年前大清

 gs老张 2022-04-11
不久前,定远舰的钢面铁甲被打捞上岸。于是,就揭示了一百多年前大清在甲午战争的真正失败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归咎于武器不行,舰船不行,军队训练素质不行等等。当然了,也不是没有这些方面的原因。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那场令国人感到耻辱的战争。

1880年(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向德国一家船厂订造了两艘战舰, 并派刘步蟾等驻厂监造。该级舰设计时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等铁甲舰的优点,为地球上第一等之铁甲舰。

李鸿章亲自为二舰命名,即“定远”、“镇远”。军舰造好之后,悬挂德国商船旗由德国水兵驾驶护送,于1885年10月底抵达天津交付中国。

其中,“定远”舰成为北洋水师旗舰。

运到中国时,定远舰花费约140万两白银,镇远舰花费约142万两白银。所有费用都加起来,两艘舰也不到三百万两银子,价格应该不算高。

当时的英国大使威尔玛就指出,这两艘铁甲舰在当时的价格已经算是很便宜了。这是因为德国政府出于一方面刺激重工业,一方面增加德国在远东的政治影响力,从而低价出售。

有了这两艘大型舰船,北洋舰队组建完成后,共有军舰25艘,辅助军舰及其他舰艇80余艘,官兵4000余人。就综合实力而言,属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既然是亚洲第一,当然日本得排在我们后面了。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比大清少了一大截。

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日本军界要人山县有朋指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

于是自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经过四年的发展,到了战前,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但即便是超过了,也差不多旗鼓相当,双方实力并没有相差多少。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大清惨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一直以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大清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众说纷纭。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中方炮弹不足。

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毕竟当时晚清政府的贪腐之风盛行,慈禧又奢侈无比。

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所有舰艇上共有炮弹5084颗,光定远舰和镇远舰这两艘主舰的主炮炮弹就有537颗,这都从侧面印证了当时的北洋舰队并不缺炮弹。

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定远舰铁甲被打捞出来时,才被揭晓。

当时大清向德国订购的定远和镇远舰,都装备了这种打捞上来的钢面铁甲,而这种铁甲恰好告诉了我们甲午战争的真正失败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太厚、太笨了!

刚刚介绍了,大清的舰队定远号和镇远号先服役之后,日本才快马加鞭往前追的。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摸清了我们的底细。

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如今可以看到有关北洋舰队的所有照片,都是日本人所拍的。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日本对我国早已起了侵略之心,通过任何机会把我们最机密的情报给掌握了。

而清政府不仅没有丝毫察觉,甚至还任由日本记者对北洋舰队随意拍照,殊不知以为自己的失败埋下祸端。

日本人手里有了我们军舰的第一手资料之后,他们就舍弃了装载在定远舰上的这种主打防御的钢面铁甲,取而代之的则是航速高、射速快的新式舰艇。

日本后来的新式舰艇,似乎是专门针对北洋舰队的弱点而“量身打造”的,航速快、射速快、转弯快。相比之下,北洋舰队的舰艇虽然防御能力强,但是却过于笨重。

所以说,甲午战争的战败,既不是因为炮弹不足也不是因为装备性能上的不足,而是清政府对当时外部世界的变化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固步自封,依旧我行我素。

当然,双方的炮弹也存在差距。

据日后对甲午海战的研究发现,日方的炮弹威力,是我方的五到十倍!虽然我们的炮弹命中率要远远高于日本,但没有打沉一艘日本战舰,原因就是炸药威力太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唯有加倍努力,才能一雪前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