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望安民桥史话

 黄之中 2022-04-11

“吴江通”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图片

 一座城镇的古桥建筑,架起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纽带,承载着交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功能,体现了城镇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城镇发展的缩影之一。据历史记载,自唐代后,平望镇上有画眉桥、太通桥、长老桥、北新桥等大小桥梁30余座。虽历经战乱毁失,城镇发展建设改造,至今,还保存着各种桥梁20余座。现存最古老完好无损的石拱桥有二座:一是建于唐代776年的全国文保单位大运河遗存安德桥,其次是建于明代嘉靖1555年,同为全国文保单位大运河遗存的安民桥 ( 北渡桥、北大桥 )。

图片

安德桥

图片

安民桥

安民桥,位于平望古镇东北面,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京杭大运河。桥长40.4米,宽4.6米,净跨9米,矢高8米。东西两侧石阶分别为32级和35级,桥两侧置有栏石。桥西堍是始筑于唐代的北塘,即官塘北前街,明洪武九年,知县王进曾设急递铺处铺基弄;桥东堍为洪武元年,至正十六年,元代义军张士成筑城地,城濠里下塘街。安民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由运河东侧原北乙圩弥陀殿寺僧圆真所建,崇祯二年 (1629),里人钮明达,孙谏臣重建,清顺治初年该寺曾在桥顶上建一座关帝搁。桥拱东西两侧券石上分别镌刻信士捐银造桥者姓名,祈告家门昌盛、太平如意图案,该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安民桥为民间信士捐银募建,石材选料比较杂乱,除了桥面石级为花岗石砌置,桥柱、两边金刚墙均用武康石、石灰石 (青石) 砌筑。且石灰石、武康石又易风化,至今桥顶正中心一块长方形龙门武康石上面刻凿的图案,桥拱两侧券石上太平如意图、捐银者姓名详文模糊不清,已难辨识。

图片“急递铺”旧址铺基弄

图片

安民桥东侧劵石太平如意图案

旧时,平望镇以大运河为界,河西为民居商业区,河东侧是大片广袤农田。市民出行全靠运河上的南渡口与北渡口渡船过河。每遇狂风雨注,加上运河行舟接踵,难避而之,人仰船翻的事时有发生。宋政和元年 (1111),在安德桥北堍南渡口,始建跨运河三孔石拱桥,名南渡桥 (又称画眉桥、通安桥、南大桥、赛安桥),贯通蚬子滩 (原为平望一镇地) 与平望镇区运河东西两地的陆路出行通道,老百姓将南大桥称为通安桥。到了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河东北乙圩弥陀殿寺僧圆真在北渡口善建跨运河单孔石拱桥,名北渡桥。架通了平望镇北大运河东西两岸百姓陆上出行的安全通道,崇祯二年 (1629),里人钮明达,孙谏臣领众捐银重建。老百姓为感恩造桥者,将北渡桥称之为安民桥。

图片

大运河吴江段(局部)

桥梁既为行人服务,又为商业发展做贡献。安民桥沟通了道路运输网和水运网,形成平望镇北水陆综合运输网,促进水陆交通运输共同发展,成为连结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安民桥的架通,世代以农耕作业为生的河东农民,开始把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运到河西镇上自产自销,交换日常用品改善家庭生活。兵荒马乱的30年代,为避战乱,大量苏北船民坐上小木船撑竿划桨,沿京杭大运河南下避难讨生活。几经飘泊,选择在平望下塘街安民桥东堍,元代义军张士诚筑城处、城濠里皮匠浜系缆歇桨安顿了下来。这里水路行舟大运河,陆路出行安民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船民利用一技之长,做起了小生意。他们从乡下收购米粮蔬菜贩到镇上卖出,然后,将农耕器具运往乡下卖给农民。依托丰富的地产资源和运河水运便捷,或设街摆摊,或货担进村走坊,游走于运河东西镇乡之间。随着大量人员交往流动,城乡物资不断流通,逐渐形成了以安民桥为中心,西堍北大街的商贸集散地,建于明洪武九年的政府邮驿急递铺所在地;安民桥东侧的稻粮产业区,城濠里移民聚居地和建于清朝康熙中圯,雍正五年,政府盐业行政执法职能部门所在地盘盐厅。 


图片


平望北塘北前街

图片

平望下塘街

平望古镇水系与大运河、頔塘河、太湖水道相连,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水网,整个镇子成梭形小岛被水围绕,这些水网带来了交通便利、促进了当地的商贸发展。当然也因人员频繁流动带来一定的治安问题。

图片

古运河与安德桥 (平望镇宣传办提供)

太湖流域丰富的粮食资源,发达的手工制造业、纺织业,南宋后,平望形成江南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中心,商贸经济十分繁荣发达。就此,不乏太湖水贼屡屡侵犯平望的兴盛;由于明王朝盐法发生重大变化,不法“盐私”“盐帮”通过大运河水道大量贩卖私盐。平望是京杭大运河由浙江进入吴中的第一道关口。特殊的地理位置,“盐私”非法交易活动十分猖獗。随之运河水盗、匪帮打劫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运河正常水上交通秩序。根据清《平望志》卷三记载,乾隆四年 (1739),吴江知县陈玉言、震泽知县刘士观,利用地方府库国有资银,始建平望南栅、北栅二处水栅栏门。南栅建于镇南頔塘河、大运河交汇处的安德桥,主要阻断夜间太湖盗贼经頔塘河进犯平望;北栅设在大运河江、浙两省南北入囗要津安民桥,协助巡检司署缉捕运河水盗和走私货船。水栅栏一般都用木条、铁条或竹竿材料制作而成。配备栅员负责管护,同时兼任更夫。白天升起放行舟船对外交易通商,晚上则降下栅栏阻断水盗来犯。安民桥北栅因地处运河要塞,船行穿梭,交通运输繁忙,水栅栏杆采用整条方木、铁条制作而成,远比南栅要坚固得多。并在桥东侧半街半河间,搭建护栅房,指派水栅专管人员24小时日夜驻守,严加看管。如遇官船、婚丧、治病、接生等夜间过往船只,栅管员会打开水栅栏放船通行。南北水栅栏的设立,有效保障了大运河平望段水上交通安全和镇区的社会治安稳定。

图片

流淌在平望古镇的运河

图片

頔塘

安民桥是一座横跨在大运河上体量硕大的单孔石拱桥,桥西堍是唐苏州刺史王仲舒始筑自平望至吴江石堤五十里的官塘 (现为北前街),离运河岸15米左右;东堍河岸离张士诚筑城处,城濠里民居区下塘街不足20米。在有限空间里建一座水上运输交通十分繁忙的跨大运河石拱桥,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以安德桥为例:安德桥石级宽60公分,阶高15公分。凈跨度11.5米,矢高9.3米。其矢高比为1:0.89。按此标准建桥,那么安民桥东西两则金刚墙桥坡延伸长途需要达到23米。而河西官塘至运河岸距仅15米左右,桥坡势必会将官塘拦腰截断向内延伸,阻断了车马来往的南北陆上通道,改变了运河塘路原有的承载功能。而运河东侧亦然如此,不足20米的下塘街若被金刚墙桥坡阻断,便成了“断塘”街。如此,严重破坏了平望古镇双河一岛线形生长古运河城镇格局保留的完整,梭形小岛上原有的“一环五横”的交通空间。 

图片

安民桥旧影

图片

安民桥远影

如何利用有限距离空间,既不影响运河交通,又不破坏古镇历史格局风貌,在不影响行人走桥原则的允许范围内,安民桥石级从常规宽60公分缩减至每级44公分;阶高15公分增高到20公分。大胆利用空间,采取桥坡中间石级向上提升,将传统斜平线桥坡改变成为抛物线孤形桥坡(俗称驮背桥)。这样“一减”“一增”“一提”,使两边桥坡从原来所需向外伸展距离23米缩短成了15米左右,既不影响运河交通,又不逊运河古桥的宏伟雄姿。虽然桥的矢跨比达到了1:1.125,是江南水乡少见的陡拱桥,会给过桥人带来一些费力的感觉,却是很好地保护了古镇历史 “一环五横” 交通格局的自然风貌。正是因为前辈建设者们打破了传统造桥的固有规则,安民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科技创新价值,在江南古镇建桥史上堪称典范之作。

图片

安民桥特有的弧形桥坡

历经世事沧桑,百年轮回,400多年来,平望安民桥与人类文明史上的大运河一样,给后人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认定安民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遗存。

图片

全国文保单位平望安民桥

图片

END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