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话题 #音乐欣赏俱乐部 2.7万篇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记得小时候住在江西上饶那些年里,在当地,人们每当遇见喜庆的事儿,比如婚庆祝寿生子添丁,在这些庆贺欢庆的场面上,你总会看到当地的吹打班子的演出,他们才是这庆典上不可或缺的主角,他们表演吹打的那些曲子,我听常了听惯了,那旋律自然地印记在了脑子里了,后来回到老家河北保定,上了初中听到的曲子也多了,后来才知道在我国南方地区盛行的那些好听的曲子叫“江南丝竹乐〞,其中的一首叫“梅花三弄〞的曲子听起来好耳熟啊,听到它的旋律,自然而然地就想起小时候在南方听熟会哼的这首欢快悦耳的音乐了,这时的心中也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儿时在那美好时光里泛起的欢乐情景来。 我通过对“江南丝竹乐”的深入认识和联想,知道了这音乐中的“丝竹”二字,泛指的是在这种传统的音乐形式中,它离不开的“丝”就是指的当时的丝线(现在有很多已改用钢丝来代替它了),用它来做为琴弦而发出声音的乐器,正像小时候常见的,从那行走或坐堂上的演奏者用的诸如二胡、琵琶、月琴等演奏的乐器了。关于“竹〞,这比较好理解些,即是我们常见到的看到那竹箫竹笛、还有竹制的笙管乐器等,这就比较容易联想到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由于个人的爱好广泛,却是广而不深,在音乐上学到的知识,也只能说是满足了自己听觉上的喜爱和愉悦自我而己,所以更谈不上有所建树了,那时的我也很喜欢看各个文艺团体的演出,尤其来保定演出过的知名歌唱家们,我见过听过他们的演出,确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像己故的长影乐团的男高音歌唱家李世荣,他在当时保定最有名气的河北剧场里的演出时,曾经演唱的那首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有名的插曲“怀念战友”而配唱的歌曲,那真是声情並茂感人至深,至今都很难忘记的。还有总政歌舞团的一级演员,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郁钧剑,他曾在保定红星剧场里演唱过的“说句心里话”、“什么也不说〞的这些军旅歌曲,都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同声赞扬。 在众多我喜欢的音乐门类中,我也喜欢全国各地的民歌演唱,比如己故的老一辈歌唱家郭颂老师,我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听了他唱的东北民歌“丢戒指“才知道了他,随后他的歌越听越多,越听越好听,他那东北风味高亢嘹亮的男高音确实是具有特点而更不多见的。还有那时耳熟能详的其它类型的民歌,如青海的花儿(这是它当地的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代表作如“花儿与少年”,云南民歌的“小河淌水”和“猜调”,陕西民歌“五哥放羊”和“趕牲灵”,山西民歌“绣荷包”和“走西口”,河北民歌“放风筝”和“小放牛”,河南民歌“编花篮”,江苏民歌“茉莉花”,江西民歌“班鸠调”,福建民歌“採荼舞曲”等等,真是数不胜数的呀,它们只是些各地民歌有代表性的曲目而已,其它的还有很多,在我的心目中它们一直是我的钟爱,並将继续地伴我到终老。 还有,对于欣赏音乐或歌曲方面,我有自己的偏好,那就是注重原版原声首唱首推出的节目,可能是有先入为主的意识吧,我认为这些才是原汁原味的精华,我不太喜欢改版的还是他人演奏演唱过的音乐节目,再拿来反复抄作推广,这让人听起来怎么就感觉是那么缺滋少味平淡无奇的了,尤其是在现在良䅎不齐鱼龙混杂的演艺界里,我是更看不起这些人的,正如有一位哲人说过的话,大概的意思是:吃别人嚼过馍,心里会舒服吗?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更有一些厚脸皮的“艺术家”拿人家的原唱歌曲自己唱惯了就成了自己是原唱了,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神态,我从心里是很讨厌的!因此上,在我收集的音乐作品中,我很注重收集原唱原奏的音乐节目的。这在某些人眼里看来可能也算是另类了,而我认为对于个人爱好来说,还是主张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必那么整齐划一的强求一致的了。 最后请欣赏我喜欢的一首河北民歌作为结尾吧,这首来自我家乡的歌,希望你也喜欢它! 本文写于2022年3月27日。 00:00
02:27
发布于 03-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