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老行业之一百零六】入殓师

 芳华亭 2022-04-11

图片

清明刚过,在缅怀逝者的季节里,人们常常会想起从事殡葬工作的那些人。入殓师就是其中一个。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一个人死后,身体会变得苍白不雅,这让家人和朋友们在向挚爱的亲友最后告别时,感觉不那么美好。因此就出现了入殓师这个职业。

图片

入殓师又叫做葬仪师,主要为死者整修面容和身体,尽可能还原到原来未死之状态。也可叫做为死者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职业。

在很多文化中,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殡葬传统和对死者的特殊处理仪式。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在《礼记》里就记载着一套完整的丧礼仪式。这些传统仪式包括尽量使尸体保存完好。古埃及人会将尸体做成木乃伊,中国的马王堆女尸也精心做好防腐处理,而其中一些做法被现代人援用下来。这就是防腐处理起作用的地方,尸体防腐即可推迟尸体腐烂的时间,让死者在化妆后恢复类似于生前的体面形象,同时也是对尸体的消毒,以免传播疾病。

图片

入殓师的工作内容是这样的。首先要用杀菌皂清洗尸体,按摩僵硬的尸体。然后抽干血液和气体,注入消毒防腐剂。进而整理面部,用金属丝固定脸部,用胶水把嘴部封好。还可以给遗体做身体美容、修指甲和剃须,在丧礼前给他穿上得体的衣服。不过,入殓师会接触到有毒的化学清洁剂,也可能在处理尸体时染上疾病。处理尸体时,除了需要法律保证,入殓师还要与死者家属良好的沟通。

由于入殓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他们对自己列下许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不参加亲友的婚寿喜筵,不主动告知别人自己的职业,不递名片不握手,不对访客说“你好” 、“再见”、“一路走好”等常用语。

图片

入殓师虽然在我们大部分人眼里看来是比较新奇特殊的职业,但在日本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化,因此一般认为入殓师主要出现在日本,后来传入中国。2013年,上海成立了首支入殓师团队,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最近几年,国内也有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这一专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这个专业。

图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是在全国最早开设殡葬专业的职业学校,开设“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这个专业,该校这一专业是1995年开办,之后全国陆续有4所高校设立了相同专业。这个专业分为4块,即殡仪服务、殡葬设备、防腐整容、陵园,基础课程基本相同,有《殡葬文化学》《殡仪服务学》《殡葬伦理学》《现代殡葬礼仪实务》等课程;专业技能方面,有遗体接运、业务洽谈、整容防腐、殡葬礼仪、火化、公墓整个流程。

图片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会有一系列的欢迎仪式;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应该有一套属于每个人的离开方式,不管是以各种形式离开的,不管这些人面容表情如何,生前或痛苦平静,或喜悦悲伤,入殓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体面、干净、完整地离开。

如今,人们对入殓师这一职业有了更理性更尊重的看法,对死亡、对生命的理解更进了一步,不论古埃及的木乃伊还是国内的马王堆女尸,都显示出东西方人视死如视生的观念。人们一直都在渴望永恒,渴望身体永远不腐,而入殓师要做的,正是如此——怀着温柔的情感,让冰冷的人重焕生机,给予永恒的美丽。

图片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死亡也可诠释地如此自然和美丽。”电影《入殓师》中的这段台词,令人感触颇深。

入殓师,是一个有勇气、有毅力、有爱心、有信仰的人才能从事的职业。他们不仅要克服自己的恐惧,还要战胜社会的偏见;不仅要承受亲人的压力,还要分担家属的痛楚。他们为逝者提供了最后的体面和安详,也保留了他们生而为人的最后一份尊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