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修改病句知识梳理

 昵称78562252 2022-04-11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在语言表达时用词出现了问题,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意不清;

②色彩欠妥;

③不合氛围;

④语序不合理;

⑤修饰语位置不当等。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是“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之意,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三国演义》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英雄事迹。(句中“塑造”与“事迹”不搭配,应将宾语“事迹”为“形象”)

(3)主宾搭配不当

例:这最后一天的活动是探险营员们最紧张、最愉快,也最有意义的一天。

(“活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活动”)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李琳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通过学习“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应删去“使”)

(2)缺宾语

例:每当看到他的照片,我便会想起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情景”)

4.语序不当

例:学校采纳并研究了雨薇科技小组同学的意见。

(“研究”与“采纳”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采纳”)

5.前后矛盾

例:能否科学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能”与“否”表达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本题类型俗称单面对双面,改法有两种,实质为单双分别相对)

6.重复啰唆

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除任意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

例一: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本是两句话的内容,杂糅在一起,致使表意不明。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例二:校长采纳了两个教师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校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这”指代不明,有歧义,它完全可指代前面两个方面的内容。另外,“两个”既可修饰“教师”也可修饰“建议”,表意不明)

8.不合逻辑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说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①自相矛盾。通常说的“前言不搭后语”就是这个意思。

②概念并列不当在并列的几个概念中有类属(包含)、交叉等关系。

③强加因果。本来前后不是因果关系,却要强拉在一起构成因果关系。

④主客颠倒。陈述的对象与支配的对象关系不明确。

⑤否定不当。主要是由于否定词过多而造成的。

⑥不合事理。所陈述的事例与实际情况相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