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民间故事:老福山县“城隍庙求雨”之传说

 胶东故事会 2022-04-11

农业看天吃饭,最怕水旱不均。如今科技发达,遇到连续旱天还可以人工增雨,而在古代,人们别无他法,唯有诚心祈祷以期盼感动上天,即所谓“求雨”。

清康熙四年春,山东登州府治下的福山县,遭遇旱灾。为解民困,时任福山县知县张大本(籍贯辽东,隶属正白旗,举人出身,康熙二年上任)就决定亲自“求雨”,而他选择的求雨地点,是在当地的城隍庙中。

城隍庙,是古代常见的公共祭祀场所,供奉的是“城隍之神”,从京师至省至府至州至县,皆有城隍。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一方的大小、阴阳事务,都在城隍神的管辖之内。因此,遇到困难,向之祈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根据清乾隆版《福山县志》的记载,福山的城隍庙在县治西南(距离原福山中前所衙门不远),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后来屡经修缮,规模堪称壮观。可惜的是,经过历史变迁,与很多地方相似,福山的城隍庙也早已不见踪迹了。

言归正传。作为福山的父母官,张大本此次祈雨相当虔诚,他不但白天在城隍庙中祭祀行礼,晚上也坚守在那里,颇有“不下雨不离开”之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晚上,他在庙中守夜犯困,不由得进入梦乡。而在梦中,他恍惚听到城隍神提醒他说:“移坛北极庙下。”

所谓“北极庙”,也就是真武庙(供奉北方真武大帝),通常都建在城池北面的高楼上。而所谓“移坛北极庙下”,应该是将求雨地点改到真武庙下方的意思。

根据《福山县志》的记载,当时真武庙的下方是一座前些年刚修建“寺庵”(顺治十八年修建),本不太起眼。但这既然是“城隍神”的指示,张大本自然不敢怠慢。醒来之后,他当即照办,移坛至真武庙下方的那座寺庵中。而巧合的是,在三天之后,福山果然下了一场大雨,众人皆为惊叹。张大本大喜过望,就挥毫泼墨,为这座寺庵书写了一幅“喜雨”的匾额,此后人们便将这里称作“喜雨庵”。

即便在科学观念普及的今天,对于这一事件,除了巧合之外,大家也很难给出合理的解释。而在古代,人们自然就更无法想通。因此,“城隍庙求雨”之说约传越广、越传越神,传到了将近百年后的乾隆年间,依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以至都被收录到了县志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则故事的主人公张大本似乎很“擅长”求雨。《福山县志》载:“张大本,康熙二年任,赋性慈和,缓征息讼,编审得平,屡祷雨,辄应。”

从其中“屡祷雨,辄应”这一句来看,他求雨成功应该不止上面所说的那一次吧,这也称得上是历史奇闻了。

为民之官,民不忘之。根据《福山县志》的记载,后来张大本从福山县离任之时,当地百姓曾为他“画像泣送”,相当不舍。这其中不排除有溢美的成分,但他做的实事,也的确是被人们看在眼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