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妃子为何要戴长指甲套?除了美观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天天YTF 2022-04-11

喜欢看清宫剧的读者应该都曾看到过这样一幕,那就是:皇帝后宫中的那些妃嫔们,都喜欢在手指上戴一个长长的指甲套(护指套)。

那么,她们为什么要戴指甲套呢?

也许你的第一回答是为了“美观”,但其实并不是,而是为了安全,保护自己的长指甲。

清代宫廷贵族女性,不仅对服饰衣着非常讲究,对自身手足等细节的装饰也非常重视。

她们手指纤细的长度,除了自身天赋条件之外,还可以利用装饰等手段来进行修饰,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留长指甲。

在留了长指甲后,她们还喜欢用朱红色的凤仙花和指甲花来染指甲,彰显美感。

不过,我们也知道,指甲长到一定的长度(如一寸),稍有不慎就会断裂,所以这对于蓄长指甲的女性来说,就不得不想办法进行保护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护指甲的'护指套’就出来了。

护指套的出现,除了能保护女性的长指甲外,还能让手指显得更加的修长柔韧,并具有一种特殊的妩媚韵味。

而这,也就注定了护指套必然成为女性首饰盒里,一件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满清入关后,满人大都生活无忧,旗人女子更是如此,于是她们闲暇无事,就会蓄长指甲自娱,并配以护指套保护。

到了这个时候,原本用于保护指甲的护指套,其品类和材质也逐渐多了起来。

护指套原本是为了保护指甲不受损坏,但在另一方面,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礼制和孝道的影响,因此蓄甲之风,在古代也非常的兴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护指套的样式和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改观。

清朝时期,其护指套大都雕刻的有花纹,或镂空、或花纹雕刻、或镶嵌等,装饰的技法也复杂繁多。

尤其是镂空工艺,更是精妙绝伦!

镂空是一种雕刻技术,其表面看上去是完整的图案,内部则全部被掏空,外面则雕刻各种花纹。

用这种技术做出来的护指套,不仅美观,而且重量很轻,透气性也更好。

清代满族宫廷首饰设计的审美,基本都是以奢华大气、高贵典雅、精致复杂为主要特点。

后宫妃嫔们所佩戴的护指套,不仅要将金、银等贵金属富丽堂皇的气息表现出来,还要在原有的材质基础上进行雕刻、镶嵌各种宝石等等,使其显现得更加的高贵、优雅。

护指套的出现,原本只是为了保护指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也逐渐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长长的指甲只会影响他们耕种、劳作,故而就不太需要护指套这些首饰。

所以蓄甲的女性,一定是非富即贵的,而佩戴护指套,也成了贵族身份的象征。

出生在贵族家庭的女性,她们非常重视自己的装饰打扮,以便在参加一些重要的社交活动时,能彰显出自己的高贵和家世,从而赢得更多男子的青睐。

而在宫廷之中,护指套也一度成为专用的装饰品,并且其地位和衣着服饰一样,有着严格的规定。

宫廷中等级越高的妃嫔,其护指套的选材就越奢侈,雕琢和装饰就越精美。

此外,像等级较低的常在答应、贵人是没有资格佩戴护指套的,只有后宫中的皇后、妃子和嫔一级才能佩戴。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妃子基本都是佩戴由彩金、景泰蓝、翡翠、紫玉等材料制作的护指套。

只有等级最高的皇后,才能使用纯金制作的护指套。

所以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规定,护指套的作用才能像网上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为了“让皇帝记住妃嫔”。

毕竟皇帝的妃嫔很多,想要人人都记住,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本身对于皇帝而言,妃嫔的作用只是为了延续龙脉而已,很少有真感情,所以不认识很正常。

但如果有了护指套和其他一些服饰的“提示”,那么皇帝也就大概能知道她的身份和地位了。

到了清朝中后期,护指套的长短,也成了象征身份、地位的又一种表达方式。

后宫嫔妃既不能越级对护指套进行使用,更不能降级使用,所以在当时,护指套还是一个很难得的饰品。

但到了清朝后期,朝廷对民间女性首饰的限制也有所放宽,民间女子也能根据自身家庭情况,打造和使用护指套。

不过,民间毕竟不能与皇家争锋,因此民间女子的护指套,也只能按照民间的规格来制作,其精美程度、材质等,都要比皇家低。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女性之外,一些身处高位的男子也会留着长指甲、把玩手串,以此来显示他们无需劳作的高贵身份,而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清朝那些满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