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中国最美亲情文学大赛】参赛大展:冰凌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2-04-11
·

   

写给我已经去世多年的母亲
 作者:冰凌

在北京生活这些年,也不知道多少个清明节没有在父母坟前烧纸了。北京五环内不让烧纸也根本买不上纸钱,其实这些都是借口,是一种说辞。我只是装憨卖傻想让自己糊涂一些,不去想让自己伤心的往事。往事,总是有种对心灵深处的阵阵刺痛。
其实,无论走到哪里我从来都没有忘记阿勒泰的山,额尔齐斯河的水。都过去快三十年了,母亲的音容笑貌依然在脑海铭刻。在我们姐弟四人眼中,母亲是以用不褪色的精神描绘了自己的贤淑和慈祥的。都说母爱是涓涓细流,是温柔细腻的避风港湾。的确,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亲的爱更伟大更让人感动呢?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宽容,以及那无私的奉献,都流露在每一个生活的片段和瞬间,母亲带给我们的温暖正如生命的涓涓细流,在身体的每个血管里涌动……
想起母亲,我总是会情不自禁的落泪……
从小到大我们搬了很多次家,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小时候,那时候我家的房后面就是额尔齐斯河,在茂密的树林中有母亲亲自耕种的土地,那里埋着母亲的希望,也播种我们的牵挂和惦念。阳光好的时候,母亲喜欢拿着盛有针线的箩筐在自己家的屋檐下飞针走线地为我们缝缝补补,她飞针走线的神韵特别美,那股子柔情是儿女永远也学不完的一本字典,那一针一线都带着特有的智慧和勤劳,教会她的儿女怎样生存,怎样做人。在这个世界上,爱是唯一可以创造奇迹的东西。尤其是母爱,它比山高,比海宽,能让人终生难忘,让人心灵战栗,甚至有很多时候,连死神都不得不为母爱而被迫让步。我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普通而伟大,是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看不厌的书,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便是母亲用无私的爱塑造了我们姐弟四人。她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延续,无私奉献是应当的。
在生活中,母爱体现在每一个角落:病痛时的守护,沮丧时鼓励的眼神,鲜花荣誉面前的告戒,尤其是远行千里的叮咛……
过去这么多年了,闭上眼睛就看到母亲的身影总是不停的忙这忙那的,母亲忙的好像没有什么章节,却又可以让每一个细节诉诸笔端,结晶为母爱深沉的赞歌。
母亲这辈子生养了我们姐弟四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从一生下来就吮吸她的乳汁直到乳房干瘪为止,管他有没有乳汁反正吃到三四岁,我们就在她的怀里滚来滚去茁壮成长起来。记得母亲还不到五十岁的时候,皱纹已经爬满双眼,我总是心疼地告诉她不要太劳累了,要学会爱惜自己。可是母亲总是满不在乎地说:“皱纹算什么?皱纹是我孩子的成长里程啊,我收获了你们的青春年华和你们成功的欢乐。你们的的路永远都会在妈妈的心中延伸呢。”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多么朴实又打动人的语言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离开的太早了,等我们有能力报答的时候,她已经永远地离我们远去了……
我平时不愿意想起母亲,因为一想起来我总是会眼睛发酸,哪怕是捕捉过去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片段,想象着母亲慈祥和蔼的神态,以及她那永远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都会难受半天。
都说往上数三代每家都是农民,父亲家不是,但母亲家绝对是。六十年代发生的事情我不记得,只记得七十年代,那个年代父亲丢了工作,母亲为了父亲也丢了工作,我们就生活在切尔克齐乡阿克恰普巴村一个哈萨克族居多的地方,父母做起了地地道道农民,每天披着星光出门,顶着月色回家。父亲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总是格格不入的拿着书和本子学习,不间断的写作。母亲是干一行爱一行,她跟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勤劳而淳朴,在我们认为穷山恶水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眼泪和汗水,把希望播种在额尔齐斯河畔贫瘠的黑色土地上。后来想想,就是这片黑色的土地赐予了母亲去忍受艰辛,去田间劳碌,去摆脱困顿和去品尝苦涩的勇气和坚强。
记忆中的七十年代,母亲总是忙碌在切尔克齐乡额尔齐斯河畔那黑色的田野里,瘦小的身体有时扛着铁锨,有时推着小车,就像默默耕耘的劳动牛。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学习条件,她甘愿自己吃苦受累、忍辱负重,默默地承担着命运带给她的一切不幸和苦难。
现在回忆起来,感觉母亲极其平凡而又近乎卑微,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她每天干活回家总是从河坝背回来一捆捆柴禾,放在那个只能说是可以遮风挡雨的小屋里,柴禾可以取暖可以做饭……那个现在想想像狗窝一样脏乱而温暖的家,给了我们多少情和爱啊!
此时此刻,我坐在有暖气的楼房里写下这些文字,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到母亲在冬天刺骨的寒风里,去额尔齐斯河边拣柴禾,爬到树上砍干树枝,寒流肆虐地卷起地上的干树枝和飞雪……想到这里,我感觉到整个冬季的寒冷……
母亲是个文化人,她学习刻苦,教书认真。由于她心灵手巧,善良能干,被当时身陷逆境的父亲相中。父亲可怕社会背景和身陷囹圄状况没有吓倒母亲,她依然决然嫁给了父亲从此过上了背井离乡的生活。
一切都是小时候的记忆,那时候我们家就住在额尔齐斯河畔,家中贫寒窘困,几乎是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母亲总是第一个起来干活,那时候好像吃大锅饭还没有包产到户,但是家里养了几头牛,印象中母亲总是起早贪黑、早出晚归,只知道母亲每天很忙很累,具体干什么我不是很清楚,总之就是跟土地打交道。每天到地里干活之前她总是先给我们姐弟把吃的准备好放在锅里热着,等我们起床再吃。她自己只带一小块干粮和咸菜干一天活,干一天的体力活怎么就吃一块饼子饱了呢?那时候我不懂母亲。
后来父亲恢复工作,母亲也在学校有了自己的工作,她还是天天在菜园子里忙碌。我说:妈妈,有工资了,别干农活了。妈妈说不行,习惯了。直到我们搬家到阿勒泰市,她那些使用过的农具才不得不送人。母亲不是小气,她是对自己使用过的物件有着特殊的感情啊!
小时候,我和弟弟就把母亲的怀抱当成自己的天堂,无论在外面经受多么大的风雨,受到多么大的伤害,跑回家一阵哭诉,在母亲的安慰下再大的事也变的非常渺小了。心里的疙瘩在母亲的怀抱里就化解了。过去因为有母亲的怀抱,有母亲安慰,我不怕孤单,不怕困难,不怕伤害,可是母亲去世以后,我便失去了偎依的怀抱,心里永远没着没落的。
后来我做了母亲,如今我的女儿也做了母亲,我才真正体会出做母亲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过去我怎么从来也没有站在母亲的角度上思考过问题,我没有想过母亲受到到伤害怎么办啊,母亲的怀抱在哪里?母亲的天堂在哪里?母亲伤心的时候又有谁来安慰她呢?小的时候我们真的就以为母亲不会受伤,不会痛苦,不会流泪,不会遇到困难。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母亲也会生病,会痛苦的呻吟,母亲有一次高烧真的把我们给吓坏了。
看着母亲疼痛的在床上滚成一团,我要去给母亲请医生,母亲呻吟着说:“不能去啊,吃药还得花钱。”并喘着粗气说:“来,把所有的被子都给妈妈盖上捂一捂,只要出汗就会好起来的。”
“对了,”大弟象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翻箱倒柜,突然象是发现新大陆一样拿出一大包药,高喊:“妈妈有救啦!”
我翻看着上面的注释,有阿司匹林,有20万单位的青霉素瓶子。
母亲在被窝里命令我们说:“不许动那个,那是你爸爸好不容易才买到的药。”……
那时候,母亲连病的权利也没有。
母亲的生命就像那些最普通的绿色植物,有着太强太强的生命力.在我们心目中,她似乎永远也不会受到什么伤害,即使受到伤害也会自动愈合。
此时此刻,我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我多想自己有什么特异功能,修补一下母亲那多次受伤而孩子们却不知情的伤口,然后再温柔而轻微地呵护您原本脆弱的心灵……
时光飞逝,流年似水。水样流失的日子往往伴随着对亲人的怀念。尤其是清明节来临之际,更容易让人想起已故的亲人从而变得脆弱多情起来。我这个人总是特别容易在一些特殊的时刻里走进过去的回忆,走进亲人的梦境。
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描述对母亲的思念,就让这点单薄的文字奉献给长眠于地下的母亲了吧。
 
 冰凌,原名:武琼瑶。曾任某地方电视台记者、编导、制片人,广播电视报编辑。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各种媒体发表过诗歌散文多篇,出版多部书稿,获得过新疆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文丛优秀作者等荣誉称号,著作《行吟阿勒泰》曾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作者目前已退休,定居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