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立夫 | 六祖慧能与卧轮禅师关于起心动念的对话

 新用户3536Meiv 2022-04-11

六祖慧能与卧轮禅师关于起心动念的对话

据《坛经·付嘱品》记载,卧轮禅师往见六祖慧能时做了一首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此偈可看出卧轮禅师的禅定功夫甚高,他不仅可以斩断所有思虑,还可以对一切境象皆不动心念,是非善恶都无关我心。因此,只有无上的菩提智慧日日光明。

明明是修定的真功夫,慧能听后却说“此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依照此偈修行,只能是自取灭亡,日修日惑。为什么?首先,卧轮的“有伎俩”即有功夫。功夫在,心就有所住,被外物牵制,本性就难见光明。其次,思虑皆断、一念不起也不行。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人之修行不离生活,行住坐卧皆是修行,不是让人死坐不动,而是活泼泼的,心动而不执,这才是真修行。

因此,慧能针锋相对的另做一偈: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人之本性无纤尘之染,故有伎俩就有了着落;着落在,心便遮蔽,所以,没伎俩才是真伎俩。而成佛成的是活佛,而非死佛。如此,思虑不必断、心念也可起,但却不必执着,无所执着便等同于无心起、无念动。而慧能提倡“自性即佛性”,菩提不过佛之真性,自我修行至成佛,也不过是不生不灭的佛性,又谈何增长与否呢?

有人依照《续高僧传》《高僧摘要》等佛教史料,认为卧轮禅师就是昙伦和尚。“卧伦”即以卧姿修行禅法的昙伦。昙伦根器甚好,行住坐卧皆可入定,且不拘诵经礼佛此等表相,和南宗颇有几分相像之处。因此,后代禅僧曾将其归入慧能座下。

但卧轮的修行终究没有南禅对外相破执的彻底,未达顿悟之境,本质上和北宗禅法更接近。他所作偈与当年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擦拭,莫使惹尘埃”意旨亦相同:

人之修行不能离开身体,打坐用功以此为基础。同时,要保持心念的明净,了然无所住。但人在未明佛性之时,烦恼难去除,所以,要时刻自我约束,静心修行,久而久之自有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