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的伪军—山西伪军

 梦想童年594 2022-04-11

山西伪军

1938年6月27日,日本在山西组织成立了伪山西省公署。由于日本侵略军的兵力既不足又分散,遂采取“以华治华”办法,组织伪军。日军占领山西期间组织的伪军有:

(一)黄军

1940年春,阎锡山辎重兵司令武尽英投靠日军,在太原组成伪“兴亚黄军”,自任总司令。总司令部设在前山西商业专科学校,赵廷英任参谋长,吕征夷任秘书厅厅长,吴玉书任副官长。总部下辖两个支队。投敌之阎军第六十八师副师长蔡雄飞任第一支队司令,阎军原旅长郭援任第二支队司令。共有官兵800余人。

1941年初,日军将“兴亚黄军”总部和第二支队遣散,将其第一支队改称“黄军”,蔡雄飞任司令,汤嘉谋任高级参谋。1942年秋,蔡雄飞任伪山西省公署警备处处长,所部官兵分别并入阳曲、清源、徐沟等县警备队,“黄军”名义同时撤销。该军曾活动于孝义、汾阳、平遥、中阳、介休一带。

(二)山西剿共军

1942年,原阎锡山部两个师被俘后投降日军,7月26日于太原改编为“山西剿共军”第一、第二师,师长分别是赵瑞、杨诚。改编后即开赴晋东南,受日军驻长治地区的第三十六师团指挥。第一师活动于陵川、长治、壶关,第二师活动于太原、沁县、沁源、安泽、沁水、长治、长子地区。

(三)绥靖军

1943年,山西剿共军第一、第二师分别改编为绥靖军第十二、第十三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先为赵瑞。1944年6月李宝森接任,活动于武乡、沁县、襄垣、屯留、长治地区;第十三集团军司令为杨诚,活动于陵川、晋城、高平、长治、壶关、沁水、阳城、长子,寿阳、盂县、平定地区。

(四)山西省保安司令部

1942年,伪山西省公署成立警备处,下辖山西省警备队甲种干部训练所和山西省警备队雁门、冀宁、河东、上党各道总队。总队长由各道道尹兼任。不久,警备处改称山西省警备司令部。

1943年7月,警备司令部改组成为山西省保安司令部,下设督察、总务、经理、执法4处。同时,道总队部改为道指挥部;县警备队改为县保安队。省保安司令由伪省长兼任(先为冯司直,后为王骧)。原警备处处长蔡雄飞任专职副司令。

1944年春,又调伪“山西剿共军”第一师师长赵瑞任保安副司令。伪保安队在日籍顾问辅佐官城野宏的掌握下,逐步扩大。

1943年成立雁门道(驻太原)、河东道(驻运城)、冀宁道(驻临汾)、上党道(驻长治)指挥部,各道的总指挥皆由道尹兼任,副总指挥分别为秦良骧、汤嘉谟、宋殿迳、陈效生。此外,先后在静乐、崞县、繁峙、代县、平遥、寿阳、阳曲、陵川、高平、晋城、交城、介休、武乡、沁县、襄垣、平定、昔阳、太谷等18个县设有19个保安大队(繁峙设有2个保安大队),每大队辖4个中队,每中队按编制有官兵108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