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享|10个乡村建筑设计,在质朴环境中造就时尚美学

 沧海为书 2022-04-11

你印象中的乡村建筑是什么样子的?

老旧?破败?土里土气?

在乡村重新回归到人们视野中后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走入乡村

为乡村建筑赋予别样的美丽

远景设计院本次收集了10个案例,它们或是乡村老旧建筑物的更新改造,或者基于某种需要诞生的新建筑物。尽管“出生”原因不同,但设计师都结合了本地环境、文化,在质朴的乡村环境中为乡村建筑赋予了时尚美学。

上海三联书店·黄山桃源店

地点:安徽 黄山

建筑面积:141.7m²(摄影:赵奕龙)

图片

项目由一个已经被荒废了的村宅重新复建而来,建筑占地70㎡,都是两层高。在这样一个巷窄墙高的徽州古村落里,虽然是原址复建,但作为书店,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进行演绎。“三联书店”作为来自于上海的近代文化之光,在当下碎片化、互联网化的语境中,让身体进入到完整而连贯的场地并赋予书香手卷之感,促成了一次新的引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梧桐山院

地点:广东 深圳

改造面积:560m² (摄影:山外视觉)

图片

这是一座位于山村的老瓦房,破败萧条,荒废多年。改造目标分为三部分:一是将其作为梧桐山社区改造规划的展厅,且老瓦房本身作为改造示范点,实践创新产业社区;二是兼具艺展、学术、接待、招商等功能,培育文创产业输出地;三是融入公共活动空间,联络社区邻里关系,赋能社区交往活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涌头社区旧村及工厂片区改造提升工程

地点:广东 东莞

项目面积:旧村片区占地约6.7公顷、工厂片区占地约1.5公顷 

摄影:ACF /东大(深圳)设计有限公司

图片

设计注重乡土元素和材料的运用,将原来拆危留下的建筑材料运用到改造过程中。注重文化传承,保留了原有断墙及水井作为场地记忆的延续,原有供销社作为红色文化的历史印记也得以恢复。趣味的墙绘、精致的绿化、干净整洁的巷道空间勾勒出旧村的烟火气。

图片
图片

惠明茶工坊

地点: 浙江 丽水

建筑面积:933.70 ㎡(摄影:王子凌)

图片

惠明茶工坊作为景区游客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周边村民日常的活动场所,展示传统惠明茶制作工艺,结合地方畲族文化以及佛学文化,未来可以作为正在扩建中的惠明寺的禅茶工坊空间。由三条南北走向的平行空间构成:面向茶园的传统惠明茶制作工坊,面向东面远山的观景品茶空间,以及中间可以观看制茶流程的休闲开放廊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先锋汤山矿坑书店

地点:江苏 南京

建筑面积:1318.4㎡(摄影:时差影像)

图片

先锋汤山矿坑书店位于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内。原有砖窑呈现出一种“废墟”的美感,在设计中试图用“红砖+混凝土”的组合强化这种美学倾向。新建筑的墙身和场地的景观片墙采用红砖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来延续砖窑的质感,而拱则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与矿坑公园山体上裸露的采石宕口相呼应。

图片

书店总体由三个拱形筒体构成,它们在一层相互连通。一层高的筒体作为入口灰空间以及新书展销、书店收银和文创产品展销的场地。两层高的两个筒体,其一用于展览、演讲厅和书籍销售,其二用作咖啡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上的教堂

地点:山西 柳林

摄影:夏至、朱润资

图片

教堂在空间设计上并不复杂,围绕体量最大的圆形主殿,几个更小的圆形体量依次构成了小堂、祭衣间、小型接待室和办公室等功能空间。高耸的钟塔亦为圆形,成为了山下可见的标志之物。从建造的角度来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结构,填充砌块的围合墙体,当地青瓦铺设的屋面,具有时代特征的水洗石外墙面,它们的组合显露出权宜的特征。

图片
图片
图片

周塘公共艺术空间

地点:江西 鹰潭

建筑面积:约1800㎡ (摄影:阿初、张坤 繁玺建筑摄影)

图片

周塘公共艺术空间坐落于江西鹰潭周塘村,整个村庄有大量的不同时间段的建筑,无序、风格杂乱。设计采用聚落的设计手法,让五幢建筑由分散变聚落,用连廊的设计手法去连接现有建筑。连廊除平等了建筑主体外,还围合形成了功能型庭院,增加功能使用性。

图片
图片

咸阳·莪子村红砖房

地点:陕西 咸阳

摄影:张晓明

图片

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莪子村,地势平坦,宅基地南北长35.1m,东西宽9m,南侧紧邻村道与大片农田,东西北侧均为既有民居与待建宅基地。红砖房延续当地传统民居窄厅方屋的空间型制和坡屋顶形式,以传统建筑文化重塑地域自豪感,建立乡愁情感的共鸣。既是对陕西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原型与技术原型的一次创新性传承,亦是民居绿色宜居性能提升方面的有益实践。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窑洞里

地点:河北 张家口

建筑面积:820 ㎡ (摄影:郭哲 | 微风建筑摄影)

图片

河北张家口西窑头农村振兴项目始于FA青年建筑师奖竞赛, “西窑洞里” 是胜出的十二位设计师作品之一。设计概念以农村与城市人际网络的本质差别作起点,以直立式 “窑洞” 融入木栈道的手法重新呈现场地原有的窑洞居所,通过把原始 (农村“熟人社会”) 的洞穴居住形式并置于现代(城市“陌人社会”)的生活模式,从而希望实现一个公共与私密并存的社区群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赞普博物馆扩建

地点:青海 玉树

项目面积:820㎡ (摄影:王洪跃)

图片

为了满足博物馆日益增长的展览和文化交流需求,此次扩建在南面配套用房的用地范围内,增加博物馆的办公,展示及文化交流空间,其中包括一个150平的禅修中心和一个150平的展厅,同时尽可能保留一部分庭院。设计以石材建造朴素的立面,结合通透的玻璃幕墙,满足当代生活的使用需求。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