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梨视频》报导,1644年清兵入关后,多尔衮定都北京,将明朝皇宫「紫禁城」作为皇帝居所,不过他们其实并不喜欢住在宫内,以康熙皇帝为例,唯有冬天最冷时,他才会待在紫禁城内,但大多数时间他都住在宫外建造的园林「畅春园」,将畅春园作为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经常在园里读书、教导皇子几何学。 除了康熙皇帝外,雍正也建造一座皇家园林,当时康熙赐园给四子胤禛,并为之题匾「圆明园」,距离紫禁城约16多公里,1722年胤禛登基为雍正皇帝后,他开始大肆扩建,还在圆明园上朝,甚至病逝于圆明园,乾隆接手该园也非常喜欢,某一年住在紫禁城仅153天,但在圆明园却住了168天,不仅如此,道光皇帝居园时间最短一次是201天,最长则是354天,而且同样驾崩于圆明园。 不过为何清朝皇帝都不喜欢住在紫禁城,因为满族人入关后就发现,其实紫禁城的设计并不适合住人,宫内由木头建造,容易着火,为了防止火灾时火势蔓延,因此建造高耸宫墙阻挡,但也影响宫内空气的流动性,而且北京夏天时酷热干燥,导致紫禁城宛如火炉,满族人来自寒冷的北方,自然不习惯北京的天气,骁勇善战的皇太极就曾说过,「当此六月酷暑,挥扇纳凉尚不能堪,岂能擐甲而战乎?」表示天气若太热,他们连仗都不想打了。 再者,紫禁城面积虽72万平方公尺,但建筑面积仅约15万平方公尺,能够居住的地方并不多,且还分为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外朝」,与处理日常政事、皇帝与后妃住所「内廷」两部分,内廷中除了东西六宫,还有大量佛堂、戏台等,皇帝能放松闲逛的地方并不多,随时都可能碰到太后或妃子等,因此反而喜欢住在宫外的园林内,既能避暑也比较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