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泌谏止赠吐蕃二镇(资治通鉴卷二三一之八)

 德昌馆 2022-04-12

当初,唐肃宗在灵武避难时,德宗皇帝还是奉节王,他跟着李泌学习文化知识。唐代宗在位期间,李泌在蓬莱书院居住,德宗皇帝当时已经当了太子,但还和李泌保持交往。等到唐德宗出行兴元府(汉中)时,李泌当时正担任杭州刺史。德宗皇帝紧急征召他,于是李泌就和睦州刺史杜亚一起前往行在。兴元元年七月乙未(二十六日),唐德宗任命李泌为左散骑常侍,杜亚为邢部侍郎,命李泌每天都在中书省值班,以便随时等候德宗召对。李泌一步登天,朝野人士都注视着他,想依附于他。唐德宗问李泌道:“河中距离京城很近,朔方兵马素来号称精锐,比如像达奚小俊等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朕整天为河中担忧,你看如何是好呢?(河中密迩京城,朔方兵素称精锐,如达奚小俊等皆万人敌,朕昼夕忧之,奈何?)”李泌回答道:“天下之事还有很多值得担忧的事;如果只河中这个问题,反倒不值得忧虑了。一般说来,评估敌情,只须评估将领,不须评估士兵。如今,李怀光是将领,达奚小俊一类人只不过是个小卒罢了,哪里值得注意呢!李怀光解除了奉天的围困之后,眼看着朱泚这一帮人行将灭亡,他不但不去攻取他们,反而和他们联合,使李晟得到了建立功勋的机会。如今,陛下已经回到宫中,李怀光不仅不肯认罪,还残暴地杀害使臣,像老鼠般地躲藏在河中,就象做了恶梦之人!只怕过不多久,他就会被自己的部下砍下头来悬在木杆上,诸将恐怕再也没法藉此立下功劳了。(天下事甚有可忧者;若惟河中,不足忧也。夫料敌者,料将不料兵。今怀光,将也;小俊之徒乃兵耳,何足为意!怀光既解奉天之围,视朱泌垂亡之虏不能取,乃与之连和,使李晟得取以为功。今陛下已还宫阙,怀光不束身归罪,乃虐杀使臣,鼠伏河中,如梦魇之人耳!但恐不日为帐下所枭,使诸将无以藉手也。)”

当初,唐德宗向吐蕃征发部队来讨伐朱泚,答应他们事成之后将安西、北庭的地盘划给吐。等到朱泚兵败被杀,吐蕃派人入朝要事先许诺的土地。唐德宗就打算传召安西、北庭两镇节度使郭昕、李元忠回朝,把这两块地盘让吐蕃。李泌劝道:“安西、北庭地区,人们生性骁勇剽悍。该地控制着西域五十七个国家以及十个姓氏的突厥人,又能分散吐蕃的声势,使吐蕃不能合兵一处而向东侵犯,怎么能轻易把土地让给他们!而且,这两节镇的人们,虽然势力孤单且距中原十分遥远,但仍竭尽全力为国家坚守边疆接近二十年,实在是值得怜悯。现在,朝廷遗弃了他们,要将他们交给戎狄之人,他们内心必然会深怨大唐,以后他们随吐蕃前来侵扰就会象为自己报私仇一样尽心尽力了。况且,吐蕃虽然出兵,但一直在观望而不肯进军,他们暗中和双方都有往来,还大规模地劫掠了武功地区,接受了赠送的财物以后才肯离去,他们又哪有什么功劳呢!(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且两镇之人,势孤地远,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近二十年,诚可哀怜。一旦弃之以与戎狄,彼其心必深怨中国,他日从吐蕃入寇,如报私仇矣。况日者吐蕃观望不进,阴持两端,大掠武功,受赂而去,何功之有!)”大家商量此事,也都认为李泌讲得有道理。于是,唐德宗就没有将两镇送给吐蕃。

打了大胜战肯定是有益的,但也会带来问题。因为是大胜战,所以必然有很多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有了功劳就要给予赏赐,这将是一笔十分巨大的开支。所以有时候虽然能打胜也不打,所以和亲从综合得失来看,有时候确实是很和算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