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亚行 之三 ——行

 刘艳琴07v97i5e 2022-04-12

出行基本是打车,从凤凰机场到喜来登酒店是打的车,开车的司机是东北人,刚到三亚,有点陌生,没有太多的话。听司机的口音,像是有大连味儿,他说他是沈阳的。可是听起来不是。他说他当过兵,然后又做过某某某职业,在中国很多省份生活过。难怪我听着他的口音南腔北调的。服务态度倒是很好,上下车都帮提行李,临下车跟我儿子要好评,说刚开始干出租,要积点赞。我儿子笑着给了他好评。

之后是去参加儿子同学的聚餐,打车,开车的是本地人,一听我们去那个海鲜广场吃饭,说没必要去那么远,酒店旁不远就有一个,很热心地替我们着想,并没有希望走的远以赚更多的车费。虽说他的普通话听起来有点费劲,还是挺认真地说着。从接触到的有限的几个三亚人看,这里民风还是很淳朴的。我的“被害妄想症”都几乎消失了。从海鲜广场回来是“地主”的高中同学开车送的,我们就问他这里哪有好玩的,他说还真没啥好玩的。天涯海角就是一块石头刻上四个字。说着说着就说起来免税店的事了,他说以前人们去免税店都是先买一个贵的比如手表什么的,赚了积分,再把货退了,系统不会退积分,就可以用积分换免费的货品了,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这其实就是个系统漏洞。我们笑着说,估计现在够呛了,这么明显的漏洞哪能留这么久。小伙子微胖,白白净净的,不知道是在哪工作,他只说了家是五指山市的。我忽然想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也不知道横贯市区的是不是就是万泉河,反正在市区动不动就要过个桥。

第二天主要任务是吃,网上找各种特色小吃,似乎一整天都在掂量吃啥。只是下午我和媳妇去游泳,成功把媳妇教到能自己浮起来。第三天依旧找吃的,快中午了,想起租电动车逛逛,就租了两辆电动车,又大又重,要是倒了,女人基本扶不起来。儿子跟媳妇一辆,我自己一辆,骑着去了东南方向的四个竖起来的像面包样的楼区,到了才知道那是个酒店,似乎没有多少住客。这组建筑在儿子那个行业评价很高,我不懂,瞎看。林荫道上,有拍照的,一辆红色的跑车,一个美女在车前摆各种姿势,不知道是在拍什么广告。媳妇不会骑,想试试,骑走了几步车就歪在一边,自己又扶不起来,急得直叫哎、哎、哎……儿子赶紧帮着扶起来,她还想骑着回去,我和儿子坚决不同意,到了公路上,她也说不敢骑了。

摩托车大军

我和儿子在骑车

就问你,这样的老太婆酷不酷  

海南绝对是电动车的天下,有专用道,电动车、摩托车密密麻麻,一个红绿灯能等好几十辆,十字路口都有专设等候区,三角形的大遮阳棚,市政很贴心的设计。在等红绿灯的时候,一对母女在我旁边,看着我骑的胖鸟一样的车,和喜欢,问我哪买的,我说租的,她就问哪租的,我让她看车后面的电话和二维码,媳妇惊奇我到哪都有人跟我搭话(昨天还遇到问路的,是不是我天生慈祥和蔼?)。骑回喜来登,酒店也不拒绝停车,还指挥我们停车的位置。晚上儿子和媳妇去参加婚礼,海南的婚礼是安排在晚上,似乎还保留着古老婚俗。因为都不熟悉,我也懒得动弹,就没去,窝在酒店里放躺,也给肚子一个休息的机会,很好!

专门给电动车设置的遮阳棚

我们租的两辆车,70一辆,租期按24小时计算。

坐大巴去免税店的路上,看见用摩托车带菜的,是在两轮摩托车的左面加载了一个很大的挂斗,比以前的三轮摩托车的挂斗大多了,就在公路上公然驰骋,也不知道交警是不是允许,反正这种改装,在其他地方没见过。

载菜的摩托车,一辆接一辆

第四天就搬到了奥克伍德,我和儿子骑着电动车,媳妇打车带着行李。奥克伍德也有电动车的停车位。我们安排好房间,媳妇有工作要办,就在酒店里用笔记本办公,我和儿子骑着电动车去了鹿回头景点。到了才知道是个爬山的公园,而“鹿回头”不过是一组人工雕塑,就没多大兴趣了,而且我的腿也不能爬山,我们就在山下转了一圈,欣赏了一会花。这个季节正是海南三角梅的旺季,到处都是怒放的三角梅,多数的娇艳的玫红色,还有玫红接近红色的,更有白色的。个人以为,所有颜色的花都不如白色的娇俏有风韵,那种不着颜色的风流,实在是任何颜色都望尘莫及的。再骑车返回了酒店,就到了还车的时间的——租车是按24小时计费的。吃了午饭,觉得去免税店时间有点晚,就决定明天去,下午在酒店睡觉,儿子说这才是休假。

鹿回头停车场的三角梅开得正艳

虽然距离凤凰机场并不远,也有大巴车,儿子嫌带着两个行李箱磕磕绊绊的,非得打车去机场,网约车很快停在酒店门口,我们办完离店手续,司机就来帮着搬箱子。一听口音,又是东北人。就想起网上说的:哈尔滨省三亚市,他听了,不假思索地说:是的,都说是东北第四省会。当初第一批来三亚就10万人。我一惊:怎么还有一批?司机就开始了三亚东北人的源流考。说20年前海南建省,急需人开发,而黑龙江恰好是大量国企职工下岗,大量人员闲置。海南第一任旅游局长又是黑龙江调来的,他考察了三亚后就回去发动人员来旅游,第一批旅游的人回去就说这里多么多么好,接着就有人跟来做买卖,那时候正好三亚刚开发,只要自己在荒地上盖了房子,政府就给发房产证,只要开垦出耕地种上菜就给发土地使用证。我一听,这怎么跟跑马圈地似的。司机根本不搭理我,还是自顾自地说,他说那时候都有盖小楼的,现在都赚大发了。下岗职工有补偿款,正好投资。到这一看,一条大裤衩子就过冬了,什么羽绒服棉鞋毛衣毛裤,统统用不上,省多少钱啊!就叫亲戚朋友赶快来,海南老好了。这样就一传十十传百地都来了。东北人勤劳,一看这里一年四季都能干活,就黑天白天地干,海南本地人懒,男人就是打渔、抽烟有的还吸毒、吹牛、自己去潇洒,有的喝茶能一喝喝一天,家务和农活都是女人干,女人长得又瘦小,背着孩子干着农活,东北老爷们看不下去呀,就帮忙,东北老娘们就教当地的女人不要这么过,慢慢的就把当地的女人教坏了,现在的当地女人也不像20多年前去那样听话、挨打受骂也不敢出声了。东北老娘们先是教坏了朝鲜老娘们,又教坏了海南老娘们,东北老爷们能干,东北老娘们不受气,海南人老恨东北人了。东北老娘们有的都敢打老爷们,可是东北老爷们就是疼老婆,买点儿猪头肉都得瑟得瑟地拿回家给老娘们吃。我们听着,笑得都插不上话,这时候我儿子插了一句话:“我妈就是东北老娘们。”司机可能意识到说的不太中听,赶紧说“老娘们”这话没有贬义,就是习惯叫法,我赶紧说我知道,东北都这么说;也深知东北老娘们的厉害,当年的“胡子”(土匪)也有不少女匪首,抗联女战士那也是跟男人一样出生入死,著名的“八女投江”那都是东北“老娘们”(老娘们一般指已婚妇女,但未婚妇女是根儿)干的。东北女人豪爽、热情、有担当,有男儿气概,是自立自强的典范。司机赶紧说对对对。司机说,这里都有专门给东北人设立的派出所。这里大概有40万东北人。天啊,这么强大!我说,不光是海南,全国各地东北人都多。他说东北人本来就是流民的后代,从根上就是到处走的,哪好去哪,流动性强,东北下岗了就到好混的地方过,没有多少故乡的概念。老人孩子一接,就是家了。这个东北人天生的好口才,一路上不重样地说着,联想起小品演员、脱口秀演员多数都是东北人,连我自己都才意识到这种天分。

光顾着说话了,司机忘了打里程表,就说算了,无所谓。就从想起来的地方开始打表,到了机场才30 多块钱,肯定少赚钱了,但是是网上约的,也没法多付钱了。就多说了几句谢谢,司机让儿子给好评,儿子赶紧答应,当着司机的面点赞!这样的司机真该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