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广贤文》中有哪些宿命论的观点

 昵称503199 2022-04-12

《增广贤文》一书内容相当广泛,蕴含着古人丰富的人生智慧。也依然被现代的人们视为处世金箴、做人指南。书中有特别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然而,作为封建社会、农业时代的产物,本书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时代印痕和思想局限,书内也有很多价值观过时的观点,最明显的就是书中大肆宣扬的宿命论。让我们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一下书中都提到过哪些宿命论的观点吧。

一、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译文:每个人的一切都是由命来决定的,一星半点也由不得个人掌握。

这是古人的“宿命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天决定的,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没有揭示命运的真正秘密。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上天赋予的。即使天生有所缺陷、有所限制,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命运。事在人为,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生是由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能够掌握命运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二、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译文:命里该有的,最后总能够得到;命里没有的,就不要勉强追求了。

这是一种“宿命论”,但其中蕴含的顺其自然的思想,还是值得肯定的。 古人有强烈的天命观,比如《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尽人事而听天命。”天命观可看作古人的生存哲学,在古代有限的科学知识和环境条件下无可厚非。 人生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顺其自然。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为,不可强求,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损害。

三、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译文:月亮过了十五这天光明就逐渐地减少了,人到了中年以后也就不会有大的作为了。

本则慨叹中年之后无所作为。 这两句用了传统文学中的比兴手法,前半句“月过十五光明少”是一种自然现象,为后半句“人到中年万事休”作了铺垫。所谓“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这是一种自然规律,由此可启发人们接受不圆满的现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思想过于消极。中年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应该是大有作为的好时光。世间亦不乏大器晚成者。

四、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译文:凶恶的人,有人怕他,但天不怕他;善良的人,有人欺负他,但天却不欺负他。不论是行善还是作恶,到头来总会得到应有的报应,只是报应来得早一点或者晚一点罢了。

本则讲善恶报应,旨在劝人向善。 这里的善恶报应带有宿命论的色彩。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个人做了善事,给他人带来了益处,自己也会感到幸福。这就是“善有善报”。一个人做了恶事,给他人带来了伤害,被他人憎恨,被社会法律惩罚,由此自己也就尝到了恶果。这就是“恶有恶报”。 善恶报应不能依赖于上天冥冥之中的力量,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良好的社会机制,健全法律法规,惩恶扬善。

五、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译文:人的生和死都是命中注定的,富足与高贵与否都是上天安排的。

本则是一种宿命论观点。 宿命论宣扬人的吉凶祸福、生死贵贱等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人所能做的就是顺应天命的安排,接受现实的状况。旧社会,统治阶级利用这种天命论来愚弄百姓,让他们安于贫穷和苦难。现在看来,这种观点应该被抛弃。寿命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父母的遗传,一方面取决于后天自己的保养与锻炼。而人的富贵也不能永保长久:生于富贵之家,如果自己不努力,照样可以导致败落,成为贫贱之人;生于贫贱之门,如果自己努力,照样可以升至富贵。所以,富贵我不在天。

六、万事皆先定,浮生空自忙。

译文:所有的事情都早已命中注定,这辈子的忙碌都是枉然空忙。

这是宿命论的典型观点,它消解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如果万事皆先定,那人活一世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干,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七、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译文:万事都不因为个人计较而改变,一生的贫富都是命中注定的。

本则劝人认命。这两句与“万事皆先定,浮生空自忙”一样,是宿命论思想的反映。若迷信命运,听从其摆布,只会过消极的人生,终将无所事事,走向平庸。人是认识和改变世界的主体,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