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镇海民间故事-013

 徐宝样文图库 2022-04-12

九子廿三孙独自上孤坟传说

   协天大帝(是乾隆皇帝对关羽的最高封号)庙内庙祝,每天打扫揩抹,将庙宇打扫得干干净净。人食五谷,总有生病的时候,烧香的善男信女特别多,因此香火特别旺。每天庙祝总是早早开门,让香客进来烧香,但这回有三天没有人进来烧香。关老爷问关平:庙祝怎么不开门。关平说:庙祝患病,这次恐怕是阳寿已满,不日阎王将派人来拿去。关羽一听火冒三丈,我庙宇内,只有一个人做勤杂工,阎王也不放过,我偏不让他捉去。便吩咐关平、周仓把住前后门,不让无常鬼进来,看他能奈我何?一日,两个白衣人前来捉人,一看前有关平,后有周仓,不能进去。怎么办?上命又不能违,急得团团转。结果一个白衣人动出脑筋说:不能从门里进去,你在外面等着,我从烟囱中进去捉拿。于是他上屋从烟囱中进去,将庙祝的魂魄捉到森罗殿交差。本来是一身白衣,因此成黑衣。这样,两个白无常,现在成了一黑一白黑白无常。关羽知道后大发雷霆,怒气冲冲赶到森罗殿问话,结果阎王叫判官拿来生死簿给他看。他一看,上面写着某某人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死,记得明明白白,关羽无话可说,怒冲冲返庙,对周仓说:你到阳间去杀人,但只许一次,一次不管死多少人,都由我承担,不关你事。周仓奉命而来,寻思一次只能杀一人,而又只能是一次,怎么办?这时刚好有一只大船由东向西而来,船上大小人群一批,总共有廿几个。周仓大喜,不问青红皂白,用青龙偃月刀刀柄往船舱一,大船顿时沉入水中,船上23人全部淹死。大船的后面,跟着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儿独自摇着,没有下沉,当然也没有淹死。周仓完成了使命,回去向关羽交差。关羽二话不说,带着关平、周仓,再次入森罗殿与阎王论理,阎王又叫判官拿出生死簿查阅,只见上面记某月某日某时,23人在大船上死于周仓刀柄之下。关羽看了,才信服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说法,从此再不管人世间生死大事。结果23人去上坟,都死于水中,只能老头子去上孤坟。

六夹岙庙菩萨与北雪老龙传说

   传说中六夹岙菩萨是蜈蚣修炼成的,北雪老龙是壁蝎修炼成的。最早,他们本是一对好友,一同修炼,互相切磋,各个都有得益。两人同时商定,一同参加成正果的考试,如果谁知道了考试日期要互相知会。勿晓得是壁蝎忘记了,还是时间紧来不及,这次考试结果,壁蝎考进,成了正果,封为北雪老龙;蜈蚣没得到可参加考试的消息,没有去考,不能成正果,只能在凡间为人们看病。但从此两个就变成冤家,一碰着就要斗法,特别是杨梅熟时,北雪老龙要到二六、三七市去吃杨梅,一定路过六夹岙庙,于是就要斗法,北雪老龙落冰雹,六夹岙菩萨喷火,斗得不亦乐乎。过去我们这里落雹子的时候,西边天发红,人们就会想到老龙和菩萨在斗法。

老鹰山传说

  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河头下周分前房和后房,约有一百户人家,都姓周。村东北边有座老鹰山,此山有三个山峰,主峰老鹰肚,另外两个山峰分别为东翼、西翼。主峰下面的鹰肚朝西南,就是冬天最冷的日子,只要有太阳那里就很热。有一年,族长做过六十大寿,想做一座好的寿坟。在庆典上有一个看风水的老朋友,那天他们俩一同到这座山上来找块好坟地。风水先生走到老鹰肚时,连说:宝地,宝地。两人回家后,风水先生说:这块鹰肚是活风水,只要祖宗在那里做坟,下代就会发达,如果你不信可拿20只受精鸡蛋埋在沙土中,包你24天孵出小鸡。族长的女儿那时在后屋,听得清楚,当族长叫女儿准备20个受精生鸡蛋时,谁知他女儿贪心,把20个蛋用热水泡了一下交给父亲,她自己暗地里也准备20个受精生蛋。老爸照风水先生说的把蛋埋地沙土里,24天后,鸡蛋全臭了。族长说:术士的话不可信。女儿埋在另外的地方鸡蛋果然孵出小鸡,女儿一直没说出来。第二年女儿要婚配给杨王田舍陈一户富豪人家,但女儿却每天哭。父亲问:你哭什么?她说:夫家是平原水田,我们去世后无处做坟。目的是要他老爸的老鹰山这块山地。父亲一听,答应了给女儿一块坟地的要求,但讲明山权不属于她,做坟后扫墓也不能走山林,只能从山溪中走。女儿就叫父亲写好契约。女儿嫁到杨王田舍陈后,把祖上公婆的坟全部做在老鹰肚上,有10多穴坟墓,不久后男家果然大发了。后来下周的娘家人才知女儿不安好心,但根据当时皇朝律规,挖坟开棺要定杀头之罪。娘家人只能在清明上坟时去打男家上坟人,男家人知道理亏,只好半夜去上坟扫墓,把供品留在坟地,拴在树上。此事到民国末年还是这样。

买油郎传说

  今天的宁波东乡一带有一个叫小白岭的地方,传说数百年前,这里有一个小村落,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一日,一神仙驾祥云行至此地,因为贪恋此地美景,故在此驻足。又一日,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不多时便又宁静如常。见此状,神仙疑虑,掐指一算,知道此地不久将遭逢大劫。神仙一方面急于救人,要当地村民躲避灾祸,另一方面,又不想贸然泄露天机。苦思冥想,忖得一计。随后,装扮成凡人模样,大肆张罗,在村中开了一家油铺。宣称:凡进此店买油,不论容器大小,只需三个铜钱便可。村民争相告知,一时间整个店铺像炸开了锅。这样的场面持续了数天。面对众人的贪婪,老神仙不免感叹。忽有一日,一少年执一空油壶行至店中,请店主为其打油。店主知道有缘人已经出现,故意上前试探道:小哥,你是不是清楚本店打油的规矩?凡来本店打油,无论容器大小,只需交付三个铜钱。”“店主误会,我早知道你店的规矩,只是心疑,若如此店家岂不折本?何况一分钱财一分货,我又怎可贪心不足!三个铜钱换一壶油足已。”“好!小哥既如此坦诚、正直。老朽也有一番话告知小哥。于是老神仙将嘴凑到买油郎的耳边,将村庄即将遭逢大劫一事原原本本告知买油郎,并嘱咐其尽快安置家中老小,以躲避灾祸。随后,腾空而去。买油郎疾步回到家中,背起老母飞奔出村,来到村口的那一瞬间,只见天昏地暗,山崩地裂。买油郎安置好老母,准备再回村庄救人,老神仙又出现了。他告诉买油郎,村中遭受灾祸是天意,而自己为了庇护村民设计试探,只可惜村民过于贪心,最终只能留买油郎一家独活,整个村庄将毁于一旦。

人心不足蛇吞相传说

   从前,有个小孩名叫阿相,约有十一二岁,每天早上读书上学必经过寺院门口。有一天早上,阿相走到寺院门口,看到一个卖蛇的人要把一条小金蛇卖掉,阿相看到小金蛇卷盘成一团,很是可怜,就从书包里捞出买零食吃的碎银子,把小金蛇买了下来,将其放在书包里,到学校上学去了。放学回家后,他把小金蛇放进一只木箱里,垫上旧棉花。此后,阿相每天用东西喂它。小金蛇也慢慢大起来,阿相也有十五六岁了,书也读好了,他要把小金蛇放生到后山上去。在放的时候小金蛇好像对阿相讲闲话似的低低头,你以后有什么为难之处来寻我。金蛇头朝山上游去,金蛇在山上越来越大,长得像屋柱那么粗。一日,阿相在街上看到一张贴着皇太后生病的皇榜,说是只有吃了蛇肝,方能医治好太后的病。如果谁能治好太后的病,要官封官,要钱赐黄金万两。阿相想我向金蛇去要。他走到后山,说:金蛇啊金蛇!我阿姆有病,只有吃了你的肝,才能治好我阿姆的病。金蛇游下山来,张开大口,让阿相爬进肚里割肝。阿相拿了蛇肝,到了皇宫给皇太后吃了,病果然好了。皇帝赐他黄金万两。阿相有了铜钿,从此就吃喝玩乐嫖赌,不务正业,这样钱很快就花完了。一天他又看到街上贴着皇榜,说皇妃有病吃了蛇胆会好。阿相照老办法走到后山,金蛇啊金蛇,我老婆有病,只有吃了你胆,她病才能治好。金蛇说:我早就知道,你上次割了我的肝是拿到皇宫给太后治病,皇帝赐赏黄金万两,你好吃懒做,是一个满足不了的贪心人。金蛇张开大口,阿相又爬进蛇肚,金蛇就闭上嘴巴,阿相闷死在里头。人心不足蛇吞相,告诫我们做人不要贪心贪财。

人心不足蛇吞象传说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时常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形容的是贪心不足之人。古时,宁波天童、育王一带住着一个叫阿象的人。阿象质朴、憨厚,略显木讷,却是一个热心肠。一日,阿象下田耕作,在草丛中发现一条负伤的金蛇,见金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阿象心生怜悯,将金蛇收回家中细心照料。金蛇的伤渐渐恢复,身体也日益强壮。只三年,金蛇便粗同大梁。村中人一开始也十分惧怕,时间一长,发现金蛇不但不伤人,反而经常同阿象一起帮助邻里。有一天,村民十一兴冲冲跑来告诉阿象:皇帝张了皇榜,通告天下百姓,太后患了怪病经御医治疗,急需金蛇之肝为药引,如有敬献者,赏赐其黄金万两。听罢十一的言语,阿象感到犯难,斟酌再三,来到金蛇跟前与金蛇商讨此事。金蛇,皇帝出榜要取金蛇肝治疗太后的怪病……”“阿象,你要我肝,是勿?阿象并不支声。三年前是你救我性命,为报救命之恩,你就从我腹内割肝好了。于是金蛇张开大口,让阿象提刀取肝。一面是利诱,另一面是三年的感情,阿象依然犹豫不决。但一想到十几年来吃上顿没下顿的清苦,阿象便钻入蛇腹……皇帝一言九鼎,得到金蛇肝,便以万两黄金作为奖赏赠予阿象。之后阿象的生活起了微妙的变化:先是下田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后干脆不去。到后来懒得彻骨,平日里习惯了的家务也搁置一旁,对金蛇更是不闻不问。再后来阿象终日醉生梦死,又染上了豪赌的恶习。白驹过隙,转眼又过了三载,万两黄金已挥霍一空。此时太后旧疾又犯。皇上再次重金悬赏,要求百姓敬献。阿象兴奋异常,又来到金蛇跟前讨要金肝。阿象啊阿象,三年前我为了报侬救命之恩,忍痛让侬割取我腹中之肝。三年来,我日日饱受失肝之痛,侬……荒废家事,醉生梦死,对我不闻不问。坐吃山空,又向我讨肝求赏,真是白日做梦!”“念我救侬一命,再看看我这副窘困相,侬真要看我哥么介狼狈下去?”“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重新做人!金蛇知道阿象并未真正悔过,于是假意张开血盆大口,让阿象进入腹中。阿象自以为诡计得逞,殊不知在其进去的那一瞬间,金蛇已将上下两排巨牙咬合……

石赶山传说

   距九龙湖镇由西北16公里处有个自然村,称秦夹岙。在青顶山南麓有座石赶山,海拔352米。相传秦始皇五次东巡至钱塘、临浙江、幸会稽、祭大禹,也到过秦夹岙,目的是寻神仙,问仙丹,求长生不老之术。他来到秦夹岙奇头山上半山腰,筑建了一个行宫,称老庵,要在此歇息养身。这老庵占地2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东北面是十里桃花岭,西面是奇头山冈,现存遗址。老庵到秦夹岙有条山径,在山径半道的南面有两支石笋,陡峭壁立,圆头,下呈圆柱形,无草木生长,似两根蜡笔朝天挺立,高达数丈,相距很近,据说还是一对雌雄夫妻笋,下面还有条青龙,常在此盘绕游憩。那天正是春末夏初,阳光灿烂,气候宜人,一位大婢(堕民)嫂路过石笋旁边,她感到尿急,就在两支石笋中间脱裤撒尿,事后赶路走了。晚上,青龙又来到石笋中戏游盘憩,在微风中闻到一股女人的尿臊气,一气之下用龙尾一掸,把那支石笋推倒了。这么大一支石笋倒掉以后,山间撒满了大小乱石块。秦始皇在老庵歇息养神,常到山下来看看民间景物。那天路过石笋旁,只看到一支石笋挺立着,另一支石笋不见了,感到奇怪。定眼一看,在那支挺立的石笋周边有许多大小乱石块。秦始皇想,不能破坏那支石笋景色,就伸出右手一扬,把所有大小乱石块赶到一起。后人称这山叫做石赶山。现在那支石笋在石赶山上,高达几十公尺,直上直下,不可援攀,成为九龙湖景区内少见的自然奇观。

神仙难夺有运之财传说

   过去有位名医,自家(自己)要出诊去,就关照妻子,有人来买药叫其等一等,等其回来再买,以免出差错,因为其妻子对医道是一窍不通的。其走后不久,一个妇女来药店买药,讲屋里老公肚皮疼,大概肚皮里头有蛔虫,买点驱虫药。妻子忘记其丈夫对其的关照,就在抽屉里包了一点药给她。其丈夫夜半出诊回来,问他妻子有没有人来买过药,其妻子说有,我从这个抽屉里拿一点给他。她丈夫一看,三魂吓掉了两魂,原来这抽屉里放的正好是砒霜,于是急急要他妻子打点细软,准备五更逃命。这时,却不料有人来敲门,这夫妻俩抱在一起,只是发抖。敲门人说:医生,我是昨日买药的人,昨天我丈夫吃了你的药,肚皮不痛了,故想再来买一点,以使我丈夫完全好转。医生一听,放下了心,知道她丈夫肚内有毒虫,砒霜吃下去把毒虫药死,于是再给了他一点泻药,让他将剩毒泻下来,病就完全治好了。接着,这个医生就在门上贴了一首打油诗:家有不贤妻,砒霜当药医,趁我医生运道好,有病快来医。刚好吕纯阳路过此地,一见这首诗,他不服气,就在对面也开了一家药店,但是门可罗雀。一天,几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啼啼哭哭从药店门口经过,棺材内还滴出血水。吕纯阳知道那是难产窒息,人还未死,于是就请抬棺材的人停下来,问了情况果然是难产而死。这时对面医生也出来看热闹,吕纯阳就问对面的医生,这个棺材里的死人还可医治否?医生随口说可以医治,于是吕纯阳提出条件,我们两人各医半边。医生认为他在夸大口,人怎可医半边,除非神仙才办得到呀。他也福至心灵,想看看如何医治,再想办法,于是一口答应。于是就把死人放在门板上,吕纯阳从葫芦里拿出一粒药丸,放入死者口中,用水灌下,片刻工夫,死者左眼会开,左手左脚会动。这个医生也拿出一个葫芦,倒出一粒药丸且故意让它掉在地上,滚到吕纯阳脚边,客气地说:医生请你将这粒药丸给我拾起来。吕纯阳就把药丸拾起来递给他。他也依样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不一刻死者右边也动起来,整个人就被医活了。原来他的药丸经过仙人的手拿过,也成了仙丹,故能救活死者。于是吕纯阳叹道,神仙难夺有运之财啊。

潭院庭种西瓜传说

  相传,离狮子山不远的地方有个潭院庭,住着一户人家,男主人40出头,名叫胡福德,勤劳朴实,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有一年,他在田里种了三亩西瓜,勤耕细作下,西瓜长势很好,枝叶茂盛,一片绿嫩,瓜田里开满黄色的西瓜花,他想今年定是个好收成,心里十分高兴。但眼看时日一天天过去,三亩瓜田却只结一只瓜。他不甘心地从田东边看到田西边,从田南边看到田北边,还是那么一只瓜。唉,三亩田只生一只瓜,再大再好,本钱是亏定了。谁知这个西瓜和别的西瓜长得不一样——特别圆,瓜皮花纹深、颜色艳。有一日,他在田塍边削草,来了一衣衫穿得很整洁的中年男人,走到他瓜地草舍边问:你西瓜卖不卖?他说:三亩地只生一个瓜,咋买卖?那男子自称是江西人,说:只要你愿卖瓜,我照三亩的钱付你。福德听了高兴,暗想总算今年西瓜没白种。江西人说:西瓜今天我不要,等一个月后我再来拿瓜,先付你三分之一定金,从今起你给我看管好这只瓜。江西人走后,福德日看夜管这只瓜,有一日天快亮时,他看到这只西瓜在原地滚动,他以为眼花。第二日天亮得快,又去看,西瓜滚动得很快,好一会才在原来位置上停住。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他心事重重。管了第29日,夜里就把这只瓜摘进屋里,心想明天江西人就要来买瓜,我可少担一夜心事。第二天江西人真的来买西瓜,走到瓜地一看西瓜不见了,他问:瓜到哪里去了?胡福德说:瓜昨晚被我摘进,放在屋里呀。江西人说:西瓜我不要了,告诉你吧,这只不是瓜,而是绣球,每天五更,山上的狮子要到这里来滚这只绣球,趁狮子滚球的时候我就能把这只狮子抓到。现在球被你摘掉了,狮子也不来了,这只瓜我也不要了。后来这只狮子不出来了,就藏在这座山上,以后人们就管这山叫狮子山。

真龙出世之谜传说

  马家桥村位于今天的九龙镇境内,传说中该村是孕育真龙天子的地方,但却因为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就出不了真龙天子了。那年,朱家妻子怀胎十月,正值酷暑,临盆时,空中乌云密布。朱老大一面急迫难耐,另一面眼见妻子临盆,空中乌云遮蔽天际,心中甚是不安,便在屋中踱步缓行。忽然,空中一道金光闪过,转而向屋中投去。乌云渐渐消散,天空也逐渐明朗起来……“…………”只听得房中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朱老大顿时兴奋起来,因为他清楚宝宝已经顺利降生。朱老大为其取名朱元龙,一心望子成龙。儿子十分出息,好学又勤恳。一家三口就这样幸福和谐地相处了十几年。可惜好景不长,之后的几年之内,元龙失去了双亲,一个人形影孤单。为了过活,他替邻里代写书信,为地主做短工,甚至还在路边捞起了狗屎。一年农忙之时,元龙又来到地主家干活。几天的辛劳,元龙疲惫不堪,拖着身子向地主索要工钱。来到地主家,地主一家围坐在正厅,桌上肥鸡、烤鹅、酿猪蹄、五花肉、新鲜果蔬等应有尽有。地主正大杯酒、大块肉地狼吞虎咽。元龙看着桌上美食,只觉腹中饥饿,没想到被地主看穿,地主故意甩了一筷子米饭到地上。见地主如此糟蹋粮食,元龙心中痛骂道:如此糟蹋,岂不让米粒变成蝗虫,吃尽他家稻麦?果然此后数天,地主田间蝗虫成灾,稻根麦茎均被咬断,那年地主家颗粒无收。又有一次,元龙在田间干活,地主下地督工,故意朝元龙身上吐口水。元龙又暗暗诅咒道:那每一滴口水都变成蛤蟆,爬满地主家的窗棂。和前面的诅咒一样,没多久地主家被蛤蟆折腾得翻了天。而后又出了一件更离奇的事件。那年村里挖河,没多久就见天阴雨降,人们忌讳在这样的天气开工挖河,于是及早收工,却将铁铲立在河道之上。据后来打更人回忆,那晚似乎听到有龙的哀号之声,至于原因未探得究竟。次日清晨,整个村子无论是井水还是河水均变成红色,村中无一人敢喝,也无一人知道其中缘由。不少村民认为修整河道触怒了深埋地下的老龙,于是请来风水先生。先生定睛观望查看后,便叹一声即要离去,村民哪个肯放。先生无奈地说:此地地下深埋巨龙头骨,那河道实乃龙身,两者兼具,这里是真龙所卧之地,将铁铲立于河道之上便是将利器刺入龙身,你们看到的红水即是血水,自真龙体内流出。风水先生还提及元龙本为天之骄子,历经千灾万劫,苦苦等来出世之日,此地却被无知村民破了风水……听完先生一席话,村中人顿开茅塞,都来到元龙家中,但见元龙紧闭双眸,神态安祥,忽一道金光袭来,元龙顿时化作青龙,升天而去。

猪头山的传说

  在九龙湖大坝西基山顶上,有一巨岩凌空斜出,形似一只被打断下巴的猪头,当地群众称叫猪头山。相传,过去与此山一溪之隔的有个澶洲山,是晋建宋侯虞喜的隐居处。虞喜为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和学者,是最早推算出了天文学上的岁差现象,当时朝廷多次想起用他,下诏请他去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他死后葬在此山。后人为纪念他对耕作作出的贡献,为他建庙塑像,就建澶洲庙予以供祀。由于庙宇香火旺盛,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来纪念这位虞喜,供品交关多。在庙的山上有一野猪精嗅闻到供品香味,一到夜里常来偷吃供品。这样一来,群众以为虞喜菩萨显灵,各类供品也慢慢加多,由原来的水果糕点鱼肉之类增到三牲福礼。这只野猪精大饱口福,日日夜里来偷吃供品。时间一日日过去,有一日这件事被天上巡查元帅察觉查出,他奏明玉帝,玉帝震怒,即派雷公电闪雷鸣,野猪精刚好在偷吃供品,轰隆一声巨响将它下巴打断。野猪精忍痛逃到对面小山,趴着死掉,天长日久,雨打日晒,变成猪头巨石,猪头山名由此而来。澶洲庙遗址尚存,此山景色秀丽,古人诗赞碧松深处听寒泉,枕石溪边独解颜,风到岩头声欲碎,日临花骨色凝殷……”

老太求佛民间故事

   兴许是因为受了上苍眷顾的影响。镇中人人虔诚,诵经念佛,一时成风。镇中老少无论男女均一心向善,渴望有朝一日也能一举升天。众人当中最虔诚的当属长石村的李老太。李老太年过七旬,慈悲为怀,从不杀生,同时又与人为善,在村中口碑极好。一日,一神仙游经此地。听到村民王五和张三的一席谈话:这李老太真是好得没闲话好讲,买我哦东西,老老(经常)要作钞票博(给)我,平常日子吃斋念佛,自己孤苦伶仃总老老照顾人家……”“是话呀,我也是介希望其上天成佛,作神仙。听到这里,神仙心中暗想:今朝我必登门试她一试,如果老太果真如此慈悲向善,我必助她成仙。随即乔装一番,带上遮阳帽,围上汗巾,背起两筐生姜,行至老太住处。见有人来卖姜,老太出门相迎,顺道买了一袋姜,付给卖姜人三个铜钱。接了钱,卖姜人有些诧异,分明是六个铜钱的姜,只给了一半的钱,与村民王五说的恰好相反。神仙有心度老太成仙,决定再试她一试,于是趁老太回屋之际,提笔在屋外墙上写了一行字,随即离开。李老太的孙子从外面回来,看到了墙上的那一行字:日等夜等只为等待神仙到,千错万错不该等来神仙错。看完墙上的字,孙子赶忙跑进屋:奶奶,今天神仙来过没有?”“神仙?没来神仙!只来了一个卖姜的。”“卖姜的?人呢?神仙来过了……来过了,卖姜人就是神仙,奶奶快追他回来啊!老太二话没说冲出屋外,追了一段时间总算追上了。…………神仙,求你度我上天去吧!”“今日游经此地听到村民对你赞赏有加,一心想度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故意卖姜试探你,发现老太你贪心太重,实在有负于人!”“平日我吃斋念佛,是介希望能够成仙成佛,今么有眼不识泰山咧,请大仙再博(给)我一次机会。”“既然如此,我便再测你一测。正说着,神仙转过身去。回头时,只见两个硕大的眼屎镶在眼角上。来吧,老太,只要你不嫌肮脏将我眼角的眼屎舔去,我便立即度你成仙。李老太定睛看着那两颗眼屎,直觉整个胃都将翻倒出来,一面咽着唾沫,一面凑到神仙脸颊前,可无论如何也伸不出舌头来。看到老太作罢,神仙取下眼角的眼屎,眼屎顿时变成金豆豆。老太再次央求。神仙又给出了难题,要老太舔完两行透明又微微泛黄的鼻涕。老太依然伸不出舌头来。这次鼻涕变成了金条。老太第三次恳求神仙测试,并保证这次一定能够做到。这一次的测试着实有些过火,神仙转身在地上大解起来,随后要老太吃完大解泄物。和前两次一样,老太未能通过测试。神仙就没有再给他机会,转身离去。那以后老太时常来到村口河边等待神仙。一日失足踩死了蚂蚁,老太失声痛哭。屠夫刘二恰好经过,见老太痛哭流涕就问其中缘由。原来老太一心成仙、成佛,十分忌讳杀生。刘二听老太这么一讲,心想:老太误踩蚂蚁何况如此,自己杀猪不计其数,岂不罪孽深重?于是,怀揣一颗忏悔之心投河而去。河上突然升起一缕青烟,将刘二托起,逐渐向天飞去。李老太看到刘二投河成仙。猜测只要投入水中,自己必定也能腾云而去,也便跳入水中,谁知老太这一去再也没能上来。

笋姑娘与砍柴郎等民间故事二则

一则:笋姑娘与砍柴郎

  从前,有两个相邻的小山村,一个叫竹山,一个叫笋岙。竹山有个砍柴郎,是个机智勤劳的小伙子;笋岙有个笋姑娘,生得聪明伶俐又俊俏。一天砍柴郎担着一担柴,笋姑娘挑着一担笋,两人路上相遇,边走边谈,砍柴郎问笋姑娘:挑笋的篮是怎么来的?笋姑娘笑着说:笋养竹,竹劈篾,篾编篮,篮盛笋。砍柴郎听她说得有趣,心中暗自佩服。笋姑娘问砍柴郎:你每天挑着这么重的柴,何不凑成几担,用船装着来卖?砍柴郎回答:我还没有船,我要让柴成树,树锯板,板钉(造)船,船装柴。笋姑娘听了觉得砍柴郎机灵,有志气。此后,他们时常联对交谈,心心相印,于是托媒说合,终于成了一对美满的姻缘。

二则:绝对四百年

  明朝嘉靖年间状元罗洪先,一日与几位饱学之士同游九江。轻舟顺流而下,江风助行,眼看九江就到,这时,邻船一名船夫慕名来到罗洪先的船上,说有一上联,请大人续对。罗洪先起初没有把这船夫放在眼里,心想此等凡夫俗子,能出什么妙联?船夫写出上联,罗洪先竟迟迟无法下笔,同船的文人墨客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那船夫的上联是:一孤舟,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这联不但即情即景,而且把一到十这十个数目按顺序嵌了进去,成了绝对,打那以后400年没人能对上。直到1959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被一个叫李戎翎的人对上。199月佛山寺一位老装修工托人到十里外找一段叫九里香的名贵木材,没想到这批木材两天后便运到了。而据说1943年也有人找这种木材,但弄到手竟整整花了一年工夫。这一对比,使李戎翎续出了那个绝对的下联: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至此,这桩悬案才得以了结。

才佳伯的传说

  很早的时候,骆驼人流传着一句俗话,叫才佳伯福,意思是说他有好运好福气,那么他的运和福是怎样得到的呢?才佳伯实名盛才佳,家住骆驼盛家,本来是农民,出身很苦,常常在河边捉蟹过日,好在夫妻俩倒还和睦。有一日,才佳伯有事乘船去宁波,船里乘客一边聊天,一边抽旱烟,烟味充满了船舱。这时候,有个穿长衫的中年人也想抽烟,一摸,烟袋没带来,就向一个乘客讨烟抽,不料那乘客讥笑他说道:吃烟勿带烟,想讨便宜!一句话说得这位中年人面孔发红,十分尴尬。才佳伯看到这一情况,就把自己的旱烟管装上烟丝,送到那人面前说道:先生,抽我的吧!中年人刚才失了面子,现在有人给他挽转过来,气有些消了,接过烟管吸了起来。抽完烟后,他问才佳伯:你做啥行业?才佳伯说:我是种田的。”“为啥勿做生意?”“做生意要本钱,我是一个穷人,只好摸六株(种地)。临分手,这位中年人关照他,叫他在下月初三带好行李铺盖来宁波,荐他去做生意。到了初三,才佳伯如约来到宁波,那个中年人正等着他,两人转乘轮船到了上海,进了这位中年人开的一家纸头行当职员。因为他是老板亲自荐来的,经理、职员都勿敢怠慢,每日叫其坐坐写字台,看看报纸,也不用干啥事情。日子一长,生意上一套东西,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都学会了,行里的生意越来越兴隆,年底赚的也比往年多。没有几年工夫,盛才佳从一个土农民变成一个能掌管大店号的大阔佬了,他的事业越做越大,福气也越来越好。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本乡一带还流传着他的故事。

烂塘庙等传说三则

  一、火铁路头,又叫火舔路头。即从贵驷出发,行到东钱村,一边岔开到老应湾董家,一边岔开到东钱张余,这条路形状像旧时烧饭大灶上用的火铁头(一种铁制的丫状拨火工具),所以把该条路称为火铁(舔)路头。

  二、树桥头陈家。旧时在陈家河边有一个桥,是用两根柏树并拢合成的,故称为树桥头。三、烂塘庙。从前,烂塘庙村有一尊菩萨,当地百姓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去拜会,因那时是春雨季节,老百姓在该天要祭祀菩萨和行会,可总是碰到下雨天气,村民们在庙里踏来踏去,把地弄得像烂泥塘一样,所以称其为烂塘庙。

  三、挑头。在太平天国时,有一家富户对穷人凶狠,洪秀全得知后,杀掉富人夫妻,后其两个儿子逃出,将父母两个头,挑到东钱挑头褂(地名)做坟安葬,故称作挑头。五、菱漕头。在东钱村南边挖了一只池塘,约一亩左右,该漕(池塘)四周用石砌起来,其两只漕角很像菱角,故取名菱漕头。

骆驼桥的传说

    老早时候,骆驼桥是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从西到东的一条河流把村庄隔为两半,北岸户数多,比较富裕,人们沿河开了几爿店铺;南岸户数少,比较穷,多以种田为生。两岸之间靠一条独木小桥往来,由于桥窄河阔,往来很不方便。遇上雨雪天更难走。多少年来,独木桥一直风雨飘摇,不知道有多少人落水被淹。当时,南岸住着一位驼背老人,以做豆腐为生,天天挑担过桥卖豆腐,他待人诚恳,豆腐又做得好,大家都尊称他为驼背叔。那年秋深,天冷得早,独木桥上结着厚厚一层冰霜。驼背叔清早挑着豆腐过桥来卖,一脚滑空,掉进了河里。幸亏乡亲们看见把他救起。但他因此受惊,挨冻得病。他躺在床上想呀,想呀,他想:要是造座大桥该多好啊!但又想这要花很多钱,求官是不会理睬的。求富人,他们不会出一分钱,找穷哥们凑吧?可他们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呐!驼背叔苦苦地想着,不知不觉夜已深了。这时,他家的门被推了开来。走进来一个人,自称姓骆,是一个江湖郎中,因夜深天黑,不敢过桥,来此借宿,驼背叔答应了。那郎中见他病着,也顾不上休息,为他搭脉看病,问明病因后,不由得连连叹道:造桥该多方便啊!驼背叔见他与自己想法相同,心中十分高兴,便说:郎中先生,造座桥老汉早有此心,因而平日省吃俭用,积下了几贯铜钱。我想再积上十年,二十年总会把石桥造起!骆郎中听了驼背叔的话大为感动,随即说道好,好,老叔有为民造福的心肠,我骆某倾囊支持!这样吧!这点药留给你治病,我即刻告辞,三五年后在此相会!说罢背着药箱就摸黑出门了。驼背叔吃了骆郎中的药,病很快就好了。从此他更加勤劳了,天天半夜起身,磨豆腐、打浆、上膏,然后走村串庄,到处去卖。三年后,他的背更驼了,眼也更花了,他日夜盼望着骆郎中的到来。又是两年过去了,驼背叔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换成了整整五十两银子。他算了算,哎,还差一半多啊!突然骆郎中风尘仆仆到来了。人瘦多了,皮肤黑了。但却高高兴兴地解开背上的包袱说这里是我行医五年的收入,除了吃、用、药本共有八十两银子,与你凑在一起造桥吧!第二天,驼背叔把造桥的事告诉了村人。穷哥们欢喜极了,都愿意为造桥出力。于是,有的拦河坝,有的清基打桩,很多人去西山取石运沙,还请了最好的石匠拣料雕石。经过大家辛勤的劳作,一座由石块条石铺面,两块条石作拦,四角雕着四只龙头的大桥横跨在河上。人们高兴得站在桥上,跳啊!笑啊!纷纷提议给这座桥取一个有意义的桥名。有人讲取乐善桥,有人讲取恋福桥,还有什么便人桥百岁桥等等,但大家都不太满意。倒是有一个穷教书的说依我看就叫骆驼桥吧!人们一致赞成,拍手叫好,就叫石师傅在桥栏上端端正正地刻上了骆驼桥三个大字。桥完工了,骆郎中和驼背叔积劳成疾,不久就去世了,他们的心血结晶——骆驼桥却一直长留到现在。

名医吴浩然的传说

   吴浩然是骆驼邵家汇吴家人,出身很苦,家里因养不活他,父亲几次三番想把他卖掉,可又舍不得。一天,父亲又带他来到宁波去卖,可奔走了一天没人要,又饿着肚子,实在走不动了,两人就歇在路旁。这时,来了一个江湖郎中与他们聊起来,他看到吴浩然蛮灵巧,说愿意收他为徒,吴浩然的父亲求之不得,一口答应下来。吴浩然聪明肯学,进步很快,三年后,就能单独行医了。那天,他走过一个村庄,听到哭声,接着见有人抬着口棺材,准备去埋葬,棺材的裂缝处淌出滴滴血水来。吴浩然要他们放下,问他们死者是生啥病死的。送葬的人告诉他,死者是一妇女,死于难产。吴浩然叫他们开棺,说这人还好救,送葬的人怕开棺被治罪,叫来地保作证,终于打开了棺材。吴浩然拿出了银针接连朝死者胸口部扎了几针。那妇女原是糊心而昏死的,现在胎儿手放开,她苏醒过来,顷刻,孩子也生下来了。很快,这一件事轰动了,吴浩然的名字传遍四面八方,他从一个普通的江湖郎中成为百姓心目中的神医。

盛本学书法传说

   盛本,是清朝嘉庆年间骆驼镇上的一个书法家。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十九岁时,其书法就在家乡小有名气。可他总觉得不满足,深感到自己的书法远未达到登堂入室的地步。于是决意访师求学。当时,身为翰林院士的余杭县书法家梁同书的羊毫大楷,功力不浅,风行全国。盛本便不辞艰辛,步行六百余里,亲自登门去拜师求学。谁知,梁同书未能摆脱官场中重礼轻义的习气,他见盛本身穿布衣粗衫,一副寒酸相,更嫌礼品菲薄,便借故一口回绝了他。盛本一心一意求学,遭此冷遇,心中甚为懊丧,但并没有灰心。回家后,他加紧搜集历代名家的书帖临摹钻研,刻苦练字。有一次,听人说汶溪山里有一块唐代颜真卿所书的大石碑,他二话不说,一清早就爬山涉险去寻找,最后终于在一片荆棘丛中找到了这块埋没多年的古碑,如获至宝地运回家来。为了节约纸张,盛本找了块很大的砖头,在这上面挥笔书写。他从汉碑入手,又研习二王笔法。每日鸡鸣即起,不分寒暑,练习不止,久而久之,竟把那块大砖头写得中间凹陷下去。他嫌羊毫做的斗笔笔力太弱,价格又贵,就制了一种用棕榈丝做成的斗笔来写擘窠大字。岁月流逝,斗转星移,盛本数十年如一日地发奋努力。功到事成,后来卓然成家,工隶草,尤擅长擘窠书。当时有一些官僚望族,为了附庸风雅,想用重金求得盛本的墨迹,但盛本对官场那一套早已深恶痛绝,毅然拒之。与此相反,对普通老百姓所求以及乡里一些公用设施所用,却非常乐于挥毫。每逢过年过节,人家请他写对联,他有求必应,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梁同书在杭州灵隐寺春游,偶然间在天王殿看到一块匾额,字写得龙飞凤舞、气势非凡,不由得赞不绝口,以为必出自名手,可细看落款,乃是溪上盛本,梁同书不禁暗暗吃惊,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定睛再看,分明不错。他寻思到:难道他就是当年登门向我求教而被我拒之门外的盛本不是?为此,他深感有愧,懊悔当年不该如此。至今,时隔百年,盛本的墨迹遗存已为数不多,但骆驼镇上如今还有人保存着盛本当时用过的棕榈笔和大方砖,他刻苦学书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