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能打、不能骂,该怎么办?孩子需要的可能是这个

 荣新奇心理堂 2022-04-12

有高达72%的人在年幼时曾经被家长用言语暴力的方式管教,且高达83%的儿童会出现至少一种负向反应,其中,65%的人在被言语暴力管教后只会出现负向反应,而没有出现任何家长期待的正向反应,可见言语暴力管教是无效且负面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被言语暴力管教的孩子会更容易出现各种情绪困扰问题,包含失眠、焦虑、愤怒、抑郁、自卑.....此种负面影响会长远且持久地延续到成年之后。

但很多家长可能会疑惑:“我从小被打到大,长大用同样的方式教小孩难道错了吗?”

前几天,我又听到一个来访的父亲这样说:“我从小就经常被打,说实在话,我挺感谢我父亲当时愿意打我,不然我现在应该就去捡垃圾为生了。我是觉得,孩子是该用打的。”

我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问他“那是几岁的时候?那时候你多高?”

“那是很久以前了,大概八、九岁吧,那时候我很矮。”这位父亲比了下自己腰部的高度。

“听起来,你很感谢父亲不管多么忙碌,都愿意花心思管教你、关注你,是吗?”我说:“那时候的你是怎么了?怎么经常惹得父亲生气呢?”

“就是不乖啊,不写作业、不做家务、还偷拿过别人的东西。”

“那你认为当时的自己很顽劣、完全管教不了吗?”我又问道

“那倒没有。那时候就很闲啊,父母亲都在工作,小时候就是调皮、不懂事,才会搞东搞西!”

“所以听起来,小时候的你有一段时间都是独处的,因为父母都在工作。”

“对啊,我们家从事鞭炮生产的,父母很忙,所以我放学后就自己找事做。尽量不要去打扰到父母。”

“所以这个孩子经常是孤单的,他尽可能找事情做、陪伴自己,不让自己无聊,对吗?”

父亲点点头。

“我听见,小时候的你不仅独立,也有一份贴心。”

“怎么说?”父亲露出困惑的表情。

“因为,你不只会陪伴自己,还尽可能不要吵到父母工作。”“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你已经努力了,却还是不小心让父母亲生气、然后被处罚……。”

父亲好像愣了一下。

我接着问:“那个时候有人会在你寂寞的时候陪你、教你比较适当的行为吗?”

父亲摇头。

“父亲怎么打你呢?”我问。

“皮带、塑胶水管、衣架、拖鞋、巴掌……”父亲一个一个念出来,每念一个,现场的气氛好像又更沉默。

“一个从小忍受着孤独,知道要陪伴自己、不可以吵父母的小男孩,真的需要被这些东西殴打,才能更懂事吗?”我放轻音调问:“还是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陪伴他玩的人、一个能够好好地教他的人,就够了呢?”

父亲没有再说话。

“如果有机会遇到小时候、身高大概是到腰部的自己,你也会选择拿皮带打他吗?还是你会愿意牵着他的手坐下来、为他的伤口涂点药水,然后陪他聊聊天、教会他一些事呢?”

关于打骂的话题,我和他就只聊到了这,因为,我想,这位父亲也大概了解到了问题所在。

不管这位父亲后来是否调整了教养孩子的概念,我只希望在那当时,有一个长年以来受了伤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被了解、呵护。也让他知道,其实自己不需要被这些东西伤害,也可以是很棒的孩子。

这段对话的目的,不在于否定父母对孩子的爱、或者否定父母亲的用心。小孩子从未怀疑父母亲管教的用心,但他却鲜少有机会了解到:他真正需要的,可能是陪伴、或者是关心,打骂绝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