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宁海民间故事-029

 徐宝样文图库 2022-04-12

七姐妹岩和金鸡岩的传说

古时,在幽僻的茶山上住着七姐妹,她们模样儿一样,穿戴也一样,个个生得千娇百媚,真个是鱼儿见了要下沉,雁儿飞过会落地,对着花儿花闭合,望着月儿月含羞。姐妹七人同眠同起同劳作,亲亲密密,相依为命,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七姐妹最爱清洁,她们一天劳作以后,当夕阳晚照时,便手挽手地到山下海边去洗澡,洗好澡,又披着晚霞浮想翩翩地回山去。七姐妹天天洗浴,惊动了正在海底修炼的一条泥鳅龙。这条泥鳅已经修成龙形,可是凡心不死,它窥见了七姐妹那似粉如玉般的躯体在大海里游动,淫心大起,立即掀起一股黑浪想把七姐妹卷入海底。七姐妹骤遇黑浪卷来,一时惊慌失措,几乎被卷了过去。说时迟,那时快,七姐妹已经手拉着手组成一堵人墙,冲出恶浪;等到第二个黑浪卷来时,她们早已游到岸边。姐妹们上了岸,换上衣服,正待回山,突然,阴风惨惨,腥雾漫漫,日色无光,天地昏暗,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七姐妹吓得抱成一团,蜷缩在岸边。岸边来了一个黑不溜秋的汉子,向七姐妹调戏起来。七姐妹逃到哪儿,黑汉就拦到哪儿。七姐妹无处躲藏,大喊:救命啊!救命啊!黑汉嬉皮笑脸地说:不用喊了,喊破了喉咙也没有人来救你们,还是乖乖地跟我去做夫妻吧。正当黑汉得意的时候,一声公鸡啼叫,响彻云霄,霎时间云散雾消,一个身披金色羽衣的英俊少年,犹如一道金光从茶山之巅直射下来,顷刻之间到了黑汉面前。少年大喝一声:不得无理黑汉想不到竟有人前来干涉,心中大怒,立刻就地一滚,现出了原形,竟是一条三丈长、长着巴斗大龙头的泥鳅龙。泥鳅龙喷着白沫,张着血盆大口,向少年冲来,少年把身子一摇,也现出了原形,是一只高达一丈的金色大公鸡。金鸡扑腾两翅,掀起一阵狂风,将泥鳅龙喷吐的白沫刮得无影无踪;接着又是一纵,跨上龙背,只一啄,就把泥鳅龙的一只眼睛啄瞎了。泥鳅龙负伤后兽性大发,一边狂嚎,一边把金鸡紧紧卷住。金鸡被卷得几乎透不过气来,头慢慢地低垂下去,羽毛被一片片地撕落下来。七姐妹见此情景,齐声叫起来。尖叫声刺入金鸡耳鼓,好金鸡,猛地昂起头来,对准泥鳅龙另一只眼睛又是一啄,泥鳅龙整双眼睛被啄瞎,便晕死过去,放松了躯体。金鸡纵身跳了出来。七姐妹合力敲打泥鳅龙,泥鳅龙跌入了沙滩,死后变成了一堆乌黑的岩石,后来人们管这里叫乌岩坑。七姐妹经过这一番搏斗,累得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她们正要向金鸡答谢救命之恩,金鸡却不见了。姐妹们上山寻找,猛抬头只见高高的山崖上耸立着一只羽毛稀疏的金鸡,可是已经化成岩石了。七姐们望着金鸡岩石,眼泪一串串地流了下来,感谢金鸡的执公仗义,哀悼金鸡的不幸身亡,姐妹们盈盈下拜,向金鸡发誓:化岩石,伴金鸡,报答大恩。这样,七姐妹携手肃立,眼望金鸡岩,不吃不动,终于遂了宏愿,变成了岩石,与金鸡岩遥遥相对,这就是七姐妹岩。今天,我们登上茶山,似乎还能看到七姐妹衣袂飘飘,亭亭玉立,凝眸远眺,一往情深地凝望着金鸡的情景。

如海传艺的传说

如海师从扬州回来,知道自己活不上三个月了,想把一身的武功传给一个忠厚老实的俗家弟子。身边的弟子究竟谁好,还要拣一拣。一天,如海师召集徒弟们说:我已中了仇人的点子,不出三个月就要发作,无药可治。我还有一手'杀斤锤(方言:绝招)未传,想传给你们当中本事最好的一个。徒弟们听后,都哭了出来。如海师笑着说:不要哭,我已活介大岁数,满足了。只要你们以后不凭本事欺人,我死了眼睛就会闭。现在我困在凳上,你们一个一个轮着用棒来打,哪个打中我,就把'杀斤锤传给那个。如海师直挺挺地仰困在凳上,第一个徒弟上来,举起棒,用力打,凳子被打成了两截,如海师却不知什么时候起来,笑呵呵地站在一旁。第二个徒弟上来,先虚晃了一棒,如海师闭着眼睛,在凳上一动不动;第二记狠命打下去,凳子也断成了两截,如海师又不知什么时候起来,笑呵呵地站在一旁。第三个徒弟是力洋叶姓弟子,叫叶成早。人家打师傅,他一直在哭,已哭得像泪人一样。如海师问他为什么不上来打,他说:师傅中了点子,不久要圆寂,徒弟无法救师傅,已经够伤心了,怎么还要打师傅?师傅传我防身本领,够我一生受用,我宁可不学杀斤锤,死也不愿打师傅。如海听了,微微一笑:既然你不肯打就算了。讲实在,我也没有什么'杀斤锤,你们的本事都学得差不多了。临终前,如海师把所有本领传给叶成早,还把那根铁烟筒也送给了他。

山后老本张文成的传说

山后文成,六县闻名。山后村张文成,是如海师嫡传的俗家弟子。他闯荡江湖,遇过不少高手,靠功夫过硬,才没跌跤。传说他一生当中最惊险的一次会武是扬州庙会的会武,全靠碰巧遇上十八都保长囡,才脱险回来。十八都保长囡,穿一双铁鞋,能飞檐走壁,专门打抱不平,来无影、去无踪。在扬州庙会上,以前被文成打败的对手,请了几十名强手来,要与文成较量。文成自忖,个对个打,凭自己功夫不会吃亏。哪晓得对方是想在这次庙会上把文成置于死地,会武一开始,对方几十人就全部出动,把文成围在中央。文成一看这阵势,就知道今天是要拼命了。好在文成艺高胆大,一条棍棒真像猛虎下山,舞得水也滴不进去。对方虽然人多势众,还是近他身不得。文成知道这样苦战下去,迟早会使自己力气用尽,便看准对方武功较差的人,突然进攻,用老树盘根变招的下三路横扫过去,对方立即被撂倒好几个。对方知道文成想打开缺口逃走,马上调来强手堵住,文成又被推到了中央。隐身在屋栋梁上的十八都保长囡,观战多时,知道扬州帮仗着人多,想把文成的力气消耗光,再打败文成。文成的确本领高强,棍棒没露出一点破绽。她知道一个成名的武林高手,是不愿一个勿相识的人去助拳的,所以她仍然伏在梁上不动。圈子越围越紧,文成虽然越战越勇,看上去却有点沉不住气,急躁起来了。急躁发怒,是武家大忌。十八都保长囡就喊:文成老本,棍棒虽好,可惜缺个'”“指的是棍法中的梅花结顶。这一招专门用来对付上三路,在群棍齐下时,用棍子一旋,把对方所有棍棒拨开,自己从空隙中一跃而出。这一喊,提醒了文成,他把全身力量运在棍上,只一旋,对方就有一批棍棒脱手;再一旋,又一批棍棒脱手,一路梅花结顶把对方手中的棍棒全部扫光,扬州帮一哄而散。文成也不追赶,对着屋栋喊:哪路英雄,救我文成,请下来一见。只听得的一声笑,跳下来的竟是一位妙龄女子。从此,文成和十八都保长囡结成了武林好友。

十三个人五条枪的传说

故事发生在宁海东乡杜岙村,时间在194911日即农历正月十四宁海的元宵之夜,十三个人五条枪,在杜岙圣人殿宣告力洋区武工队正式成立,打出鲁迅大队番号,大队长陈君,后来人们习惯称陈部。陈君是赵礼贤的化名,杜岙人,中共地下党员,不久前被宁海中学以危险分子开除出校的高中学生。陈部一建立,便进军紫山头,占山为营。紫山头位于茶山南麓,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进可以直下茶院、力洋,退可以迂回百里茶山,是天生的游击战场。紫山头住着不到十户山民,以望山(看守山林)和打猎为生,穷得衣不蔽体,食难果腹,是革命的基本群众。陈部到达后,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很快地建立起军民鱼水情来。根据地有了,十三个人五条枪该怎么样去闯天下呢?搞枪支,扩队伍,壮大声势,这是第一步。取茶院,占力洋,建立政权,这是第二步。方针一确定,部队接连两夜出击,在附近较大村中扩大了影响。14日夜袭了茶院,烧毁了设在茶院的国民党柘浦乡公所的文书档案,切断了通往力洋和县城的乡路,初战告捷。一石激起千层浪,冲击波迅速传到东乡重镇力洋;共产党到茶院了,力洋怎么办?力洋距茶院10里,以力洋岭为界,是茶山脚下的一所大村庄。有三百户人家,背山面海,田野广阔,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力洋豪绅大户较多,他们家家有庄园,户户设炮楼,拥有不少枪支弹药,雇佣着一批护院枪手,一家有警,各家响应,端的是守望相助,固若金汤。豪绅叶慕飞当过多年的国民党力洋乡长,拥有一座单独大庄园,在几家豪绅中又是长辈。陈部选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动摇一下这座庄园。15日早上,叶慕飞家来了个不速之客。来人三十上下年纪,一身粗布短衣,农民模样,但却短小精悍,目光炯炯逼人。来人自称是陈部派来的代表,要跟叶慕飞先生谈判。叶慕飞吃了一惊,哪来这么胆大包天的人,大白天单身一人竟敢来闯庄园?交谈之下,叶慕飞得知来人原是力洋孔山里人,名叫孔宪怀,山里人能有多大气候,叶慕飞放下一半心来;当获悉此人竟是陈部副队时,刚放下的心又不安起来。孔宪怀开门见山,要叶慕飞认清形势,丢掉幻想,走开明道路,陈部步枪25支,子弹2000发,不要错过立功机会。叶慕飞自然不会凭孔宪怀几句话就交出枪支弹药,他既不得罪,也不答应,谈判也就没什么结果。送走了孔宪怀,叶慕飞知道事情不会就此结束,内心惴惴不安。16日,力洋各庄园大门紧闭,气氛紧张,但是整个大白天平安无事。16日深夜,乌云遮月,鸡犬无声,力洋村淹没在黑暗的夜色中。陈部来了,党的外围群众力洋农民王良宝迎着队伍,领去一乡丁家,缴来乡公所藏的支步枪和一批子弹。现在这十三个人五条枪的队伍,基本上人手有枪了,士气更加高昂,立即扑向叶慕飞庄园,打响了进攻力洋的第一枪。深夜的枪声,惊醒了力洋人的酣梦,人们都在思索:共产党果然来到眼前了,天要变了。庄园的枪眼射出一串串子弹,顿时枪声大作。奇怪的是原来守望相助的其他庄园竟然不发一枪,变成而不助了。战斗持续到凌晨,枪声渐渐稀疏下来了。赵礼贤认为已经达到了警告庄园主的目的,并且为不暴露部队虚实,下令停止攻击,立即转移返回紫山头去。第二天,人们看到的是,力洋各家庄园的大门关得更严更紧了,被砸烂的乡公所不再抓壮丁了;而使庄园主吃惊的是长工们竟然不听使唤起来。天,真的要变了!城里人也在惊呼:东路也有共产党游击队了!十三个人五条枪的陈部,正在日益发展、壮大,准备着再一次下力洋。

水响吃血的传说

罗隐换上讨饭骨后不久,奶奶也故世了。这样,罗隐一个人在屋里呆着没趣相(方言:很无聊),就出去讨饭。他一路讨来一路嬉游。一天,罗隐在路上肚子实在饿了,见一个种地人坐在田头吃面条,就走上前去讨点吃吃。种田人只管自己吃,不理睬罗隐。罗隐站着不走开,种田人讨厌地说:讨饭贼,讨饭讨到田头来,真没规矩。说完,把吃剩的面脚倒进田里。罗隐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忖忖真气人,讨饭没讨着,反讨了个来做,便指着田里的面脚说:面脚、面脚,水响来吃血。罗隐金口一开,面脚便变成了蚂蟥。从此,田里就有了吃血的蚂蟥,人一下田,水一响,蚂蟥就来叮脚梗吃

太平军的传说

忠王李秀成带兵攻入浙江,占领浙东各地,一支太平军来力洋过冬。百姓听了长毛杀人不眨眼,妇女难幸免的谣言,纷纷逃避,剩下的是老弱男人。叶姓太公是读书人,不信谣言,全家人都没有逃走,与头领很要好,有时还与头领走走象棋。这年冬天很冷。一日,头领到县城去开会,一些士兵寒冷难熬,就搬出空房中的家具在天井里烧火取暖。天井石板全被烧裂。头领回来,知道了这事,非常生气。开春,太平军走了。村里百姓都回来了。叶姓太婆到头领住过的房子里去整理东西,打开衣橱门一看,只见柜格上摆着两颗人头、一张纸条,吓得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叶姓太公闻声赶来,救醒太婆,看到字条上写着:损坏民物,军法不容。从此,百姓知道太平军纪律严明,再也不信谣言了。

喜鹊搭桥——七夕牛女会的传说

农历七月六日,喜鹊叽叽喳喳,高高兴兴;七月七日,喜鹊无影无踪;七月八日,喜鹊只只癞头。传说这是喜鹊上天,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的缘故。喜鹊是玉皇大帝放到凡间专门向人家报喜的,老乌头(乌鸦,当地方言)是玉皇大帝放到凡间来专门向人家报凶的。牛郎爱织女,织女爱牛郎,双双拜了堂。对这件事,喜鹊报喜,老乌头却报凶。喜鹊报夫妻白头到老,老乌头报夫妻活活拆散,喜鹊就同老乌头打了赌。后来,牛郎织女果然被活活拆散,隔了一条万里天河。老乌头赢了,喜鹊心里难过。织女是七月七日下凡的,又是七月七日上天的。牛郎织女夫妻被拆散,喜鹊定要让其夫妻团圆,便生儿孵子,子子孙孙成千上万,在第二年七月七日,喜鹊带着千子万孙上天搭桥。这只喜鹊咬着那只喜鹊的头,那只喜鹊咬着这只喜鹊的尾,你咬我,我咬你,连成一长串,在天河上搭起了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过桥相会。喜鹊怕私自上天搭桥让玉皇大帝知道要受罚,等牛郎织女相会后,第二日一早,急急忙忙飞回凡间。年年都是这样。

叶梦鼎与贾似道的传说

大比之年到了,叶梦鼎上京都临安赴考,贾似道是天台人,宁海、天台都隶属台州府籍,京城相遇,叙为同乡。两人食同桌,寝同床,同攻经书,同游湖山,谈古论今,感情深厚。夜里,叶梦鼎睡在床里边,贾似道睡在床的外边。一次,叶梦鼎急着要小便,叫外边的贾似道给他拿一拿床下的尿壶,贾似道给他拿了,叶梦鼎无意中说了句笑话:好一个'尿童(书童,方言中'尿的说法与'楷音)。从此,贾似道怀恨在心,表面上却不露一点声色。会试结果,叶梦鼎、贾似道都名列前茅。殿试结果,叶梦鼎中了状元,贾似道耻居梦鼎之后,心怀妒忌,表面上却不露一点声色。后来贾似道投机钻营,假造军功,骗取皇帝信任,当了左丞相,一时权倾朝野,祸国殃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贾似道专权时期。不久,叶梦鼎因德高望重,被拜为右丞相。叶梦鼎不屑贾似道作为,但鉴于台州同乡,曾几次婉言劝告,贾似道阳奉阴违,心存不满,表面上仍不露一点声色。一天,贾似道又一次受到皇封的时候,特邀叶梦鼎到他家去饮酒弈棋,一边借题发挥。他手持一,口里吟着: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意思就是说,我贾似道圣眷正隆,你叶梦鼎要识相点,我已经不止一次饶恕过你,你得看我眼色行事,不能再自行其是了。叶梦鼎听了,把一只飞,置在田字格上,口里吟着:但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贾似道知道叶梦鼎是在讽刺自己,顿时怒容满面,棋局未终,不欢而散。打从这以后,贾似道便处处寻找叶梦鼎的岔子,准备伺机陷害。一天,叶梦鼎入阁办事,皇上问叶梦鼎:古代传说有'天台仙路,近世有什么灵异?叶梦鼎回答说:臣有新闻,天台苍山有九龙潭,九龙潭里有条白龙,年年替天台、宁海两县老百姓行云施雨,灌溉田禾,为万民造福,是一条好龙。臣身为宰辅,未能为主上分忧,不及白龙,真是罪该万死!皇上听了叹息说:异类尚能尽忠职守,为朕安抚万民,怎得地方官都能如此!说毕便要封白龙为龙神。贾似道知道了,心中大怒,认为这是叶梦鼎在皇上面前毁谤自己身为左相不体恤民情,便暗地里向皇上奏了一本,说自己是天台人,从未听说过有什么苍山九龙潭,只有九个牛屎潭,还说叶梦鼎欺君罔上,理该问罪。皇帝听了大怒,正要对叶梦鼎议罪,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半空现出一条白龙,口吐人言:我乃天台苍山九龙潭白龙是也。说毕腾云而去,顿时云散天晴。皇帝吓得呆了,再不提起议罪一事了。从此,贾似道跟叶梦鼎结下了不解之仇。

恶公恶婆的故事

从前,有一家山里人,荒年时节,花上一斗米,向山下人家换来一个八九岁的童养媳。公婆待童养媳很凶恶,自己吃白米饭,给童养媳吃糠麦;自己拣轻活,让童养媳干重活、脏活。不如意了,拿童养媳出气;心里烦了,拿童养媳一顿拳打脚踢解闷。童养媳小小年纪,经不起折磨,到了十几岁,还像是八九岁小孩,皮包骨头,不像人样。春天来了,千年勿大的童养媳又长了一岁。一天,公婆出门去串门没回家,昼(午)饭已烧熟了,童养媳饿得发慌了,壮大胆子,偷拿来一只糠麦,放在嘴里咬,刚刚想吞咽,公婆进门发现了。公公二话不说,一把抓住她的头发,连人带发往下狠狠一甩,婆婆咬牙切齿一脚踏在她的胸脯上,一阵擂鼓似的拳头,直擂得自己手酸脚软才罢。公婆一看,童养媳已经眼瞪脚直,鼻孔不出气了。原来童养媳见公婆一进门,吓得把吞在喉咙的半截糠麦用力一咽,哽住了,公公的一猛甩,婆婆的一阵擂鼓,使她早就断气多时了。童养媳的尸体被丢弃在深山里,化成一只怨鸟,春天一到,行人可以听到那深深的树林中传来不断的啼叫声恶公——恶婆,如果仔细一听,会叫得更惨:恶公——恶婆,带糠麦哽我喔(喉)咙!啼声悲切怨苦,揪人心肺。

冯水岩上点鸭蛋的故事

一天,冯水走到香岙岭半腰,已经是满身是汗,上气不接下气了,见有一个贩卖鸭蛋的客人坐在一块大岩石上歇脚,也就坐下来透透气。那卖蛋客听说来人是山头村来的,就问:听说你们山头有个冯水,满肚皮坏主意,恶脑筋,专门哄人,你晓得吗?冯水回答说:晓得,不过冯水从来不无故捉弄人。卖蛋客说:要是碰到这种人,总是要倒霉的。人家讲,恶狗远避,但愿勿要碰到他。冯水见他把自己比作恶狗,心中有气,就动起脑筋来了。过了一会冯水打听了鸭蛋的价钿说:这鸭蛋勿贵,我正要到市上去买蛋送人,你这些蛋就统统卖给我吧,我也省得走,你也省得挑。卖蛋客一听,求之不得。两人议定按鸭蛋只数算铜钿,一看四周都是光溜溜的岩头坡,放在哪里数好呢?冯水想了个办法,叫卖蛋客用双手拦在岩头上,自己把鸭蛋从箩筐里拿出来,放在岩头上。两篮蛋数完,卖蛋客双手动勿得,一动,蛋就要滑下来打碎。这时。冯水拍了拍卖蛋客的背脊说:我就是山头冯水,以后请你背后少讲人家坏话,你在这里蹲着吧。说完,哈哈大笑着走了。

好花插牛屎的故事

从前有个呆大,娶了个聪明漂亮的媳妇。夫妻俩很不相配,亏得呆大事事由着内当家,倒也安稳无事。有年年关,也是合该有事。媳妇与邻里落了一个百元会,摇会的时期到了,媳妇吩咐呆大去邻里摇会,说:摇得会就把钱领来,摇勿到手就卖会。呆大到邻村一瞧,果然摇到了会,领到百元钱,可他忘了下半句的摇勿到手,只记得卖会,于是一路喊卖会。路过一所私塾,被私塾里的先生听到了。这位先生姓严,十八岁中秀才,教了十八年书,年已三十开外,为人正派,性格开朗,就是爱开玩笑。他听到呆大的卖会喊叫声,又耳闻呆大的媳妇聪明,灵机一动,想试一试,开个玩笑。便走了出来,招呼呆大说:卖会的,我要买会。呆大便把百元钱交给先生。先生接了钱,说:回去告诉你家媳妇,我叫硬先生,我家门前有株满天星,后门有三把倒插笤帚。呆大回到家里,讲了领钱卖会经过,媳妇一听,知道这位先生是在捉弄呆大,说:硬是严,硬先生就是严先生;满天星是桕子树,门前有株桕子树;三把倒插笤帚是三株棕榈树,后门有三株棕榈树。你快到这地方去找严先生,把钱拿回来。呆大照媳妇的话去找严先生,一找就找到了。先生心中暗暗称奇,一时好胜,叫呆大等一等。他去后门弄来一堆牛屙,插上一束腊梅花,用厚布包好,然后连同百元钱交给呆大。呆大拿回家交给媳妇。媳妇先数好钱,再打开布包,一看是一堆牛屙上插着一束鲜艳的腊梅花,就伤心地流下泪来。呆大一见媳妇哭了,也呜呜地哭了起来。媳妇被呆大哭得心烦,心一横,吩咐呆大管好门户,说要回娘家一趟,就出了门。严先生送了插花牛屙后,心里忖忖十分后悔。他得知媳妇回娘家要经过一条溪,便连忙到那里去等候。远远望见媳妇低头走来,就把长衫、鞋袜一脱,挽起裤脚,扑通跳下溪,两手在水中乱摸。媳妇走到溪边,忽见有人在溪里摸东西,仔细一看,是个读书人,心里奇怪:寒天水冷,这个书生在摸什么东西?便道:先生,你在摸什么?先生闻声,直起腰来,回答说:我在摸一根毛竹螳螂(竹簪子)。媳妇听了,禁不住扑哧一笑,说:你这位先生也太做人家(小气)了,毛竹螳螂能值多少钱?”“哼!毛竹螳螂虽不值钱,但它却与我同眠同起十八年了。先生一本正经地说。媳妇一听,顿时醒悟,对呀!我与呆大不是同眠同起了十八年吗?为什么今天要离开他呢?她再看看这先生,一脸正气,便恍然大悟:他定是那花插牛屙的严先生了。严先生是在用苦肉计劝我呢。便说:先生,谢谢你,我听你的话。说毕,掉转身来从原路回家了。

上山打虎亲兄弟的故事

从前,铜岭岗上住有两兄弟。两人力气大如牛。大家叫他们做散工,很舍得力气,从勿偷懒。一天,阿弟带着冷饭团,上山去斫柴,斫啊斫,斫了半天,大树还只斫了一半。阿弟斫吃力了,坐在树边吃冷饭团。突然,背后响,地跳出一只大虫。阿弟一闪,用手中冷饭团向大虫眼睛掼去,正中大虫两眼,大虫眼睛糊住了,大吼一声,乱冲过来。阿弟迎上,一把抱住大虫,用头抵住大虫喉咙,大虫透不过气,四脚乱舞。阿弟死命抱住,大喊救命。近山斫树的人都赶来了。看见人和大虫滚成一团,谁也不敢上前。后来有人跑去叫他阿哥来。阿哥听说阿弟同大虫抱成一团,拿了把锄头拔腿就奔。一奔到,见阿弟力气快用完,心一急,一锄头掏(方言:砸砍)去,掏着大虫脚爪,大虫脚爪一松,阿弟就势挣出;阿哥又死命一掏,在大虫头顶上掏出了一个大洞,鲜血直流。大虫四脚松开了,阿哥再补上一锄头,大虫眼闭脚直,朝天倒下了。这样一来,上山打虎亲兄弟的俗语也出来了。意思说,紧要关头,还是要靠自己亲兄弟相帮。

太婆碗的故事

古老时候,有一户仓谷头牛(俗语,小康之意)人家,日子正好过,可惜是当家的媳妇待年老的婆婆勿好,恶声恶气,挂上恶媳恶名。婆婆年岁已七十出头,两腿瘫痪,两眼昏瞎,一日三餐,要媳妇送饭。媳妇弄了一只缺口碗给婆婆,饭送去就倒在这只破碗里,不顺心就一顿臭骂,婆婆总是忍气吞声,眼泪淘饭。这只碗吃过饭不洗,年月一久,又黑又脏,好在瞎眼人看不见,还吃得下饭。再说媳妇做的饭,不是拌上麦碎的饭,就是吃剩下的馊气饭,加上一撮臭咸菜或者剩落羹(方言:利菜),好像猪狗食,给婆婆吊吊命。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一日三餐,三餐一日,做婆婆的唉声叹气,度日如年,念叨着何勿早死;做媳妇的打鸡骂狗,恶言恶语,诅咒着老勿死还欠死早。这一年,媳妇的儿子娶亲了,媳妇也做婆婆了,婆婆做了太阿婆。孙媳妇是个聪明人,一过门,一眼就看出婆婆虐待太阿婆,嘴里勿说,心里有数。一天,孙媳妇趁婆婆忙不转辰光,盛了一碗饭,一碗新鲜蔬菜,替婆婆送饭给太阿婆。太阿婆知道来的是孙媳妇,饭菜香,态度好,吃着,吃着,不觉流下老泪来。孙媳妇说:太阿婆,别难过,我都知道了。下趟婆婆送饭来,侬老人家当做失手,摔碎这只破碗吧!”“那还了得,摔碎碗就甭想再吃饭了!太阿婆抹着眼泪说。侬老人家只管放心,有事我会担当的。下一顿饭送过来了,孙媳妇跟在后头,太阿婆捧着破碗接过媳妇倒下的馊饭时,啪哒一声,太阿婆失了手,破碗摔碎了,撒了一地的饭。媳妇大发雷霆,骂道:侬这老勿死,饭缘吃满了,有饭给侬化,侬还勿识相,摔了碗,侬爬着吃,舔着吃……”孙媳妇等婆婆骂了个够,才上前说:太阿婆,侬也真勿好,勿忖忖相,这只碗是宝贝碗,勿摔碎,好让它上代传下代啊!”“上代传下代,媳妇心头的一震:我这不是现世报吗?聪明的孙媳妇一句话,使得她婆婆回心转意,真心实意侍奉太阿婆。从此,一家婆媳三代和和气气过日子。

仙女招亲的故事

传说后汉永平年间,距离今天快有两千年了,剡溪(今嵊州)人一个叫刘晨,一个叫阮肇,他们俩是好朋友,也是专门入山采药的草医家,采药遇仙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上。剡溪与天台是邻县。天台有座著名大山叫天台山,山上盛产仙草,据说还住着仙人。刘晨、阮肇早就想同去寻找那天台仙路,一边采草药,一边说不定会遇上神仙。于是,他们俩做好了登山的一切准备,选了一年的春天,各自告别了家里人,便动身去天台山了。上得山来,一路岩碧水,草地茂林,到处可见仙草。刘、阮二人兴奋极了,浏览那迷人景色,采掘那遍地药草,饥时在崖旁啃点余粮,渴时到涧里喝点山泉,白天采药,夜晚找个岩洞住宿,一晃半个月过去。可除了遇上一些飞禽走兽之外,连人影儿也没见过一次。又半个月过去了,药材也采够了,再采下去就背不动了,可他们两人却进入万山丛中,方向不明,山路不清,迷路了。山势愈来愈险,林木愈来愈深,带来的干粮全吃个精光。他们挨饿了,只好采点野果充饥,野果不能当食粮,人也瘦了,气力也提不起了,但只能强打精神往前走。他们一步一拐地在林间穿行,人也昏昏欲倒,忽听到前方哗哗水响,两人精神一振,来了劲,循着水声前去。走出丛林,眼前是一大峡谷,中间一条大溪,由山顶通向山下,奔腾不息地哗哗流去。再一看,溪的两旁尽是桃林,此时已是暮春天气,山中气温低,这时才桃花盛开,映红了山溪,溪里桃瓣落红片片,不停地随着溪水流向远方。刘、阮二人被眼前这璀璨景色迷住了,他们忘记了饥饿疲劳,尽情地欣赏这桃源美景。观赏多时,才觉饥渴难忍。干粮已尽了,只有这清澈见底的溪水可供解渴。二人便一步一挨地到了溪边,掬起溪水,大口地喝着。溪水入口清冽,微含甜味,真不愧是仙山之水,二人便喝个够。可是,水只能解渴,不能耐饥,过不多久,只好又去喝水,哪知愈喝愈觉得饥火中烧,人也不能动弹了。二人心中明白,这样下去,仙路没找到,人却要赴黄泉路去了,二人不禁一时悲从中来。正在这生死关头,只听得不远处林间传来娇滴滴的声音:二位君子受苦了!刘、阮二人吃了一惊,抬头一看,只见前面密林处娉娉袅袅地走出两个绝色女子来。年纪都在十七八岁光景,一色山乡女子装束,荆钗布裙,长发垂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花羞月之貌,人间少见,世上无双。刘、阮二人一时不知所措,忙起身作揖,告以入山采药,迷路至此,打扰了仙乡,实在无可奈何。二女子告诉刘、阮,这里是天台山支脉,叫做小天台,他们已走出天台山几百里之遥了,并说,如不嫌弃,可到她们那里去暂住,再作回家打算。刘、阮连声道谢,随着二女子穿林过溪,来到了一处幽深洞府。这时,刘、阮二人才知果真来到了天台仙路,遇上了两位仙姑。两仙姑煮胡麻(即芝麻)饭招待客人。刘、阮二人肚子正在闹饥荒,便不客气地狠狠饱餐一顿。胡麻饭香,二人吃得更香,那股狼吞虎咽的架势,把两位仙姑都逗笑了。一顿胡麻饭之后,双方又亲近了许多。两仙姑告知刘、阮,说她们跟他们之间有一段仙缘,如果不是仙缘,彼此是绝不可能见面的,他们二人也绝不可能来到这小天台仙乡的,要知仙凡路隔,相遇谈何容易。刘、阮这才恍然大悟,他二人苦苦寻求天台仙路,几乎丧命,如果不是有仙缘,又怎能得到仙姑垂青呢?两仙姑又说,就是因为有这段仙缘,她们也无法回避,彼此要结为夫妻,了却这段尘缘。于是,刘晨、阮肇各配一对,与仙姑成亲,在洞府中行百年之礼。这就是刘、阮入天台的奇遇。洞中无岁月,一晃不知几多时日,刘、阮二人虽得仙姑百般恩爱,渐渐地却还是想起家来了。不知家人是如何地在想他们,进入天台山一去不返,生死未卜,家人怎么不想念呢?想到此二人脸上未免不起愁云,夫妻间未免不时强颜欢笑。两仙姑觉察到了,叹气说:你们想家了,缘分该尽了,明日送你们回家吧!刘、阮二人听了,又喜又悲。喜的是仙姑如此深明大义,允许他们回去与家人见面;悲的是如今一别,不知何日与仙姑重逢。第二天一早,刘、阮整顿行装,二仙姑引路,转过不知多少的山山湾湾,却是脚下生风,行如电速,不一会来到了天台山脚下。分别时,两仙姑亦珠泪盈盈,依依难舍。她们说,送君千里终当一别,希望你们回去之后擅自对待,好自为之。言毕转身入山,顷刻之间不知去向。刘晨、阮肇回到了剡溪老家,所见的满眼是陌生人。好容易找到了自己家门,出来接待的也是陌生人。最后请来了一位八旬老人,说是小时候听他的祖公公说过,有这样的上代祖先,去了天台山采药竟一去不返,一算已过了七代人了,都几百年了。真是像古话说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啊!刘、阮闻言,心灰意懒,万念皆空,立刻离开老家,重返天台山,然而又迷路了,不知路在何方。刘、阮再度入山后,从未再回来过,天台人都说他二人被仙姑度去成仙了。天台人还替他们造起了庙宇,塑起了像,以纪念他们,据说至今庙貌犹存。在宁海,同样有个仙话,小天台就是茶山,刘晨、阮肇是在茶山桃花溪遇仙的。仙女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桃花溪。

竹口锦龙的传说

大明洪武元年(1368),石埠头始祖文公来到宁海梅林石埠头,他看到此地绕山环水,可以植禾稼,树桑麻,出贤才,于是他在此安家落户。文公精通医术,方圆百姓来求医问药者常不间断。一天,有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到文公处求医。文公切脉后大吃一惊,原来此人冷脉,文公明白来者非凡人。于是说:先生,您就直说身份吧,哪路神仙?年轻人道:我原是一条水锦龙,要在望海岗修行千年。千年满后,才能修成正果,到东海赶考。如果考中了,就能腾云播雨。但我修炼时得伏着,任凭风吹雨打,鸟啄虫咬,不得动弹。如果稍微一动,就前功尽弃,成不了真龙。现在我得了头痛病,痛如万箭穿心,而且经常发作,怎能不动弹身体?我只好放弃去东海赶考的心愿了。今慕名来求医,请老先生帮助我。文公思忖了一会儿,回答说:您的病可以治,但我也有一事相求,您得保我这一方百姓生活平安。锦龙回答:保一方百姓平安,这是好事,何乐而不为,请吩咐!文公说:望海岗有股水流经梅林,直下桥头胡。黄墩港的船只要在石埠头登岸。每年的三个月,常常山洪暴发,汹涌而下,而又恰逢海水涨潮,石埠头一带就会汪洋一片,禾稼被淹没,房屋被冲毁,人死无数。您能否帮忙,在杨梅岭穿山改道,让水往东北方向流入铁江?锦龙想自己病医好了能再修行,赴东海赶考,还能保一方百姓平安,有何不可,就爽快地答应了文公的请求。文公说:您正月十四夜再来,我保管医好您的病。到了正月十四日,锦龙又化作年轻人来参加庙会。文公拿了七七四十九个鸡蛋,和上面粉,做好四十九个麦饼。又挪来三七二十一只大水缸,请求凡来赶庙会的人往水缸里吐一口唾沫,直到吐满二十一只大水缸。到了后半夜夜深人静时,文公叫锦龙现出原形,把龙头搁在一边。文公把麦饼摊在锦龙的耳朵、鼻子边。不一会儿,只见千万只蚂蚁从锦龙的耳朵、鼻孔中爬出来,爬到麦饼上来,大口大口地啃吃麦饼。文公等麦饼上爬满了蚂蚁,就迅速捡起麦饼,丢到大水缸里,唾液马上把这些蚂蚁毒死了。文公反复做这件事,直到锦龙的耳朵、鼻孔中不再爬出蚂蚁为止。原来,锦龙在修行时,被蚂蚁钻进了耳朵、鼻孔,在里面做巢做窝,蚕食锦龙的身体,所以锦龙常头痛。文公把麦饼摊到锦龙的耳朵、鼻孔边,蚂蚁闻到香味,都爬出来找食物吃。锦龙的头痛病也就好了。锦龙病好,潜心修行千年后,到东海赶考。他使出三十六种技巧,七十二道变化,终得正果,官封宁海第一高峰望海岗驻守。锦龙想到以前答应文公一事未兑现,想在七月半台风来临的季节里,乘着风雨治溪。于是他凝神屏气,挺坚犄角,想从杨梅岭穿山而过。正在进行时,突然前面有一老人用拐杖指着锦龙说:何处妖龙,敢在此地胡作非为?锦龙一看,是当地的土地爷。锦龙把文公相托一事告知土地爷,请土地爷给予方便。土地爷回答说:水有水道,山有山规,没有玉皇大帝的指令,谁也不准胡来!说完,他用拐杖压着大地,不让锦龙动弹。锦龙只好回转石埠头,想与文公说明情况。但一到石埠头,看到洪水一片白茫茫,船只倾覆,田地被淹没,房屋塌毁。锦龙看到百姓如此艰苦,回想诚信二字,毅然返回杨梅岭穿山,当地百姓得知后,敲锣打鼓给锦龙助威。土地爷见百姓人心所向,拐杖一松,锦龙趁机一用劲,天崩地裂冲出山岭,后面的大水跟着汹涌而出,流向铁江。穿山成功后,土地爷向玉帝奏了本。锦龙犯了天条,当应斩首,但玉帝念锦龙武艺高强,办事正直,又有东海龙王为锦龙求情,于是把锦龙下贬到帽翠山青水潭谪居。话说锦龙在东海赶考时,茶山龙也在一起考试。因锦龙的变化高于茶山龙一招。茶山龙心怀不服,一直愤恨在心。正好锦龙下贬到帽翠山的青水潭,于是茶山龙经常骚扰锦龙。锦龙被激怒了,伸出铁角,刺伤茶山龙的眼睛。茶山龙把锦龙的一截尾巴咬断了。断了尾巴的锦龙在清水潭谪居后,只要天将下雨,他就口吐白气,使之围绕着山头,只留峰尖,告诉百姓要做好准备。锦龙就这样一直保佑竹口一带的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们为了纪念锦龙的恩德,世世代代养成习俗:每逢节日以舞龙灯来歌颂锦龙。锦龙在赶考中使用的三十六种技巧与七十二种变化,也是竹口民间舞龙中七十二节、三十六种变化的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