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29[更2]放弃斗争,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互动与成长2578 2022-04-12

放弃斗争,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11月共读笔记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这是我心里对自己、对娃的美好愿景。而“爱”“光”是否那么容易达到呢?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只不过要努力上进!

看《原生家庭》这本书,我是零零散散的。昨晚分享的时候,我有点卡壳,缺乏思路。后来听伙伴分享,我的想法倒是有了——书中21页,“让孩子当个孩子”。孩子与家长相处的分分秒秒里,不外乎经历了——倾听、观察、模仿,这三个必要的过程。这也刚好印证了——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原件很重要。身为原件的我,是否及时觉察自己的不足呢?

这一页列出的必要清单5:

1、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2、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

3、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

4、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伤害。

5、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以上五点,在当时以及此刻,我都思考自己做到了吗?不足的有什么?物质上,我满足了基础性的。“身体上的保护”,基本做到。“爱、关怀、深层次的情感需求”,这点,我想是很不足的。因为当下孩子正步入青春初期,有些方面并不能很及时地了解到。至于后面两点,属于金字塔尖上的,“感情上”,父子间的情感关系,算不算呢?

   25页中,我圈画了“其实我做什么并不重要,通常只要坐在那里,等他自己慢慢平复就好了”。联系之前娃提到的——被爸爸训话斥责的接下来,我一般会选择撤离。这样的行为,给娃一种失去支持的感觉。或许我应该继续坐在一旁,虽然我不会直接干预娃爸爸的行为,同时我也应该给予孩子力量,我是支持他的。

花花引用“人人生而自卑”,为社会做贡献,就是在逐渐找价值感,建立自信心。我想也是的。读家教类的书,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帮助身边有需要的朋友,这也是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一种体现哟!

书的后半部分:我们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以减少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我思考过自己的性格缺陷是什么呢?我唯一知道的是,我的父母在过去时常争吵不休,虽然事出有因,但毕竟营造了不佳的家庭氛围。于是,我告诉自己,这一代,肯定要和谐友爱。不过,基于这样的理念,过去我经常地委曲求全,随着这几年的读书经历,我慢慢也找到一些表达方式,让自己不委屈的同时,也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能尽量地良性发展。

也许因为我是老小,接受到的爱更多一些。相比之下,我姐似乎心里就有一些暂时放不下的结。正如花昨日分享的“一念之转”,我们似乎可以高度还原下当年的事件细节,深度剖析,找出真正的症结,有时候可能是我们错误地理解了当时,而带着错误的理解过日子,难受了自己,误会了他人,可算“两败俱伤”。

不是我在高谈阔论,过去的种种,都可以在今日的正确理解下,求得自我的和解,让我们的心寻得一方温暖的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