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车原创2021年是自主混动产品爆发的一年,除了比亚迪DM-i车型销量火爆,长城WEY旗下DHT车型受关注度也非常高。今年2月份比亚迪宋PLUS DM-i家族甚至一度夺下SUV越小冠军宝座,订单都排到了几个月后,这其中DM-i车型是主力。 ![]() 而作为自主品牌一哥的吉利,当然也不甘落后,今年3月底正式推出了基于雷神动力架构下的首款混动车型——星越L雷神Hi·X,目前在售两个版本Super迅 和 Super睿,指导价分别为17.17万元和18.37万元。那么对比比亚迪宋PLUS DM-i(指导价15.28-20.58万元),同为混动车型,他们有什么不同,雷神混动技术又有什么特点,用户该怎么抉择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 设计:科技感与运动感的对立 外观方面比亚迪宋PLUS DM-i基本采用了家族式设计语言,整体风格更偏向运动感。龙颜设计的前脸非常有辨识度,尾部采用时下流行的贯穿式LED尾灯组,棱角分明的灯组和飘逸的车身线条让整车显得动感十足。 ![]() 星越L Hi·X的外观设计则更偏向沉稳,较为方正的车身轮廓营造出更强的气场,整体看上去更像是高端车型的设计。采用悬浮阵列式中网的前脸辨识度也非常高,中网内部发光LOGO和两侧LED光源饰条同时点亮非常有科技感。车尾也采用当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设计,并通过雷神智擎专属徽标与普通燃油版形成区分。 ![]() 尺寸方面,星越L Hi·X长宽高分别为4770mm×1895mm×1689mm,轴距为2845mm,宋PLUS DM-i的长宽高分别为4705mm×1890mm×1680mm,轴距2765mm。虽然两款车型都定位紧凑型SUV,但星越L Hi·X较长的轴距和方正的轮廓让它看上去块头更大,更有力量感。 ![]() 内饰部分,两车都采用了对称式中控布局和D型多功能方向盘,科技感和豪华感营造得也非常到位,但风格却截然不同。 宋PLUS DM-i内饰线条较多,出风口设计比较复杂,12.3英寸液晶仪表也还是传统造型,和12.8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搭配其实有点不协调。相比之下,星越L Hi·X整个内饰则简洁很多,平直的线条塑造层次感,三块12.3英寸的嵌入式屏幕基本在同一个平面,视觉效果清新大气,科技感和档次感也更胜一筹。 ![]() 车联网方面大家应该知道,吉利的银OS系统和比亚迪的D-Link系统都是自主车机系统中的佼佼者,对智能语音控制和其他功能的支持度都很高,用户体验都很好。小区别是星越L Hi·X的银河OS是与百度合作开发的,百度系的应用生态更丰富些,另外支持整车OTA;而宋PLUS DM-i的D-Link系统兼容更多腾讯系的应用,且只支持车机OTA,可进化能力一般。 ![]() 座椅方面,宋PLUS DM-i前排采用一体式运动座椅,而星越L Hi·X是头枕可调设计,包裹性都很强,乘坐体感舒适。个人认为虽然一体式座椅看起来更高端动感,但对小个子,特别是女性用户其实并不友好,相比之下,还是星越L Hi·X头枕可调的座椅更具普适性,你觉得呢? ![]() 小结:整体来看,星越L Hi·X外观内饰设计更具科技感和档次感,而宋PLUS DM-i外观内饰设计还是遵循传统运动设计理念,如果对比同级燃油车也相当豪华有科技感,但如果和采用最新设计理念的星越L Hi·X对比,还有一定差距,毕竟它是几年前的设计了。 空间:都有领先同级对手的空间表现 两车的车身尺寸差距不大,乘坐空间都属于同级产品中的领先水平,但星越L Hi·X的轴距更长,从实测来看,更长的轴距对提升乘坐空间确实更有帮助。体验者身高接近的情况下,星越L Hi·X的后排腿部和头部空间优势都很明显。 ![]() ![]() 在储物空间方面,两车都布置了足够多的储物位置,能够满足前后排乘客放水杯、手机及随手收纳小物品的便捷性需求。差异点是星越L Hi·X在挡杆前方设置了手机无线充电位,使用更顺手;而宋PLUS DM-i则是在挡杆台下方布置了一个足够大的镂空储物空间,放手机的话不是很方便。 ![]() 最后是后备厢空间,两车的表现差不多,都支持后排座椅靠背放平。后备厢盖开启方式上也都支持电动开合和位置记忆,但星越L Hi·X还多了感应开合功能,这一功能在单人搬运大物件双手被占用的情况会很有帮助。 ![]() 小结:从空间表现来看,两款车的空间设计都打造了同级领先水平,都属于紧凑级SUV中的大空间表现,乘坐空间对于国人平均身高来说都绰绰有余,而且储物空间布置也很到位。 配置:各有优势性价比相当 首先星越L Hi·X仅有两款车型,所以标配已经很丰富了,像360°全景影像+180°透明底盘、全速自适应巡航、L2级辅助驾驶、全液晶仪表、在线导航、OTA、智能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都有配备。 宋PLUS DM-i受起步价拖累,入门版自然不会有太高配的表现,但360°全景影像、在线导航、4G、OTA、智能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基本功能都有,依然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基本配置需求。 ![]() 我们选择近似价位的星越L Hi·X和宋PLUS DM-i车型对比配置,目前指导价即参考价,主要差异配置如下: ![]() 考虑到星越L Hi·X比宋PLUS DM-i便宜了0.41万元,所以两者实际上配置上的价值相当,但宋PLUS DM-i多出来的并线辅助、遥控泊车等配置并不实用,反而是星越L Hi·X的透明底盘、矩阵式大灯实用性更高,宋PLUS DM-i真正有性价比的还是入门或低配版车型,所以怎么选看个人需求。 小结:两款车配置都非常丰富,足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高配需求。虽然宋PLUS DM-i略贵,但星越L Hi·X不享受免购置税政策,所以两车的落地价其实差不多。实际上这个档次的车基本可以不看配置了,可以把重点放在其他方面,我们接着往下看。 试驾对比:星越L Hi·X整体体验更出色 对比动力性能,两车都搭载了1.5L发动机+电机组成的混动系统,星越L Hi·X 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10kW,最大扭矩225N·m,电机最大功率100kW,最大扭矩320N·m。宋PLUS DM-i 的1.5L发动机最大功率81kW,最大扭矩135N·m,电机最大功率145kW,最大扭矩325N·m,虽然官方没有标出宋PLUS DM-i的系统综合功率扭矩,但是可以参考发动机和电机功率扭矩,动力表现应该会比星越L Hi·X弱一点。 ![]() 不过对于混动来说,由于动力可并联输出,所以实际系统综合动力绝对比得上一台2.0T的发动机,用在紧凑级SUV上都不用担心动力不足的问题,两台车的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都是7.9秒,很接近高尔夫GTI的成绩了,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同级燃油车。 ![]() 从用户体验反馈来看两台车的动力响应都很灵敏,而且动力衔接平顺,输出线性,整体感受是介于纯电动车和纯燃油车之间的,但高速加速响应其实是比纯电动车更优秀的,毕竟受限于电机特性纯电动车高速加速都不占优势。 ![]() 底盘方面两台车均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悬,动态也都体现出了自主品牌的高水准。差别是结构上有所不同,星越L Hi·X后悬架采用常见的E型多连杆结构,下摆臂为钢制冲压件;而宋PLUS DM-i采用双连杆结构,即所谓的“筷子”悬架。另外调校上星越L Hi·X的底盘更沉稳,这种厚重感带来的高级感更强烈;宋PLUS DM-i的底盘调校虽然也很出色,滤震和支撑性都很到位,但相对而言舒适性还是不及星越L Hi·X。 ![]() 小结:两台车的机械素质都很完美,但同样条件下我们通常选择买新不买旧,星越L Hi·X是CMA平台的产物,新平台对动力系统的集成、整车的刚性、操控调校等各方面支持度更高,所以驾乘方面星越L Hi·X更值得考虑。 核心技术对比:插混or油混? 星越L Hi·X和宋PLUS DM-iDM-i在动力方面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油电混动,不能充电不能享受新能源政策优惠,而后者是插电混动,可充电可享受绿牌和免购置税政策。 ![]() 但在节能方面两款车的表现其实差不多,星越L Hi·X的官方油耗成绩是4.3L/100km,当然了,实际正常驾驶很难达到这个水平,但跑出5L/100km左右的成绩应该不难。即便和混动对手们比,也是一个不错的水平。NEDC工况下,比亚迪宋PLUS DM-i 亏电油耗为4.5L/100km,CR-V混动和RAV4混动的油耗分别为4.9L、4.7L/100km。 ![]() 看到星越L Hi·X的节能表现超越了两田混动是不是不可思议?别不信,虽然NEDC油耗和实际油耗有差距,但毕竟在同一标准下测试,所以NEDC油耗还是有横向参考意义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各自的混动技术创新了。 目前主流的两大混动技术路线,一种是丰田THS的动力耦合路线,但有专利,而且工况复杂其他车企很难模仿;另一种就是本田的i-MMD串并联动力流路线,也是现在大部分车企所采用的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在原有内燃机动力基础上增加一套电驱系统,而发动机和电动机输出的动力最终在变速箱这里合流,所以变速箱这里是关键也更容易拿来做文章。 ![]() 串并联混动工作原理(非星越L混动) 早期的混动变速箱其实就是E-CVT(本田的叫法),其实就是单挡减速器,也是现在宋PLUS DM-iEHS电混系统采用的方案,在发动机直驱的时候,都只有一个挡位。 而长城DHT混动则采用了两挡架构,相当于在E-CVT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高速挡,在高速状态下比直驱挡更省油。而星越L Hi·X这套混动系统则将变速箱挡位增加到了3个,即直驱挡、高速挡和超经济挡。增加了挡位,自然会比固定齿比能适应更宽泛的工况,高速状态下可以更省油,低速状态下发动机介入也能更早。 ![]() 星越L Hi·X 三挡混动电驱变速器 按照吉利的说法,星越L Hi·X Hi·X在时速20km/h的低速就可以进入发动机直驱,相比之下,本田的i-MMD要70km/h时发动机才能直驱,此后70-120km/h之间依然只能通过一个固定挡位直驱,这显然不利于降低油耗。当然了,星越L 20km/h时发动机就介入直驱肯定不是为了省油,而是提升性能,等车速上去了星越L Hi·X还有两个挡位可用,也能做到高速省油。 但是3挡结构最然优势很明显,也可能会带来其他问题,首先是成本增加;其次让整套混动系统更复杂出现故障的几率也就会随之增加;最后如果技术调校不过关换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顿挫。 ![]() 除了变速箱方面的创新,在内燃机效率上自主混动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目前本田的i-MMD混动使用的2.0L自吸发动机热效率为41%,而宋PLUS DM-i搭载的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04%,星越L Hi·X的1.5T发动机热效率则达到了43.32%,可以说打破了目前量产混动发动机的世界纪录。 ![]() 就星越L Hi·X的发动机而言,如此高的热效率也是因为这台发动机结构上进行了深度的电气化改造,与比亚迪骁云1.5L发动机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完完全全为电服务,对发动机做减法,专心致力于提高工况热效率。 例如取消了曲轴皮带轮系,运转模式改为压缩比更高、效率更高的米勒循环(比亚迪是阿特金森循环),同时搭配高压直喷和低压EGR技术等,简单理解就是,不需要像传统内燃机要在不同工况下兼顾动力、油耗和运转品质,它只需要在自己最高效的工况下去干活,剩下的动力多退少补都交给电机。因为专注,所以效率更高。 ![]() 星越L Hi·X搭载的DHE 1.5T发动机 小结:其实对于混动车型来说,比起技术路线,实际效果才是更重要的,星越L Hi·X的油耗证明了自主混动实力也能追上日系两田混动的水平。当然,吉利雷神混动在变速箱结构上的创新也是值得肯定的,正是因为3DHT加上高效的发动机,才促成了星越L Hi·X优秀的能耗表现。 编辑点评:作为热门混动SUV,星越L Hi·X和宋PLUS DM-i在各自领域都有着不错的竞争力,在参数和技术上都足够优秀。两台车横向对比也各有优势,星月L整体设计更具科技感,配置也更高,驾驶体验方面也更有高级感;宋PLUS DM-i的优势在于可充电、可上绿牌,产品实力也不错。至于用户该怎么选,如果没有绿牌需求和充电条件,预算充足的话可以选择星越L Hi·X;但如果要绿牌或用于市区代步比较多,有家充条件,宋PLUS DM-i还是这个领域最好的选择之一。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目前自主混动技术毕竟发展时间较短,成熟度有待提升,所以需要用更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产品稳定性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