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兵乔装潜入据点,用锋利菜刀除掉哨兵,杀光酣睡中的日军

 兵说 2022-04-12

作者:阿喀琉斯

从1940年开始,日军开始在敌后抗日战场,修建大量以碉堡和炮楼为核心的据点。企图利用“连线扩面”的方式,来分割封锁抗日根据地,继而达到逐步蚕食根据地的目的。

日伪的这一招,确实给抗日军民带来很大麻烦。由于敌后武装缺乏诸如火炮这类的重火力装备,面对日军装备机枪的碉堡炮楼,往往束手无策。在缺乏重火力的情况下,为了拔除日军据点,抗日军民发扬智慧,

想出了许多有趣的克敌方法。

【日军的碉堡坚固,对于没有重火力的八路军来说,是非常难以攻克的】

对付日伪据点碉堡的最好方法是使用火炮,但这类重武器,一直是敌后武装所缺乏的。

在1941年1月8日的潘溪渡伏击战中,八路军115师教导3旅7团从日军手中缴获了一门92式步兵炮,但由于只缴获了火炮却没有炮弹,加之日军长期扫荡,火炮又难以转移,只能将其就地拆解,埋于地下。

【八路军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

在1943年后,八路军兵工厂成功制出了10余发92式步兵炮炮弹,才让这门火炮发挥了作用。

1943年10月26日,八路军在攻打寿张城时,用92式步兵炮抵近射击。只发射了几发炮弹,就把城门炸开一个洞。特务连率先从洞口进入,消灭残敌,后将大部队引入,经过数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俘虏伪军大队长刘志得,及以下400余人,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随着步兵炮的几次亮相,日伪的数个据点被八路军成功突破。原先躲在据点里的日伪军,都知道八路军竟然有炮了,感到惶恐不安。甚至有些伪军听见八路军7团来了,自知难以抵挡,往往还没开炮,就直接投降或者逃跑了。

不过,在19444月,八路军在攻打伪军鄄北张殿庄据点时,八路军的步兵炮连续数月的战斗,耗费了数百发炮弹,兵工厂的产能又跟不上。此刻已经没有炮弹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这让时任军分区司令员的曾思玉犯了难。不过很快,曾思玉灵机一动,想出了法子,决定骗一骗这伙伪军。

他让战士们把大炮架到一个离炮楼很近的制高点,旁边放上几盒装满石头的炮弹箱,然后用炮筒瞄准炮楼,摆出一副将要开炮的架势。接着派人到炮楼下,向伪军喊话:“看见这门炮没有?一炮就能把你们炸平,死了都不用挖坑,把你们全埋里头!”

八路军大炮的威力,据点里的伪军早有听闻,面对架好的大炮,他们个个心惊胆战。经过一个小时的劝说,炮楼里的日伪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纷纷离开炮楼,将武器放在一边,拿起白旗投降。

就这样,八路军没费一枪一炮,兵不血刃拿下了炮楼。

事实表明,有了火炮的加持,日军所谓的据点围困的策略,将毫无作用。7团是幸运的,他们成功缴获了火炮,但其余的八路军部队却没有这样的好运。即使有火炮也是普通的迫击炮,由于迫击炮弹是曲射炮,不能直射轰击工事,面对日军的碉堡往往束手无策。

1943年,我军著名炮手赵章成为改善这一局面,亲自带领10名迫击炮干部,开始研究起了迫击炮平射发射的方式。受日军掷弹筒的启发,他们在迫击炮尾部加装了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并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这样迫击炮可以曲射也可以平射,攻打据点也就不在话下。之后,这种曲射迫击炮迅速被分批运往兵工厂进行改造,装备各部队后,大幅提升了我军攻坚据点的作战能力。

【博物馆保存的八路军改装的平射迫击炮】

不过,火炮这种东西,不是每个部队都有的。而且,日军据点往往都会有重兵把守。在没有重火力的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进攻的。若要进攻又要减少伤亡,就要发扬群众的智慧了。

早1940年,翼南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为了让爆破手接近日军据点,专门制造了一种土坦克”。

所谓土坦克,就是在一张桌子上面,钉上几层用水浇透的棉花被,以此来抵御子弹的进攻。当然,为了加强防御,有些八路军部队还从日军公路上拔来电线杆,从汽车上卸下铁板放到最内层,最后再加两个木车轮,便可以移动掩护爆破手前进,继而将炸药丢进碉堡。根据资料记载,各地的根据地都制造了类似的“土坦克”,但各地的抗日武装的土坦克的样子各不相同、千奇百怪。通过这种武器,我军拔掉了日军不少据点。

【八路军自制的土坦克】

除了这种强攻的方法,敌后武装更喜欢秘密潜入,然后再渗透破坏的作战方式。

如在1943年,八路军翼东特工队的7名战士,秘密化装成修炮楼的民工,混进日军工地。待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拿起工地的锤子,挨个将监修炮楼的日军砸死,成功拿下据点。

而在山东的敌后战场,这样的潜伏战例也屡见不鲜。位于山东南乐县丰节村的日军炮楼,一直卡在我军两个游击区的交界处,使其不能相互连接。

为了拔除这个据点,在1942年7月12日,6位民兵利用日军加修炮楼的机会,装扮成民工混进据点干活。入夜后,趁日军不备,2位民兵进入伙房,拿出早就磨得锋利无比的菜刀,迅速除掉两位日本哨兵,剩下的日军则在睡梦中被逐一杀死。撤退时,又用汽油将炮楼彻底点燃,付之一炬。

总的来说,在艰苦的抗战中,各种奇思妙想的拨据点战法,其实都是敌我实力差距过大的种种无奈之举。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抗日军民齐心抗敌,拔掉一个又一个据点,让根据地连成一片,愈来愈大。以至于到了抗战后期,敌后战场遍地都是游击区。而日伪军只能龟缩在据点和县城内苟延残喘,等待他们的唯有失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